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要:考試制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制度,建立適應社會需求的醫學生考試制度,它是一項客觀的考核標準,是社會文化向上的一種體現,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更需要體制改革不斷創新。考試制度如何有效適應創新教育,需由單純的考試內容向考核素質的目的轉變。這不僅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全面掌握,同時還要求學生能融會貫通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考試制度?改革探索?創新教育
考試制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制度,建立適應社會需求的醫學生考試制度,它是一項客觀的考核標準,是社會文化向上的一種體現,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更需要體制改革不斷創新。科學合理的考試制度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利于高校創新教育的全面實施。本文通過了解學生優生優育理論知識、掌握操作技能情況,探索高效的優生優育教學方法。
一、現狀分析
(一)課程設置
在“護理學基礎” 專業必修課的基礎上,開設每周一次,每次 2 學時,連續16 周,共32學時的《優生優育》課程。教材內容主要從遺傳咨詢、婚前咨詢和婚前檢查指導到孕前咨詢和孕期檢查指導;分娩期—產褥期—哺乳期保健指導到新生兒—嬰兒期保健指導。理論知識結合臨床實踐,關注母嬰健康,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制定母嬰保健工作的診療方案,為我國助產人才培養做出應有的貢獻。總結臨床實踐經驗,認真理解后效評價。教材采用2018 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陳麗霞主編的《優生優育》。教學方式:結合具體實例,以理論講授為主,同時輔以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實訓課程。
(二)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包括出勤及課堂綜合表現、作業。考試內容分為兩部分,即客觀題:單選20分、填空10分、判斷題10分,共計40分。主觀題:簡答題35分、論述題25分,共計60分。即課程接近尾聲,每位學生根據所學的優生優育知識,結合自己的專業性質,采用優生優育實踐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完成優生咨詢實訓報告。滿分:20分。
(三)評價方法
根據《河套學院教學過程考核實施方案》課程特點,特制定考核辦法具體見表1,表2。
二、存在的問題
第一,注重課程知識重點的掌握,理論知識未結合實踐,實際當中不夠靈活運用。
第二,注重答題結果的正確率與錯誤率,卻忽略分析由答題而反映學生思考問題的綜合判斷能力。
第三,把學生全部精力放在閉卷理論考試上,無非強化了死記硬背,進而浪費了智力。
第四,考試題型通過試卷分析表明,雖然總的成績分布呈正態分布,但是依舊缺乏創新,小幅度變換題型后,學生則不適應。
第五,題型固定、單一,未超出所學課本,忽略實踐運用與課程內容的緊密聯系。
第六,考試內容與考試方式的創新,還在改革的路上。
第七,試題中的案例分析,學生只能憑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去理解分析,而不主動尋求實踐,學校也不可能把社會實踐的舞臺納入考試的場所。
第八,學生的線性思維習慣,禁錮了考題答案的唯一性。不愿進一步探討分析,深究問題答案。
高校創新教育、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亟須進一步加強。考試制度如何有效適應創新教育,需由單純的考試內容向考核素質的目的轉變。
三、對策建議
首先,優生優育與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有一定差異,不僅遵循循證醫學特點,而且注重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對患者愈后和臨床診療的思路和方法有指導性意義。
開設該門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和指導醫學生,尤其是助產學專業學生,樹立以證據為基礎的科學的、客觀的醫學觀念,運用規范、系統、全面的婦產科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在優生優育實踐工作中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全新的突破。對于醫學生而言,在校學習期間,是一個重要的打基礎時期,并且通過學習優生優育課程,不斷更新知識,更新理念,體現“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精神。為了實現優生優育課程的目的,利于本學科的發展,還需不斷摸索和探究適合本門課程特點的考試方法和內容。根據本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一方面要考查學生對優生優育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到的優生優育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本學期我們采用線上考試方式,對考試內容作了相應的改革,即要求每個學生結合臨床實際,根據優生優育的理論知識完成實踐項目。這不僅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全面掌握,同時還要求學生能融會貫通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要重視學生反饋。大部分學生達到了預期學習的目的,對本門課程感興趣,認為本課程對自己很有幫助,生活中易接觸到,更多的關聯臨床各專業,急需加強證據評價學習過程。強化醫教協同,注重吸收助產專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以及產教融合的新成果,力求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凸顯協同性與實用性。
最后,注重人文實踐。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母嬰健康為中心,啟發學生從心靈深處自悟,從根本上領悟優生優育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陳麗霞.優生優育與母嬰保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