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蔚
摘要:扎實打通宣傳思想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家風、民風、鄉風持續提升,自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部署以來,畫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秉承“三對關系”,做好“三件大事”,以“建設-促進”關心群眾身邊事,以“培育-運用”服務群眾心酸事,以“破除-開立”教育群眾扎心事,實現了文明誠信、公益志愿、移風易俗等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的開花結果,努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畫溪樣板”!
關鍵詞:三對關系;三件大事;畫溪樣板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96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9-0286-01
一、建榜樣、促實惠,打造文明誠信家園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難免會出現建設管理的短板,引導群眾參與社會事務,離不開健全精效的誠信服務。畫溪街道實踐所圍繞“建”與“促”的關系,以推進誠信檔案建設為著力點,將
“誠信+”的力量滲透到關心群眾“身邊事”。助力誠信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以東部白蓮橋清廉鄉村、明門
家風廣場,中部包橋鐵軍部落、軍嫂家園,西部白阜誠信示范老街、三新誠信主題公園“三部合一”的誠信示范帶,通過開展文明誠信檔案典型榜樣村居引領,以點串線,以線促面,打造全域誠信示范街道。
同時,大力宣傳縣街村三級誠信聯盟商家優惠政策,積極鼓勵發動誠信示范戶帶頭享受聯盟商家實惠,并通過他們現身說法,讓誠信檔案建設成為群眾茶余飯后關注的話題,借此來推廣誠信碼及誠信檔案建設,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集中采購3次,示范戶參與65戶,真正做到信者有惠,德者有得。
二、培品牌、用項目,拓展公益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的常態化組織化早已成為一種社會共識,面臨部分存在的“粗放型”“大咋呼”“三把火”的志愿服務現象,畫溪實踐所突出“培”與“用”的關系,真正服務群眾“心酸事”。
一方面,切實做好志愿服務品牌的培育,堅持一村一品一特色,以項目化運作推進志愿服務的提檔升級,目前已累計培育建立“畫說初心”“聚溪家園”“鐵軍部落“”紅色印記”“葡扶前進”、
“8090”“夕陽逐夢”“誠信食安”等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常態化參與服務的志愿者達290人。另一方面,精準用好志愿服務載體。由村居特色志愿服務隊每月常態化開展固定志愿服務項目,在優秀政策理論宣講、平安巡防、助農增收、入戶宣傳、食品安全、扶貧幫困、助農增收、文化傳承等各領域開展活動480余次,服務覆蓋人群2.6萬人次。
胡前俊,90后青年,也是畫溪眾多志愿者之一。盡管只有一條獨腿,卻始終沖鋒在前,參加卡點執勤,用獨腿守護家園。為居家兒童提供在線網上作業輔導,疑難解答,幫助打印各類學習資料,為孩子們在家學習提供服務。他的志愿服務事跡被國家、省、市、縣多家核心媒體報道并登上中國殘疾人雜志封面。在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生產生活全面復蘇之際,胡前俊仍堅持做公益,加入長興“老施來了”理論宣講隊伍,成為畫溪“畫說初心”理論宣講分隊志愿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興新八條等文明新風為主題,將宣講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文體廣場、傳承陣地等,用小角度闡釋大觀點、小事例講清大文明,開展各類微宣講活動。今年3月,第二屆“最美殘疾人”給了他實至名歸的稱頌:(畫外音)【他用純潔的思想,澆灌祖國的花朵;用無畏的行動,守護美麗的家園。他懷揣夢想、不懼風雨,勇敢地逆風飛翔。】
三、破舊俗、立新風,融合精神文化陣地
加強文明新風引領,努力將實踐所打造成為優良風尚傳承地和精神文明典范一直是我們不懈的追求。畫溪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抓好“破”與“立”的關系,推動移風易俗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以“村風、民風、家風”建設為主線,教育群眾“扎心事”。
引導各村居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村規民約,同時健全和治理事會組織,制定工作章程,根據村情實際明確本村辦理紅白事的標準、流程及獎懲規定,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農戶“文明誠信檔案”考評依據,成為群眾辦理婚喪嫁娶事宜的“硬杠杠”。破陋習、改弊端,立新風、施善行。推進移風易俗的同時,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資源和陣地建設,充分利用優秀的傳統家規家訓和祠堂文化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倡導樹立文明新風尚。2020年上半年以來,畫溪實踐所引導督促簡辦喪事164余場,婚事38場,少辦或簡辦各類一般喜事146余場,節約辦酒開支350萬元。
近年來,畫溪實踐以“三對關系”拉起文明實踐的每一個紐帶,以“關心群眾身邊事、服務群眾心酸事、教育群眾扎心事”傳遞文明實踐的每一份成果,我們將繼續前行,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將這一股時代之風、文明之風傳遞長興大地!
參考文獻:
[1]孫璐.新時代構建“美麗中國”的當代價值[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8(04):48-54.
[2]張祖平.志愿服務如何服務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J].中國社會工作,2019(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