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芳 張衛斌 王彥波 曲道峰
摘? 要:為強化研究生的道路自信、加深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國夢的教育,在研究生的專業課程《高級生物化學》中嵌入科學、合理、貼切的思政教育文化,并以此建立相應的課程思政案例庫,并采用案例式教學模式展開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授課,發現該授課方式能夠較好地增強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并提升了學生的期末測驗成績。因此,這可能是一種新的授課模式,不僅能夠推動理工科類研究生在思政文化的建設,而且可以促進學生扎實掌握專業課的知識內容。
關鍵詞:高級生物化學? 思政? 案例庫? 案例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9(a)-0184-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oad self-confidence of postgraduates, and to deepen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Chinese dream,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e with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characteristics was embedded in the course Advanced Biochemistry for postgraduates. 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database 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case teaching mode was carried out. After teaching for one semester, we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could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and improve the score of final tests. Therefore, this may be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lture of postgraduates wi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ckground, but also help them to know well about specialized knowledge.
Key Words: Advanced biochemist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database; Case teaching
在自然科學的范疇中,生命科學與我們自身密切相關,但其機理卻非常復雜和神秘。長期以來,人們為探索生命的奧秘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而生物化學則是研究生命現象及其本質的一門基礎性學科。《高級生物化學》是為研究生教育階段開設的課程,雖然關于該課程的教材較多,但是授課內容基本相同,一般包括19個研究方向:糖類化學、脂質化學、蛋白質化學、核酸化學、酶化學、維生素化學、激素化學、細胞及其結構、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生物能學與生物氧化、糖代謝、脂質代謝、蛋白質和氨基酸代謝、核酸代謝、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基因表達的調控、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1]。盡管研究生相對具有更強的自學能力,但面對《高級生物化學》課程中如此紛繁復雜的內容還是難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顧此失彼的問題。
另外,隨著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活躍,交流規模和范圍的不斷擴大,在校研究生出國學習交流的機會更是迅猛發展。在對外合作交流過程中,西方社會思潮和部分不良思想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的產生沖擊,加之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更是對學生造成了多樣化的影響,因此需要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警惕和預防不良影響的產生[2]。雖然研究生階段也開設了思政課程,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但一周一次的頻率對推動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知、抵御不良社會思潮的侵蝕方面可能略顯不足。為強化研究生的道路自信、加深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國夢的教育,在研究生的專業課程《高級生物化學》中嵌入科學、合理、貼切的思政教育文化,并以此建立相應的課程思政案例庫,進而采用案例式教學模式展開教學[3],通過系統地、長期地、浸潤式地授課,來同步提升研究生的專業水平和思政教育,這可能是一種新的授課模式,從而推動理工科類研究生在思政文化的建設,進而促進學生扎實掌握專業課的知識內容,相關研究成果亦可能為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管理提供參考。
1? 實施方案
1.1 明晰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使命
(1)明確高校思政教育的內涵。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學生思政教育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2)發掘高校思政教育的問題。基于互聯網大數據、自媒體資料對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剖析多元化價值的差異和潛在沖突。
