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風華
摘要:銀行相對于其他企業而言,其危險系數更高,因此,對其的風險管理能力要求也就更高。銀行的風險管理系統不僅影響著其自身,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現階段,金融欺詐事件頻繁發生,并且欺詐行為更具隱秘性,這就導致案件的偵破率較低,這類事件的發生在給受害者帶來了經濟損失的同時要給銀行帶來了很大的信任危機。本文將以反欺詐管理系統的理論為基礎,提出BC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的設計理念,以便滿足反欺詐管理提升訴求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實踐。
關鍵詞:BC銀行 反欺詐管理系統 大數據 設計
一、引言
本文經過大量的研究調查發現,近些年來,金融詐騙的案件發生率呈逐年增加的情況,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要加強反欺詐系統的管理,從而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為了更好的解決這類問題,本文認為,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的先進反欺詐管理系統,研究設計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反欺詐管理系統反欺詐管理系統。
二、反欺詐管理的相關理論
(一)反欺詐管理框架
欺詐風險管理系統由欺詐預防、欺詐監測防控和欺詐事件后續處理等組成、管理體制和機制包括風險戰略、組織架構和管理流程。其中風險戰略是基礎,組織結構是管理模式,管理流程描述了全部環節。
商業銀行反欺詐集風險預防、風險防控、風險分析為一體,需要在成本與損失之間權衡。涉及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防控、事后風險處理和分析。BC銀行應該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框架和實踐的基礎上,做好成本與損失的平衡,構建完善的反欺詐管理框架,減少欺詐事件的發生及欺詐損失。并為全面風險管理平臺的實踐打好基礎。
(二)反欺詐管理系統實現原理
BC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的設計是基于其理論基礎的,本文擬解決的問題有四點,分別是:設置全面安全管理屏障、以全面全面安全管理屏障為本文系統的主要依托、在系統中引入大數據,并以大數據為支撐進行本文系統的設計、為用戶設置全程的欺詐提醒。
三、BC銀行概況
BC銀行是我國成立最早的銀行之一,其發展到現在已經取得了很多人了信任,客戶滿意度連續三年在同行業中領先。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詐騙犯將目光鎖定在BC銀行的用戶身上,從而給BC銀行的用戶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為了更好地保證用戶的安全性,BC銀行從90年代開始就在不斷地強化其反欺詐管理系統。如今我們處在大數據的時代,網絡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增加了潛在的風險,因此,我們要利用大數據來對BC銀行的反欺詐管理系統進行更新升級。
(一)BC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中存在的問題
1.交易數據覆蓋面有限。用戶在BC銀行內進行交易的數據具有很大的風險性,“數據”與“風險”是圍繞銀行業務中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他們兩者之間相輔相成。
BC銀行存有很多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很多是無用的,另外,由于用戶業務的不同,數據的種類也是不同的,但是,本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BC銀行中的各類數據雜論,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劃與分類,這就給金融詐騙犯提供了可乘之機,在無形之中增加了用戶的安全隱患。
2.預警數據下發延遲大,缺乏實時監控。互聯網時代將人們的生活方式、購物方式均進行了改變,線上支付成為了人們生活的日常,由于這種情況的發生,使得數據數量爆炸式增加。而就目前BC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而言,其對用戶的交易過程缺乏實時監控,這就使得即使用戶被欺詐也無法獲取相應的交易數據去幫助警察破案。
3.預警信息命中率低。金融詐騙的一個顯著性特征就是隱蔽性,因此反欺詐管理系統在設計上就要更加的精細與縝密。現階段反欺詐管理系統中最高的技術就是利用機器對金融詐騙的數據進行學習,當出現學習到的這種數據時,就對其進行預警。BC銀行目前的反欺詐管理系統就應用了這一技術,但是隨著金融詐騙手段的提升,這一技術的預警能力也在不斷地降低,其預警信息的命中率也相應地降低。
4.無反饋機制自主訓練反欺詐模式。BC銀行目前的反欺詐管理系統主要是靠人工干預,該系統無反饋機制自主訓練反欺詐模式。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干預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就導致該系統將逐漸的被淘汰。
以上為現階段BC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如果要想更好地保障用戶地安全,降低銀行的危險系數,那么設計一款新的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勢在必行。
四、BC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設計
(一)設計模塊
本文通過訪談、實地調查等方式對BC銀行用戶以及工作人員的訴求進行了收集與整理,并總結出看以下的設計功能模塊:
1.事前風險預防。事前風險預防是指在金融欺詐風險發生之前對用戶發出預警,從而對用戶的交易過程進行攔截。或者是根據用戶的畫像信息來判斷用戶是否處在安全的交易環境中,如果發現用戶的交易過程存在風險那么就會發出預警。
2.事中風險防控。事中風險防控主要是指,當反欺詐管理系統發出預警后,該系統對用戶的數據進行查詢、核實、跟蹤管理、以及反饋。如果欺詐行為沒有發生,那么系統將提示用戶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如果本次交易發生了欺詐行為,那么系統所收集到數據都將作為證據交于警方,盡最大可能幫助受害者追回資金。
3.事后風險處理及分析。事后風險處理及分析是指,在發生欺詐行為后,系統的處理方法。處理方法主要分為兩點,其一為對用戶的數據進行查詢、核實、跟蹤管理、以及反饋,將收集的數據作為證據交于警方,盡最大可能幫助受害者追回資金;其二為視化監控服務,將系統實時記錄的數據交于反欺詐管理人員,作為證據幫助受害者追回資金。
4.管理模塊。這部分主要指的是權限管理問題,由于本文設計的反欺詐管理系統的內外部數據建設,數據敏感性更高,對安全性要求更高,需要在原有的權限管理模塊上進一步細化權限和角色,防范內部風險。
(二)設計關鍵
目前銀行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欺詐者盜用用戶身份信息、數據信息的現象屢見不鮮,給用戶以及銀行本身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了更加精準地對詐騙行為進行預防,本文提出來以下設計構想:
1.構建客戶畫像,事前預防欺詐。首先,當用戶進行交易時,要先回答出以下的三個問題:(1)如何證明我是我;(2)如何證明我是壞人;(3)如何證明我不是壞人。當出現身份盜用事件時,這三個問題就能夠將欺詐者的身份暴露出來。另外,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可以對用戶的畫像進行收集,一旦察覺到交易非本人時就可以直接發出預警。
2.構建智能風控引擎,精準識別欺詐。創建監督學習機器,從而取代傳統的非監督學習機器。所謂監督學習機器就是能夠對用戶的交易行為進行實時的監控,并對欺詐行為數據進行準確的學習,從而提高預警的精準度。
3.大數據可視化,實時監測和事后分析。處于互聯網時代就要充分的利用互聯網,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要為銀行反欺詐管理人員提供一個可視化的大數據平臺,讓銀行反欺詐管理人員通過平臺實現數據的實時監測,分析欺詐規律、趨勢,從異常的曲線、波動中提前感知突發情況,積極應對正在發生的或隨時可能發生的風險;另一方面進行反欺詐事后分析、處理、管理,從而實現欺詐案件跟蹤反饋處理。
參考文獻:
[1]羅夏蕾.J銀行電子銀行外部欺詐風險防控研究[D].安徽大學,2018.
[2]韓玲.BC銀行反欺詐管理系統再設計[D].西北大學,2017.
[3]張韋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欺詐風險的智能化管理案例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7.
[4]黃克捷,陳俊清,葉宗睿.應用大數據技術加強金融交易反欺詐[J].中國城市金融,2015(2):42-44.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日照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