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亙
摘要:在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的普及,比如對于突發事件,傳播速度很快,這給電視新聞報道帶來一定的挑戰。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電視新聞報道模式就成為了電視新聞所探究的問題,本次以突發事件報道作為探究對象,展開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突發事件;電視新聞;報道模式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4-0110-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81
一、引言
在現代化社會,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等渠道,以電腦、電視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形成了新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媒介傳播的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將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移植到全新的傳播空間,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影響,比如電視新聞。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報道模式的現狀
新媒體的便捷性受到了人們的認可,比如微博,成為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新平臺,并且成為了個人、機構以及其他媒體的新聞發布平臺和交流中心,有著傳統電視媒體沒有的優勢。而對于傳統電視媒體,也就面臨著一定的挑戰,逐漸的被邊緣化。就比如針對突發事件,因為其事件的突發性和災難性,讓受眾產生了強烈的信息饑渴,渴望第一時間了解事件情況。而新媒體開放,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電視新聞報道①。
回顧以往的電視新聞報道,比如2015年8月12日天津塘沽所發生的爆炸時間,23時30分左右發生,第一條微博是在26分組發布相關爆炸視頻,微博引起了巨大的反應,隨后,天津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都在8月13日凌晨左右更新了微博,實現新聞傳播。但是電視新聞報道卻只是在早間新聞直播間做了簡短的播報,天津衛視在此次事故發生12小時候后才做了播報,但是這個時候該事件已經得到了傳播,也充分體現了電視媒體邊緣化的問題。
又比如2018年10月28日發生的重慶萬州區公交車與小轎車相撞,墜入長江,造成司機乘客攻擊15人死亡。當時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各大網絡媒體就對該突發事件進行了傳播,但是因為網絡多種虛假信息,讓受眾產生了誤解,眾說紛紜,已經不知道真實情況。但是電視新聞卻沒有第一時間進行播報,影響了受眾對該突發事件信息的真實性判斷,產生不利的輿論導向,使受眾對電視新聞產生質疑。
三、新媒體環境下突發事件電視新聞報道模式的創新
對于突發事件的報告,最重要的兩個點:及時性和準確性,雖然處于網絡環境下,但是在人們心中,電視新聞仍然是最權威的,因此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很多受眾還是會第一時間去關注電視新聞,渴望了解最新的最準確的信息②。因此對于電視新聞突發事件報道,就需要在此基礎上做好創新。
(一)開展網絡賬號,占據報道新一線
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電視新聞首發讓位是必然的,因為其需要一定的事件核實和調查,才能獲取最準確的信息,所以首發必定不是電視新聞。但是可以第一時間進行事件核查,報道確切消息,引導準確的輿論。
所以可以開設一些網絡賬號,建立平臺,比如在微博中,創建賬號,比如中央新聞聯播,或者是某地區新聞聯播等,對于事件的準確的信息,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第一時間進行播報。但是一定要注意新聞的嚴謹性,避免使用一些不當的詞語,樹立媒體的權威性。然后進行電視新聞詳細的播報,讓更多的受眾了解事件的情況,降低虛假信息的傳播。
(二)持續跟蹤,確保新聞的完整性
一些社會機構、公眾等可以對突發事件的首發,但是卻無法有效的完成對事件的挖掘和整合。這就需要電視新聞充分認識到這一方面的優勢,讓事件內容聚合,讓受眾可以關注整個事件,包括發生、過程、結果等。可以根據事件的時間邏輯性進行整理,比如上述的重慶公交車墜入長江的事件,整個事件到最后真想揭露持續了六天,電視新聞就可以在時間線的基礎上對此次事件做出持續完整的報道。
此外,除了事件本身的發生,還應該重視一些群眾和國家以及相關行業對待事件的看法和一些措施等。在報道中,需要豐富表現形式,結合受眾的信息需求,提高報道質量,讓受眾抓住新聞重點,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率。
四、結語
網絡新聞報道存在一定的優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電視新聞也是一樣,針對突發事件的報道,電視新聞應該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創新報道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電視新聞報道一定要把握輿論導向,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對于突發事件,要及時正確的報道,關注受眾情況,避免出現一些不好的輿論效果,做好輿論引導。
注釋:
①連軼.融媒時代突發事件電視新聞報道模式創新[J].傳媒論壇,2020,3(03):31+33.
②周寧,張妍潔.新媒體環境中突發事件電視新聞報道模式的創新[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7):5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