摘要:本文主要梳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界的三大留學去向——日本、歐洲、蘇聯,探究留學風潮對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界的影響。
關鍵詞:二十世紀;留學風潮;中國美術界
中圖分類號:J0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4-0064-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44
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最大沖擊力無疑來自于西方藝術的大量引進。在“西學東漸”的思想大潮影響下,具有革新意識的畫家紛紛前往東洋、西洋尋求改進的良策。可以說,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波瀾壯闊、高潮迭起的留學現象。
一、日本是留學去向的首選
留學風潮無疑對中國的社會發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在美術界,在其他各個領域都紛紛興起了留學風潮。當時留學的去向大致有三:一是日本;二是歐州;三是蘇聯。留學的去向首選是日本,原因有三:第一,從文化上同屬東方文化系列;第二,日本經歷過維新運動,這對中國社會轉型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第三,從地理位置來說,去日本比去西歐更方便。
1906年日俄戰爭后,赴日留學運動達到高潮。從黃遵憲、孫中山、黃興、廖仲愷、蔡鍔、汪精衛、蔣介石、陳獨秀、李大釗、董必武、周恩來、宋慶齡、何香凝等政界要人,到王國維、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文壇巨子,一大批先覺人士紛紛前往日本尋求改革中國的良策,他們引進的思想對中國社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在美術界方面,先后有王震、陳師曾、何香凝、金城、于右任、高劍父、李叔同、葉恭綽、沈尹默、陳樹人、鄭錦、姜丹書、呂鳳子、王夢白、高奇峰、朱配瞻、胡根天、鄧以蟄、汪亞塵、王悅之、黃土水、俞劍華、徐悲鴻、劉海粟、溥心畬、周輕鼎、陳之佛、潘天壽、王子云、豐子愷、黃君璧、衛天霖、張大千、林風眠、關良、倪貽德、方人定、丁衍庸、常任俠、許幸之、傅抱石、沈福文、李樺、黎雄才、王式廓、蕭傳玖、黃新波等。①
據不完全統計,從1902-1949年間,留學日本的中國美術家超過300人,僅東京美術學校(今為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一校就已經有134人(雖然就讀于日本女子美術學校的中國婦女先后300人左右,但成為著名美術家的僅有何香凝一人),這個數據超過其他國家和其他國家的美術學校。②
另外,據東京藝術大學吉田千鶴子系所編成的《東京美術學校留學生資料》,從明治四三年(1901)開始,廣東籍學生在東京美術學校、女子美術學校、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留學的人數達30人,還有部分留學生資料不詳,或為游學,未入統計。③赴日留學的這批學生歸國后對中國近現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以嶺南畫派為代表的畫家更開創了中國畫新風,可見日本近代美術對中國美術界起到的巨大影響作用。
二、法國成為留學西歐的中心
留學西歐的中國美術留學生是以法國為中心,其中大部分出自巴黎美術學院。1949年前后留學巴黎美術學校的中國留學生有20多位,包括江新、李金發、蔡威廉、徐悲鴻、林風眠、李超士、孫福熙、汪日章、俞寄凡、周輕鼎、潘玉良、方干民、鄭可、王臨乙、吳大羽、劉開渠、韓樂然、秦宣夫、周碧初、曾竹韶、顏文梁、常書鴻、滑田友、王子云、唐一禾、吳冠中。④這批藝術家歸國后成為20世紀中國畫壇的中堅力量。
三、建國后興起留學蘇聯
留學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風潮在新中國成立后才逐漸興起。據統計,1950-1965年間我國除了1948年黨中央派往蘇聯學習的李鵬等21位高干子弟外,共派往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留學生總計為10571人,其中派往蘇聯的留學生共8310人,占總比例的79%,這些人中大部分是前往蘇聯學習理工科專業的人才,文科占的比例比較少,藝術類更少。1953—1965年間,由文化部、教育部派往蘇聯學習美術專業(包括繪畫、雕刻、美術史論、戲劇與電影舞臺美術等)的共計30余人。
除此之外,還有呂志昌、劉興厚、周昆3名學電影美術的留學生,就讀于莫斯科電影大學,以及學美術歷史及其理論基礎專業的李春,就讀于莫斯科大學。⑤
四、結語
從日本、西歐、蘇聯留學回來的美術家是20世紀中國畫壇改造的主要力量。誠然,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所接觸到的繪畫理念是存在微妙差異的,比如就人物畫來說,在日本學習的造型基礎相對比留學西歐和蘇聯的稍顯遜色,而在日本學習的“裝飾趣味”和“東方意味”相對更為濃厚。
注釋:
①參見劉曉路.20世紀中國美術的留學生[J].美術.2000,7.79.
②參見劉曉路.各奔東西:紀念近代留學東洋和西洋的中國美術先驅們[J].美術.1998.3.24.
③留日美術學生名單.詳見廣東美術館編:廣東美術館年鑒1998[M].澳門:澳門出版社2001,342-352.
④參見劉曉路.20世紀中國美術的留學生[J].美術.2000.7.80.
⑤參閱張華清.新中國青年美術家留蘇史(1953—1965)[J].載美術.2012.3.94.
作者簡介:朱宏基(1989-),男,漢,廣東高州人,碩士,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