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暗戀桃花源》是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的代表作品,其作品中體現的干擾元素讓作品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本文對《暗戀桃花源》中的干擾元素進行分析,深層探究《暗戀桃花源》的主題。
關鍵詞:暗戀桃花源;干擾;主題意蘊
中圖分類號:I20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4-0100-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73
一、引言
《暗戀桃花源》是一出關于干擾的戲。導演賴聲川談及《暗戀桃花源》時,曾說:‘干擾是《暗戀桃花源》的原動力,但是我更懷疑‘,干擾根本就是我們現代生活的原動力。”①干擾在《暗戀桃花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悲劇與喜劇的干擾、演員與演員的干擾、導演和演員的干擾、旁觀者與演員的干擾四個方面具體分析干擾元素,從而探索干擾帶來的戲劇獨特效果。
二、悲劇與喜劇的干擾
《暗戀桃花源》講述了《暗戀》與《桃花源》兩個劇組因為劇場時間管理的失誤不得不同臺彩排,陰差陽錯中碰撞出火花。由于劇場空間的限制,悲劇《暗戀》與喜劇《桃花源》不得了在同時在一個舞臺上進行排演,兩出戲在排演的過程中互相干擾和打斷,產生獨特的戲劇效果。例如在《暗戀》劇組排練江濱柳回憶云之凡的段落時,《桃花源》劇組中老陶和桃源人討論是否要回到武陵,兩個劇組的臺詞相互干擾,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小護士說:“你算算看,從你登報到現在,都已經……”另一邊的老陶回復:“多久了?”小護士:“五天了!”長相與春花相似的白衣女子“:好久了!”小護士“:你還在等她,我看不必了耶!”老陶“:我怕她在等我。我想看她愿不愿意跟我一塊兒來。”②
悲劇的臺詞與喜劇的臺詞串在了一起,讓《暗戀》的悲傷中綻放出喜劇的荒誕,讓《桃花源》的熱鬧中暗含悲涼。兩個劇組共用一個舞臺,互相干擾,將戲劇矛盾推到頂峰,造成強烈的舞臺奇觀。
除了悲劇與喜劇臺詞上有所干擾,在舞臺布景上也受到彼此的干擾。《桃花源》的桃林山水畫將《暗戀》的白色幕布遮住,《暗戀》將江濱柳的肺部影片投到桃林山水畫上,舞臺設計呈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和諧”,形成一種特殊的戲劇張力。
三、演員與演員的干擾
“干擾”還出現在演員與演員之間。飾演老陶的演員多次表達不能受到干擾,但事實上“我們排練了一整天,一直在受干擾。”③兩個劇組演員的表演受到彼此的干擾,《暗戀桃花源》以年輕時的江濱柳與云之凡相遇開始,演員因為導演的叫停而暫時中斷表演,正當一切要重新步入正軌時,《桃花源》劇組的演員出現的舞臺上,影響了正在排練的《暗戀》劇組,《桃花源》的演員在舞臺上準備走位,占用了《暗戀》的舞臺空間,雙方演員起了小的沖突,爭執不已,彩排也只能暫時停止,這種干擾將觀眾從戲劇情境中抽離出來,與戲劇產生一定的距離。
演員與演員之間的臺詞也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干擾。例如:《桃花源》劇組排練老陶渴望回到武陵的段落時,白衣男子原本是對著老陶說話,但卻看向對面的江濱柳說“:回去會惹事。不要回去!”江濱柳原本是對江太太說話,但卻看老陶“:你回去吧!”江太太和老陶尷尬的對視,白衣男子態度突然轉變,嚴肅的說:“你不要回去!”江濱柳回復說:“回去吧!”白衣男子說“:不許回去。”④臺詞的意外重合,讓演員受到干擾,白衣男子和江濱柳都出戲了,他們用劇中人物的臺詞來打斷表演。
四、導演與演員的干擾
