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霞
摘要: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而班級管理則會直接影響到學前教育的質量。目前,部分幼兒教師的班級管理理念、模式較為落后,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降低了幼兒園的整體教育水平。基于本種情況,幼兒園需充分意識到班級管理的重要性,結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制定管理策略,持續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關鍵詞:幼兒園;班級管理;管理策略
幼兒園班級管理涵蓋了十分瑣碎的事務,存在著較強的服務性特征,關系到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要深入分析現階段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不足,及時采取相應的優化策略。通過班級管理水平的提高,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常見問題
(一)沒有明確管理目的
幼兒園班級管理過程中,需協調處理自由、紀律之間的關系,通過班級氛圍的良好營造,促使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但目前部分幼兒教師存在著片面性的認識,將聽話、守紀律等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目的,對規則、秩序過度重視,導致幼兒只能夠被動接受各種規則,自主管理意識得到培養。
(二)幼兒主體地位遭到忽視
通過幼兒主體地位的凸顯,能夠幫助幼兒將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建構起來。但部分幼兒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將自身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幼兒不能夠深度參與進來。各種班級規則制定時,完全由教師自主完成,幼兒參與機會較少,導致幼兒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體現。
(三)幼兒個體差異遭到忽略
受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不同幼兒之間的差異客觀存在。教師需對幼兒差異充分尊重,將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則落實下去,方可以促使各個幼兒的成長、發展需求得到滿足。但部分幼兒教師卻將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運用過來,幼兒之間的差異遭到忽視,這樣一些幼兒的需求將得不到及時滿足,進而降低班級管理質量。
二、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創新班級管理理念
為改善幼兒園班級管理效果,首先要對教師傳統落后的思想理念進行革新,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班級管理理念決定到管理策略的實施。新時期下,以幼兒為本得到廣泛重視,要求教師將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幼兒深度參與到班級規則制定、班級管理活動當中,促使幼兒的自主管理意識、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實施各項班級管理策略時,需充分考慮是否能夠為幼兒健康發展起到練好促進作用。幼兒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習幼兒成長、教育等方面的知識,透徹理解上級部門發布的各項政策與方針,將正確的兒童教育觀樹立起來,通過民主、自由氛圍的營造,促使幼兒自制、自律目的得到實現。既要科學制定管理規則,又需要平衡處理管、自由之間的關系,這樣班級管理水平方可以得到提高。幼兒園也需定期組織交流活動,引導幼兒教師互相分享班級管理經驗,促使幼兒教師的思想觀念能夠得到革新。
(二)優化班級氛圍
教師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準確把握,對幼兒的個性、需求等給予足夠的尊重,通過輕松、愉悅班級氛圍的營造,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呵護幼兒的情緒,增強幼兒的自我管理意識。首先,要充分尊重班級幼兒。幼兒教師只有對幼兒教育事業充分熱愛,方可以高效、科學的開展各項班級管理活動。幼兒教師需對班級中各個幼兒仔細觀察、充分了解,對幼兒的知識經驗、個性特點、興趣需求等充分尊重,給予必要的賞識和接納。針對幼兒日常生活、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教師要能夠對錯誤語言、行為背后的需求、意義等深入理解,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教育管理措施,獲得幼兒的認可和信賴。其次,要科學建設班級文化。通過班級文化的建設,能夠將班級幼兒有效凝聚起來,同時又可以發揮教育、激勵等多重作用。在具體實踐中,教師需將自身的榜樣模范作用發揮出來,給予幼兒有效的引導。引導幼兒發揮聰明才智,將班級獨特的班徽、口號等設計出來,通過幼兒的深度參與,幼兒能夠更加主動的執行和落實各項班規。
(三)增強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的開展與實施,能夠將幼兒的主體作用凸現出來,有效發展幼兒的能力與品質。首先,過去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地位,幼兒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師幼互動關系并不對等,導致幼兒的互動意識得不到構建,班級管理效率遭到降低。因此,教師需改變自身角色,發揮組織、引導的功能,對幼兒的情感需求等充分關注,鼓勵幼兒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以平等的姿態實施師幼互動。其次,幼兒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一定的消極情緒產生。特別是部分教師對幼兒的心理感受不夠重視,沒有及時干預幼兒的消極情緒,影響到幼兒的健康成長。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充分認識到撫慰情緒類互動的價值,于互動過程中對幼兒的情緒狀態注重觀察,及時撫慰幼兒的各種消極情緒。通過語言表揚、肢體動作安撫等簡單技巧的運用,幫助幼兒對消極情緒進行轉移,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各項活動。最后,部分教師過多干涉與限制幼兒,導致幼兒有膽怯、依賴等不良性格特征形成。因此,教師需合理控制干預力度,給予幼兒適度的自由,幫助幼兒將獨立、自尊的人格特征建構起來。若教師能夠對幼兒的心理需求充分重視,能夠及時反饋幼兒的互動行為,那么師幼之間的親密度將會得到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也會得到增強。日常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耐心幫助幼兒遇到的各種困難,及時肯定、鼓勵幼兒的行為。且將適當的選擇機會提供給幼兒,鼓勵幼兒進行一些嘗試,以便滿足幼兒的社會心理需求。
(四)強化時間管理
通過時間因素的合理運用,能夠提高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流暢性。因此,教師需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成長規律,對幼兒一日生活時間科學規劃,促使幼兒的學習時間、品質等得到維護。在具體實踐中,幼兒教師要將幼兒的生活規律、要求等納入考慮范圍,對幼兒生活制度科學制定,增強生活安排的計劃性,這樣不僅幼兒的生理需求、活動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又可以幫助幼兒將良好的生活習慣構建起來。同時,幼兒教師在開展各項活動之前,需提前準備相應的材料與道具,制定相應的紀律和規則,以便促使班級時間運用效率得到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受幼兒教師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的影響,目前部分幼兒園班級管理過程中有較多問題存在,導致班級管理效率大打折扣。針對這種情況,幼兒教師需積極革新落后思想觀念,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成長特點,科學構建班級管理方案,促使班級管理水平得到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梁曉.新環境下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J].中華少年,2019(6):232-232.
[2]?? 仇曉雁.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與策略[J].中華少年,2019(5):189-189.
[3]?? 邱晴.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策略與方法[J].好家長,2018(15):19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