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莎莎
摘? ? 要:“以人為本”是居住區整體設計的核心原則,居民是居住區生活的主角、是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圍繞的主體,在現代化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分析現代居民的心理活動、生活習慣以及生活規律成為關鍵,探索現代科技能夠帶給人類的便捷、快捷及美好必不可少。所以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兼顧心理學、科學、社會學等綜合門類的學科,設計師應擁有更豐富的生活體驗與更美好生活追求,從自身出發,為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現代化居住環境。
關鍵詞:居住區;景觀設計;智慧健康
1? 引言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城市的居住區建設重心也在發生著變化,由原來的主導區位優勢演變成現在的注重居住區生活配套及人性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目前的以“智慧居住區、以人為本”為主的設計理念,居住區的“智慧+健康”應運而生。建立一個好的居住區園林景觀的關鍵在于空間的設計。本文在此背景之下,提出了一系列園林景觀設計策略,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2? 居住區行為空間概述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國內各大城市居住區發生了質的變化。居住質量的提升不僅表現為人均居住面積的增加、建筑質量、室內裝飾及外觀的改善,更體現在居住區外部環境提升方面,尤其是居住區空間景觀近年來也成為開發商的重點投入對象。以居住區居民活動行為為研究對象,闡述居住區設計應遵循的幾大設計原則以及智能化的現代科技帶給現代居民的生活快感。
3? 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3.1? 實用功能性原則
居住區的室外環境是居民的主要活動空間,居住區的景觀具有對居民進行心理調節的功能。在住宅景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景觀的實用性。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此前提,合理設計布局、確定空間大小、設計地面鋪裝形式及搭配區域內種植組合等。
3.2? 人性化設計原則
在住宅景觀設計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滿足居民對景觀的需求。因此,在設計居住區的外部景觀時,應本著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從居民的角度充分考慮設計,使住宅景觀能夠真正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為居民提供真正的服務。
優秀的景觀設計應讓居民能夠感到安全,溫暖,舒適并具有歸屬感。人性化設計的原則是深切了解當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出行的需求。比如居民在冬天需要充足的陽光、夏天則需要遮光、電動車需要戶外充電、夜間跑步需要夜行指引燈、兒童活動區域需要有看護座椅、室外的會客廳等等。
3.3? 經濟生態性原則
在軟景方面,選擇的植物設計配置方式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喬木、灌木以及地被在景觀植物造景中各有特點,如何將三者合理搭配是植物造景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植物的線條、姿勢、顏色、紋理等自然屬性的美感可以滿足人們享受美的心理需求。植物造景不單要對植物本身的特性進行研究,還要結合當地具體氣候環境對植物進行進一步的選擇,使各種植物在植物造景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不但在進一步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體驗的同時,還為人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植被在長期生長過程中,會不斷與當地的環境融合,產生適應性,并且會將這種適應性遺傳給后代,所以考慮到植物的存活以及是否能夠正常開花結果,在選擇植物物種時,需要選擇一些在當地生長穩定的樹種。充分考慮該地區的環境、土壤、降水以及溫差等因素,挑選能夠在當地存活的樹種,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工維護成本,避免浪費資源。結合考慮經濟因素,應以本土樹種為主,輔以外來經多年引種比較穩定的觀賞樹種,進行植物造景。
在硬景造景方面,不應一味追求材料的稀缺性、材料的高品質性,目前市場很多石材幾近稀缺狀態,礦山開挖成為破壞環境的重要行為之一,所以設計中應充分利用材料各自不同的特性,適度適區域進行材料的選擇,并且考慮居民對區域場地的使用頻率,重點對頻率高的區域選擇耐久材料,目前市場上已存在很多人造材料,品質、價格都不比天然材料差,甚至比天然材料更美觀、更高強、更耐久。
4? 健康居住區的功能需求
4.1? 健康居住區的重要性
如何營造健康居住區,怎樣為居民提供更加科學的功能場地、舒適的停留空間、合理的材料選擇、及健康的植物群落,我們應當對“健康+”進行全面升級,倡導科學引領生活,健康讓生活更美好,尤其2020年的一場疫情,更讓我們反思到健康的重要性。
4.2? 健康居住區的科技大腦
“科技”并非高智能化的酷炫,而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居住者深切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捷與美好,通過科技手段構建人與人、人與居住區之間的互動。
稚趣兒童樂園、老人智慧康體健身、智慧寵物樂園、動力運動場、能量會客廳、戶外防蚊蟲設施、居住區垃圾分類等人性化設計開啟智慧生活。
室外WIFI、人臉識別入戶、智慧停車場、智能門禁、居住區老人一鍵求助、天使之眼兒童實時動態保護、室外充電等科技技術讓居住區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4.3? 健康居住區的營造體系
科技引導型健康居住區,以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為原則,建立健康功能的服務體系;對景觀、空間和功能進行規劃,打造全新的健康綜合體模塊,創造健康、自然的居住區環境和舒適、人性化的空間場景。讓設計回歸生活的本質,回歸人最本質的感知,打造健康、宜居、宜養的居住區景觀。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闡述是: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我們選取“身體- 心理- 社會”三原則,我們應以健康需求為出發點,科學為依據建立健康綜合體功能服務體系。
設施齊全的場地空間、微氣候小環境設計、會呼吸的庭院、便捷的通道、合理的植物搭配組合、人體工程學的座椅、健康有氧跑道、有趣的活動配置等等讓居住區環境更陽光、更運動、更綠色、更關懷、更社群。
5? 結語
優秀的居住區景觀植物設計不僅需考慮空間行為,還需結合地域文化、氣候環境等多種因素,同時,空間尺度、居住區規劃與整體景觀風格也對其造成影響,最大程度地營造“以人為本”的居住區景觀環境是綠色居住區的應用要求。
參考文獻:
[1] 廖翠環.基于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桂林綠地植物景觀特色分析[D].廣西大學,2014.
[2] 鄭琪,耿濤.光設計在建筑中應用的必要性與問題分析[J].設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