1.2 制訂思政案例庫建設的總體規劃
1.2.1 制訂總體規劃
(1)根據課程的教學大綱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使命,制訂思政案例庫建設的總體規劃:①長遠目標、階段性目標;②總體思路、基本宗旨、主要原則;③案例覆蓋的章節范圍,以及重點建設的知識點;④建設團隊的成員與分工;⑥成本控制、進度控制和質量控制。
(2)確定案例選題:根據總體規劃確定主題。
(3)擬定編寫提綱:每個案例均須注意:①適用的知識點;②難度;③類型;④篇幅;⑤進度。
1.2.2 搜集素材
文獻檢索:以知識點為主題或關鍵詞,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進行檢索,查閱相關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
1.2.3 撰寫案例
(1)篩選案例:結合課程知識點選取適合的案例。
(2)撰寫案例初稿:根據前期素材撰寫初稿。
(3)修改完善案例:初稿與建設團隊成員開展討論,以進一步完善。
1.2.4 維護開發案例庫
(1)課堂授課檢驗:案例經課堂試講后進一步修改、完善。
(2)歸檔維護:正式入選的案例根據其知識點進行分類歸檔,此外,隨著自然科學的快速發展,案例庫須同步發展,保持時效性。
(3)推廣開發:對建設好的案例庫進行推廣宣傳,實現案例庫的功能和發揮其價值。
(4)總結反饋:定期對案例庫進行回顧,總結經驗。
2? 案例舉例
2.1 教學內容
屠呦呦從公元4世紀的中國學者葛洪所撰寫古籍中發現一種藥劑——青蒿,經乙醚提取的青蒿素可以破壞瘧疾細胞,但動物實驗效果卻不甚理想。為證實青蒿素具有治療人體的抗瘧效果,屠呦呦以身試藥,在主動感染瘧疾后用青蒿提取物進行治療,最終治療獲得成功,證明青蒿素可以治療人的瘧疾。隨后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添加至基本藥物清單,全世界由瘧疾引發的死亡人數直線下降了約50%,屠呦呦由此榮獲諾貝爾醫學獎。此案例介紹“文化自信”這一概念——中華文明中包含獨特的科學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時說:“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可見我們要全面理解中華文明,需要研究和闡述中國古代的科學精神。
2.2 教學方式
以敘事的方式講解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經過,以青蒿素殺滅瘧原蟲的分子機制進一步補充完善此偉大發現的案例。青蒿素殺滅瘧原蟲的分子機制為:青蒿素在體內能迅速產生活性氧(ROS),從而使瘧原蟲的生物膜系統遭到破壞,同時瘧原蟲的蛋白質被烷基化以及食物泡內蛋白酶被抑制,促進了瘧原蟲的死亡。
2.3 課程期末考核
(1)過程考核。根據課堂內容掌握的知識點,來闡述經典科學發展歷史事件中蘊含的分子機制。
(2)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論述題中加入經典案例的剖析。
3? 教學效果
以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招收的研究生為《高級生物化學》課程的授課對象,第一年度未開展案例式授課(64人),第二年度開展案例式授課(65人)。期末考試采用難度相近的試卷進行測驗,期末卷面分數進行方差分析。采用案例式授課后,有如下教學效果:(1)學生期末平均分數顯著提高,從76.38分提升至82.28分,且兩者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2)學生兩級分化差異縮小,第一年度分數區間為37~90分,而第二年度為65~94分。(3)低分段(<60分)人數顯著減少,對照組有4人(6.25%),而第二年度為0。(4)高分段(≥90分)人數顯著增加,對照組僅2人(3.13%),而第二年度增加至10人(15.38%)。(5)在期末考試后對部分學生進行回訪,第二年度的學生普遍反映案例式教學很有意義,課堂上穿插講解的思政知識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而且形象生動的事例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晦澀難懂的知識點。
參考文獻
[1] 吳興泉,陳士華,崔柳青.高級生物化學深度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19):164-165.
[2] 王云,郭欽,孫玲,等.研究生高級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生命的化學,2020(2):297-300.
[3] 何紅娟.“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展的內在邏輯及構建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 60-64.
[4] 李建龍,盧亞賓,邵友培,等.案例庫建設在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50):190.
[5] 張雪飛,王宏偉,韓少杰,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寄生蟲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18(7):93-97.
[6] 張翮.青蒿素發現史研究的回顧和思考[J].中華醫史雜志,2018(2):114-118.
[7] 沈嶸楓,周冉.分段式教學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案例庫建設中的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0(6):38-40,45.
[8] 韓海棠.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建設活躍的生物化學課程[J].生命的化學,2019(1):207-209.
[9] 尤樹洋.基于交互式學習的研究生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8):250-251.
[10] 李康妹,丁曉紅,張永亮.關于本科生與研究生教學模式差異性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6(2):39-40.
[11] 常桂英,楊國會,刑力,等.《生物化學》“四融入”課程育人教學體系的建設與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