《暗戀》排練過程中受到導演與演員之間的干擾。在排練剛開始時,兩位演員飽含深情的告別,觀眾也都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突然一個粗暴的畫外音打斷了演員的表演,導演氣急敗壞的上場指責演員的表演不準確,導演對演員表演是這樣評價的:“不對,記得當時不是這個樣子,就是不知道什么地方不對,就是不太對!”導演的出現讓沉醉在哀傷愛情中的觀眾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是在看劇組排練。導演與演員之間的干擾讓戲劇出現轉折,這種干擾來自于人與人之間個人經歷和情感體驗的不同和疏離。
導演因為演員的表演不是他記憶中的那個樣子而不斷地叫停和打斷排演,而男女主演也無法理解導演的要求而有的喪氣,導演回憶中彌足珍貴的“白色山茶花”在新一代年輕演員看來不免泛著過時與矯情,排練因此陷入僵局。
《桃花源》劇組也受到導演的干擾,但它受到的干擾與《暗戀》的不同,它受到的干擾來自導演對道具、舞臺設計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桃花源》的導演安排設計布局并沒有完全實現,因而在舞臺上經常出現場工誤將道具運錯地方,美工隨意發揮的情況。導演詢問美工為什么要在桃林山水畫上有一塊空白,美工小林卻說那是“留白”,導演很生氣但無可奈何,只能要求演員的表演更加浮夸,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同時兩個劇組的導演之間也有干擾,《暗戀》的導演說《桃花源》的導演顛覆經典,將陶淵明的作品改的亂七八糟,《桃花源》的導演質問到底什么才是《暗戀》導演心中那朵純潔的山茶花,兩個導演固執的堅持自己的想法。導演對于演員的干擾,讓演員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表演者,又是戲中人,這樣的干擾讓演員自身與劇中人物保持距離,體現了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
五、旁觀者與演員的干擾
《暗戀》與《桃花源》兩個劇組都受到了神秘女子的干擾,神秘女子她既不屬于《暗戀》劇組,也不屬于《桃花源》劇組,她一直徘徊在劇組之外,但她的存在對于主題表達具有重要意義。她在尋找劉子驥的過程中總是無視劇組的排練,無序的穿梭在舞臺上,讓兩出戲的演出不斷中斷和重排。她的行為將兩個戲劇巧妙的聯系在一起,并使這兩個故事與觀眾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這種“干擾”有利于觀眾對戲劇表達的主題進行思考和反思。
劇場管理員對兩個劇組也有干擾,因為劇場時間的安排失誤,讓兩個劇組的排練時間撞在了一起。戲劇排練到接近尾聲時,劇場管理員出現催促離場,讓彩排停止,又是對戲劇的一層干擾。劇場管理員在整個戲劇中所在的戲份不太大重,因此對演員的干擾較小。
兩個風格迥異的戲劇,因為干擾元素的影響,碰撞出獨特的火花,呈現出奇妙的戲劇效果。干擾打破了傳統的戲劇模式,豐富了戲劇的形式,讓《暗戀桃花源》在眾多戲劇作品中獨放異彩。
六、結語
《暗戀桃花源》中的干擾因素使得戲劇作品迸發出獨特的戲劇魅力和活力,在賦予戲劇作品形式感的同時,將戲劇作品想要表達的等待與追尋主題深化,引起觀眾的思考。
注釋:
①王小林.論賴聲川“悲喜劇”創作手法的舞臺魅力[D].重慶:重慶大學,2017.
②梁其富.試論電影《暗戀桃花源》的劇作特色[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4):101+241.
③孫佳路.悲與喜的互立情與理的統一——重溫《暗戀桃花源》獨特的審美品格[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06):25.
④楊蓓.論布萊希特“間離效果”理論在《暗戀桃花源》中的應用[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02):42-46.
作者簡介:周虹君(1997—),女,漢族,甘肅張掖人,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17級在讀本科生,學士學位,戲劇影視文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