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群
摘?要:根據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特點,借助藍墨云班課移動學習平臺實行混合式教學,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動態過程評價教學效果,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培養高職學生自學能力,使課程教與學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效果良好。
關鍵詞:高職?基礎化學?信息化教學
一、引言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項重點任務之一是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著力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支持學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逐步實現信息化教與學應用師生全覆蓋。《基礎化學》作為高職環境工程專業必需的基礎課,通常被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由于基礎的原因,多數學生反應難度較大。加上傳統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無法及時消化吸收上課內容,慢慢地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嚴重傷害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教學效果。基于以上背景,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推動課堂教學深度改革,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借助藍墨云班課移動教學平臺對基礎化學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實踐探索。
二、高職基礎化學課程定位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基礎化學是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專業必備的化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使學生在了解和學習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所需化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專業后續課程所需的必備的實踐技能,是學習《化學檢驗技術》《水污染治理技術》《環境監測》《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等后續課程的必備基礎課程。基礎化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同時滲透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教育,為后續課程提供基礎支持。
傳統基礎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課堂教學順序習慣沿用先在教室里單純學習理論,然后到實驗室動手實驗、實訓的模式,難以將理論和實踐有效融合,以致于教師和學生都習慣于在認識上和行動中把課程割裂成理論課和實訓課兩部分;理論課純粹理論講解和學習理論,這會逐漸讓本來底子就偏薄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同時,實訓課機械對照步驟操作,更會讓學生產生實踐操作沒什么用的錯覺而敷衍對待。
(2)教材的選用單一,往往一本教材用一學期。
(3)教學手段還停留在理論課PPT加黑板粉筆,實訓課教師演示加學生操作的模式,由于實訓室非階梯教室,勢必有部分學生無法始終近距離觀看到教師的演示,后續的個人操作只能憑著感覺走了,甚至于隨意發揮。
(4)課程內容多而課時有限。課程內容涵蓋物質結構基礎、定量分析基礎、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和應用和有機化學基礎等內容,而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往往被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因為新生報到遲加上軍訓等原因,這一學期是時間最緊張的一學期。
(5)考核評價方式呆板,時間點固定,作用單一,無法以考促學、以考促教。
三、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教學實踐
應用藍墨云班課將信息化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將基礎化學的課前、課中和課后活動有效對接,效果明顯。
(一)課前準備
藍墨云班課是一款順應信息化教學需要而產生的移動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創設學習要求、課件、視頻、微課等學習資料及作業和任務,學生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自主學習。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和各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準備好對應題庫供課前、課中和課后測試時選用,所有的資源和測試設置合理的難易梯度和預計適用時間段。教師事先主動聯系學生加入班課,安排學情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指派其中一名為小組長,由組長負責小組任務完成結果的整合。教師發布的所有課程信息、學習要求、課件、微視頻等學習資源都可以即時傳遞到學生的移動設備上,從而讓學生的移動設備成為學習工具。
在距離上課一定的時間前,教師將課前學習資源、小組任務和個人任務在藍墨云班課發布,設置恰當的完成時間,同時在云班課上通知學生需要預習的內容和完成的任務。學生通過學習教師推送的學習資源和完成相應任務的方式完成課前預習,教師及時查看后臺數據并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適當調整教學重點、難點和授課準備,為隨后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課堂學習
