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振宇
摘? 要:2019年是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目標是減少貧困人口60萬人以上,基本實現718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衡陽市2019年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全市3.96萬貧困人口脫貧,除一類低保兜底對象外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市貧困發(fā)生率下降到0.36%以下,持續(xù)鞏固祁東縣脫貧摘帽成果,穩(wěn)固提升322個已出列貧困村和26.8萬已脫貧貧困人口的脫貧質量。該文對精準扶貧下的衡陽市“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取得的成績進行總結,提出了促進“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實施的對策。
關鍵詞:精準扶貧? 衡陽市? 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 發(fā)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9(a)-0221-03
Abstract: 2019 is the key year for Hunan Province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goal is to reduce th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 by more than 600000 and basic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lifting 718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out of poverty. Hengyang City's goa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2019 is as follows: 39600 poor people in Hengyang City will be lifted out of poverty, all the poor people except for the first type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s will be lifted out of poverty, and the poverty incidence rate of the whole city will be reduced to below 0.36%. We will continue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Qidong County, and steadi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322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and 268000 poverty-stricken peo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rmer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plan" in Hengyang City under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rmer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plan".
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Hengyang city; Farmer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pla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衡陽市是湖南省脫貧攻堅二類地區(qū)。據統(tǒng)計,截至2018年4月,全市有貧困戶107635戶341995人。其中已脫貧64330戶220533人,未脫貧43305戶121462人。目前,全市貧困發(fā)生率從7.11%下降到1.94%。
1? 精準扶貧下的衡陽市“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的現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5年,衡陽市委組織部全力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全面加大“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實施力度,依托衡陽廣播電視大學,面向農村開展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突出農民大學生脫貧致富能力的培養(yǎng),精準培養(yǎng)農村實用人才。用思想引領,把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用創(chuàng)新引導,把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農村發(fā)展的帶頭人;用典型引路,把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互聯網+”的領路人;用制度引擎,把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鄉(xiāng)村的當家人,為衡陽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據統(tǒng)計,截至2018年5月,全市農民大學生入黨4939人,考入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80人、事業(yè)單位111人,擔任各級“兩代表一委員”1212人,擔任村黨組織支書記599人、村主任407人,1935人進入村“兩委”班子,獲得各級榮譽1108人次。建立合作社、公司等經濟組織達499個,593人成為種養(yǎng)大戶,447人產業(yè)產值在50萬元以上,其中44人產值在500萬元以上。建立電商服務站87個,為貧困群眾代銷農產品達6137萬元。免費提供資金3461萬元,解決困難7636個。有1248人成為當地創(chuàng)業(yè)能手,與3999戶貧困家庭簽約抱團創(chuàng)業(yè),吸納貧困戶2552戶5498人就業(yè),發(fā)放工資6287.65萬元,已幫助3725戶11564名貧困群眾脫貧。從“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到“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13年來,衡陽市培養(yǎng)了遍布全市2276個村共9353名農民大學生,并探索將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與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有機結合,為當地培養(yǎng)一支“不走的扶貧隊伍”。
