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娟
摘要:商品學可以視為一門以社會科學為主的學科。在這一學科中,將經濟學、社會科學等學科內容進行了有機融合。所以在現實生活以及社會發展進程中,商品學知識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價值。開展商品學教學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對研究商品價值的途徑與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從而促進學生社會科學相關素養的發展。為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談一談應該如何有效開展商品學課程的教學。
關鍵詞:商品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從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育人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審視長期以來的商品學教學活動,普遍存在重理論內容、輕實踐研究的問題,再加上過多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導致實際的教學質量遲遲無法提高。為此,教師應逐步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以此來使教學活動更加契合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這樣一來,有利于充分保障商品學教學的質量,從而為學生未來進一步探索與使用商品學知識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
1.??? 促進認知實踐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認知實踐活動是商品學教學中一種至關重要的知識傳授方法,它改變了以往僅僅依據教材理解知識的單一途徑。所謂認知實踐,主要就是指帶著認知目的的實踐活動。為了組織學生進行認知實踐活動,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內容或者認知目標,然后組織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對自己的認知進行檢驗。
通常來講,對于不同類型的商品,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認知實踐活動。如:對于一些簡單而又感性的商品內容,我會進行當堂演示活動。如:通過實物演示的方法,將不同商品的品名、包裝、規格、外形等內容直觀呈現了出來。通過對實物的觀察,使學生對相關信息有了比較準確的了解。而對于一些書本難以展示其特性的商品,我會將其放在實驗室中進行演示。比如紡織纖維類的商品,我會通過實驗室演示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同時,我也會借助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演示。此外,我還會鼓勵學生到自己熟悉的商店或者生產廠家,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了解相關商品,并通過網上查閱資料的方式來獲取更加深刻的感知。由此可見,在商品學教學中,演示性的實踐活動需要注意日常的積累,并對“道具”進行廣泛的搜集。這是提升認知實踐活動實效性的重要保障。
2.??? 注重案例分析
無論在何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案例分析都是一種促進知識理解的重要方式,也是深化學生認知的實踐手段。尤其是對于商品學這樣一門具有一定開放性特征的社會學科,更是需要利用恰當的案例對學生進行引導。因此,完成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之后,應該引入一些相關的案例,并抽出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利用這些與實際的生產生活有關的案例,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而且能夠指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具體應用方式,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認識。
在教學活動中,我除了會直接給學生提供案例之外,還會給學生一定的提示,以此來讓學生自主搜集案例。一般來說,在選擇案例時,我會給學生提出三個基本原則:第一,重點性。案例內容要貼近教學內容的重點,從而借助案例突破教學活動的重難點。如:教學“商品包裝”的相關內容時,我引導學生立足于環保的角度對一次性飯盒的缺點進行了分析,并思考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利用這個案例,使學生對“商品包裝要環保、綠色”的結論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第二,典型性。所選的案例要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以此來使案例更加具有現實意義。這樣一來,既可以促進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又能夠鍛煉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第三,可行性。案例內容既不能簡單拼湊,也不能脫離學生的能力,而是應該從客觀實際出發。只有遵循上述原則選擇案例,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3.??? 引導自主探索
正如前文所述,過多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是影響商品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直接將現成的知識結論傳授給學生。毋庸置疑,這種無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實現深刻的知識理解。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不同形式的自主性知識探索。同時,還可以利用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點撥。這樣一來,既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夠使學習活動更加有的放矢,從而提升學習的實效性。
如:在“商品質量”這一章節中,圍繞商品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我設計了一個思考主題:結合現實生活,談一談你對商品質量的認識。然后,學生聯系實際進行了自主性的思考。經過不斷的探索,學生從廣義與狹義兩個角度提出了自己對商品質量問題的看法,并根據自己的觀點進行了互動交流與討論。在不斷的討論中,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散,從而使學生對商品質量的影響因素、保障商品質量的重要性以及管理商品質量的措施等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最后,學生對自己思考以及交流討論的過程進行了書面總結,從而進一步強化了最終的學習效果。
4.??? 完善考核結構
在教學活動中,課后考核與評價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的考核評價方式是比較單一的,并且考察的范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不斷對考核的結構與形式進行調整,從而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時,我會將實踐性學習活動列為重要的考核內容。從具體的標準來看,學生在實踐活動的表現以及實踐報告的撰寫質量占到總評分的40%。除了日常的實踐活動,我還會以實驗實訓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如:針對“商品包裝”的相關知識,我在實訓活動中會給學生提供幾種不同類型的商品,并讓學生對選定的商品進行包裝的設計。然后,我依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了評分。最終,通過考核結構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考核評價的范圍,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了更加準確的判斷。
總之,現階段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根據育人要求的變化對教學策略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教學模式的變化還應該符合商品學學習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特征。這樣一來,能夠有效保障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揭子平.關于《商品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納稅,2019,13(21):288+290.
[2]?? 郭佳麗《.商品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科技資訊,2016,14(3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