每次上課前教師可以輕松運用云班課的簽到功能快速考勤,這不僅可以節省時間,考勤數據還可以在期末導出作為考核依據之一,同時班課小墨會隨時自動跟蹤、分析數據并給出建議供教師參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根據事先掌握的學生預習進度及對應測試的情況,把多數學生感覺困難的內容詳細講解,過程中引入課前測試中的典型錯誤作為典型案例,運用班課發動小組討論、搶答、舉手等活動,并將整個活動過程投屏,對積極參與和表現良好的學生當場給予經驗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基礎化學中有許多的理論、概念,多數學生因其抽象、難以理解而對它們不感興趣甚至干脆回避。傳統的PPT加教師講解的形式不僅耗時,導致教學進度慢,教學效果也不好。應用云班課輔助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其大數據分析功能隨時隨地獲取學情,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采用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相混合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云班課推送學生比較愿意接受的動感資源,配以適量的云教材學習任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減學生對課程難點的抵觸,助力課堂教學。借助云班課即時互動教學平臺,教師可以緊扣課程應有的定位進行授課,避免疲于純粹知識教學而不得不擠壓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豐富的線上資源為基礎化學教師更好地開展項目化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教師也可以自己制作化學基礎操作、項目知識微視頻等發布云班課上,如有需要,學生可反復觀摩,教師可以從無意義的重復講解中解脫出來,從而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
(三)課后延伸
課后,教師可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布置作業,學生完成后上傳至云班課,或直接在早就準備好的題庫里抽取題目形成測試卷在云班課上進行測試。教師可以隨時在手機或電腦上批改作業并評價,對相對容易點的作業,也可以選擇成指定助教或學生評價、學生互評或組內互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平臺可以自動批改學生的測試。教師再根據批改情況分別提出個性化的建議。平臺會記錄所有的教學活動數據,并不時地提醒異常情況,教師可以參考系統的提醒特別關注相關學生。教師還可以隨時導出系統自動分析統計好的班課中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檢驗教學效果,反思并調整。
四、教學效果與思考
借助云班課在基礎化學課程應用信息化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摸索和實踐,發現相對于以往的模式,效果較為明顯。對教師而言,盡管前期的準備工作量大增,僅收集和制作信息化資料就得花費大量的時間,但這些資源可以逐漸累積并經不斷篩選而持續優化,隨著教師運用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它們會幫助教師從無意義的重復講解中解脫出來,平臺詳細的測試分析報告和線上上傳、批改作業功能讓教師擺脫低效勞動,從而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提升每個環節的實際教學效果。班課搶答、舉手、調查問卷等形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課前課后學生還隨時通過班課與教師私聊討論問題,拓展了師生溝通的渠道,增進教師對學情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對學生而言,信息化教學采用線上推送教學資源的方式方便學生利用移動設備的便利隨時隨地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班課的學習過程跟蹤記錄和分析評價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他們學習并完成相應的任務。教師明確各項活動的經驗值在課程總成績的權重,學生就會放棄平時不努力,期末前臨時抱佛腳的僥幸心理,逐漸養成腳踏實地的良好學習習慣。
學生只需下載藍墨云班課的手機 app,就可以參與教師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隨時隨地學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根據對79位學生的調查發現,近90%的學生認為云班課教學優于傳統教學。但實踐應用中顯現出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解決。如盡管教師可以查看到自己上傳的資源被哪些學生查看或者下載,每個學生對于視頻類的資源看了多長時間等,但無法確保質量。學生獨自一人對著自己手機小屏幕或電腦聽講,沒有師生互動,容易分散注意力,甚至有學生坦言打開資源只為了獲取經驗值;測試時抄襲同學的答案或網上搜索,結果可能是認真做題的學生的得分反而低于投機取巧的,使測試評價失真,誤導教師。有些不太自律的學生上課趁機玩游戲或網上聊天。學生家庭條件不同,手機質量差、流量少的會影響搶答或限時任務的完成,影響學生的情緒和參與積極性。目前班課的功能還有待升級優化,如測試題局限于選擇題,視頻上傳格式單一,容量有限等。
上述問題的存在要求基礎化學任課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完善教學設計,注重每個教學環節的實際效果,而不能只追求教學形式的漂亮與多樣化。教育現代化要求信息化教與學應用師生全覆蓋,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掌握和合理應用要求教師與時俱進提升信息化素養和教學組織能力,有效利用幾乎無處不在的移動的網絡資源和信息化手段,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利用課余碎片的時間彌補課時的有限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我們同時也要避免信息化教學技術的過度使用。如何讓信息化教學技術在基礎化學教學中發揮最佳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陸遠蓉,許喜斌.基于手持智能終端的高職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職教論壇,2015(14):64—68.
[2]張錳.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初探——云班課翻轉課堂[J].職業,2016(06):68—69.
[3]何晶.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探索與實踐[J].現代交際,2018(2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