2? 精準扶貧下的衡陽市“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的成績
2.1 加強宣傳引導,助力思想扶貧
“不怕家里窮,就怕出懶蟲”“勤快能持家,懶人真丟臉”全市農民大學生深刻認識精準扶貧工作中宣傳引導的重要性,注重突出宣傳重點,加大對群眾身邊的脫貧成功案例和脫貧致富先進個人的宣傳力度。在向群眾介紹脫貧致富的成功經驗時,增強其脫貧致富的信心,鼓舞群眾將脫貧愿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脫貧行動。衡山縣柘塘村農民大學生羅立人,運用在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所學的知識,帶領當地30名貧困戶創(chuàng)立人和竹木制品廠,產品遠銷廣東、廣西等全國10個省市區(qū)和馬來西亞,年銷量額達1000萬元,帶動長江鎮(zhèn)創(chuàng)立30家竹木加工廠,年銷量額1640萬元,務工的貧困戶年均收入達3萬元以上。同時,農民大學生明確宣傳對象。他們牢牢把握“誰來扶”“扶持誰”這兩個重點,對貧困戶、幫扶人進行重點宣傳,確保熟知政策、用好政策。
2.2 搞好班子建設,助力黨建扶貧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近年來,隨著“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的學員逐年充實到衡陽市各級農村基層組織,堅持把村黨組織領路帶富抱團發(fā)展作為脫貧攻堅主要路徑。推動農村黨組織上產業(yè)鏈、進合作社、入種養(yǎng)基地,通過“黨建+”模式,更好地組織農民跟著黨走。一批農村基層軟弱渙散的組織得到轉化,村級治理進一步加強。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2017年,常寧市高朋村新任黨總支書記易曉軍,帶領湘江源漁業(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成員發(fā)展脆鯇魚養(yǎng)殖,把高朋村打造成湖南脆鯇魚之鄉(xiāng)。
3? 精準扶貧下的衡陽市“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
3.1 完善培訓內容,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在現有培訓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增加相應的培訓內容,提高農民大學生處理基層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強化對農民大學生的長效跟蹤,加強對農民大學生指導,加強對農民大學生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
二是提升農民大學生的內生動力,引導其在“扶智”“扶志”工作中發(fā)揮核心領導作用,加強與后盾單位的對接。尤其是要暢通向上級部門反映問題的渠道,要敢于向假脫貧、數字脫貧、資料脫貧的現象做斗爭,在上級部門支持下,完善多方聯動機制,相互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和全面發(fā)展,要深入民眾家中了解疾苦,針對每戶的實際,針對性地制定幫扶對策,對于無法制定幫扶措施的貧困戶,需要分析問題的根源,并強化對其的優(yōu)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農民大學生對扶貧的作用。
3.2 發(fā)揮農民大學生在“扶智”“扶志”工作中的核心領導作用
從激發(fā)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愿望、信心和決心入手,充分調動其脫貧致富的主觀意愿,從“要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一是給貧困群眾宣講政策,使其產生“我要脫貧”的強烈愿望。常言道,發(fā)動不如帶動。加強思想引導,發(fā)揮能人帶動的積極效應。通過因村精準施策,大力發(fā)展符合村情的扶貧產業(yè)。如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貧困戶土地或補貼入股”的形式,給入股的貧困群眾按比例分紅,讓其嘗到甜頭,更多貧困群眾看到希望。通過實例對比,讓貧困群眾體驗到脫貧致富帶來的巨大實惠要遠遠超過建檔立卡戶所得到的補貼救助,從而使內心產生“我要脫貧致富”的強烈愿望。二是給貧困群眾鼓勁加油,使其看到“我能脫貧”的希望之光。加強與貧困群眾的思想交流,通過進村入戶反復宣傳、廣播、文藝節(jié)目等途徑,引導其樹立擺脫貧困的自信心,從長期以來形成的“我是貧困戶”“我不能致富”“我沒得本事”“我不行”等消極、負面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形成“我能脫貧”“我能行”的積極心理,激發(fā)內生動力。三是開展各種活動,樹立“脫貧光榮”社會氛圍。要制定系列鼓勵貧困村退出、貧困戶摘帽的制度和機制,對如期或提前脫貧的按規(guī)定予以相應的獎勵,同時,在2020年前,要落實好“脫貧不脫勾”“脫貧不脫政策”的有關規(guī)定,讓脫貧的群眾同樣能夠享受到精準扶貧的惠民政策,同時能夠體會到脫貧摘帽的榮譽感、成就感。
4? 結語
綜上所述,精準扶貧下衡陽市“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整體成效有待提升,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實際問題,而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往往得不到村支兩委和后盾單位的扶貧工作隊的重視,導致虛假脫貧的情況較為突出,因此需要暢通訴求機制,發(fā)揮農民大學生在這之中起到信息溝通和調解的作用,否則精準扶貧就只能成為空談,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農村扶貧工作的真實現狀。
參考文獻
[1] 沈興山.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環(huán)境下的農民大學生實踐教學研究[J].南方農機,2018,49(19):97,101.
[2] 曹喜平.“互聯網+教育”的湖南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4(51):23-24.
[3] 皮桂香.系統(tǒng)思維下的農民大學生教學團隊建設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4):68-69,73.
[4] 屈琳.邵陽電大“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5] 王志力.湖南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5.
[6] 方樂.以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農民大學生社團建設[J].廣東蠶業(yè),2019,53(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