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三個方面闡釋了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優化的路徑方法,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開展研究信息素養教育以及提高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供借鑒。
關鍵詞: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教育;大學生
根據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個性特點使得我們在信息素養教育中要以關愛學生為基礎,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獨立思考、獨立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同時積極發揮他們的主觀創造性,讓他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面對大學生關于信息素養深層次的思想問題,我們要加強啟發式的教育,加以正確的引導,加強自律意識教育,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性,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要引導大學生重視信息素養,加強自我教育,讓信息素養教育真正從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做起。
一、培養大學生運用信息媒介的基本能力
(一)加強對媒介信息選擇與甄別能力
職業院校擁有豐富的校園媒介資源,可以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教育的氛圍,在利用媒介的時候有些人可以從各種媒介資源中獲取學習的有效信息,接觸新鮮的事物,開闊自己的視野,但也有些人從媒介信息中模仿不良行為,使自己的性格變壞,癡迷于虛擬世界,這就特別需要我們在信息素養的培養中注重對大學生媒介信息選擇和甄別能力的培養,培養他們對媒介信息的選擇、理解和判斷能力。作為大學生自身來說應該學會充分利用現有的校園媒介資源培養自己的信息素養,從海量的媒介信息中挑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獨立的進行理性思考,獲取合理有效的媒介信息,同時加強對媒介信息的駕馭能力、選擇能力和甄別能力,讓媒介能真正的為我所用。
(二)加強對媒介信息認知與質疑批判能力
在高職院校的信息素養培養過程中,老師要去了解大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點,了解他們的真實思想動態,積極改進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改進信息素養教育的創新方式,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創新信息素養的多媒體技術,利用形式多樣的素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增強信息素養教育的活潑性和主動性,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認知能力、質疑能力和批判能力,注重大學生對媒介信息思辨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信息素養教育內容,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中融入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在日常行為規范中融入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信息素養教育內容,積極了解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心理需求,讓他們形成信息素養教育習慣,引導他們積極接受媒介信息來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從而為他們日后的學校乃至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加強對媒介工具的使用能力
我們在信息素養教育中要積極開設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全面提升大學生使用和運用媒介工具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大學生運用媒介工具來增強對媒介信息的認知和批判意識,引導大學生善待、善用及善管新媒介工具,從制度上加強對媒介工具的規范,加強對新媒介工具的引導和監督,讓大學生自覺抵制庸俗、低俗的媒介信息,同時我們要積極構建新媒介工具的意識形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滲透,讓大學生學會有效的利用媒介工具來服務自己的生活、學習和發展,真正讓新媒介工具成為大學生行之有效的工具來培養自己的信息素養,讓信息素養成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二、優化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四個維度
(一)認知維度
信息素養教育是由信息素養衍生出來的,而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的認知維度尤為重要,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處在社會化進程非常重要的階段,他們對大眾媒介工具依賴度較高,他們通過媒介工具來獲取信息,了解和認知社會及世界,通過媒介工具來獲取學習內容及課外知識,也通過媒介工具來實現人際交流及娛樂,大學生普遍存在求知愿望強烈、興趣廣泛等特點,同時他們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又少,所以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他們普遍的依賴媒介工具來獲取知識、信息,利用媒介工具來娛樂、消費,媒介工具在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必然會對他們的認知產生影響,這就使得我們要讓大學校園成為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陣地,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引導,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信息素養課程,形成正確的信息素養認知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積極參與到信息素養的各項教育活動,從而讓大學生正確認識信息素養教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和社會意義。
(二)情感維度
我們在信息素養教育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積極開展信息素養的情感教育,強化學生對信息素養教育的切身體驗,例如,在信息素養課程中,我們要學生先自己通過媒介工具獲取信息,然后引導他們互相交流學習感受和心得,培養學生的興趣,從而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對信息素養教育的情感,使信息素養教育更有效的進行。通過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可以培養堅韌的性格和意志,從而可以促進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備人格魅力,促進其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大學生的情感狀況不僅關系到他們通過媒介工具提升自己生活、學習的能力,也關系到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的情感教育出了重視他們的情感發展以外,我們還要用每個人對情感情緒的特殊機制來改善和提高信息素養教育的影響力和有效性,從長遠來看,這必將促進我們和諧社會的發展。
(三)審美維度
審美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一種表現力,審美可以讓每一個人感受、欣賞生活中的美,也能欣賞到藝術與自然科學的美,隨著媒介工具的改變,也必然會影響到審美的改變。藝術只有通過媒介工具才能存在及表現出來,我們在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中,必須要培養他們具備健康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藝術活動,反思藝術的表現形式,通過有效的媒介工具來改變和影響他們的審美價值,而對藝術價值的審美只能在媒介系統中產生,媒介系統也可以進行儲存,促進審美價值的流動,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的引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藝術創造,如果沒有媒介,藝術和審美將無從談起。比如電視、電影、微電影等新媒介形式的出現,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會帶來全新的審美,形態這就要求我們積極變革信息素養教育,從而引起對藝術審美的變革,改造對藝術的審美可以通過改變和塑造信息素養主題的感知、思維、觀察和情感方式來實現。
(四)道德維度
隨著網絡媒介文化的發展,多樣性的網絡信息容易導致大學生思想的混亂,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的沖突增加了他們價值選擇的難度,從而影響到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現在的大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強烈的好奇心也使得他們能迅速的接受新事物,極容易受到網絡媒介中不良信息的蒙蔽,因此我們對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更應該站在道德的維度來深入發展,讓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在德育教育模式中尋找與信息素養教育恰當的切入點,把他們信息素養的提升與社會理想與現實及遠大理想結合起來。高職院校的教師應不斷提升道德教育的品質,樹立自身優良的師德師風和職業道德,更用心的去關注大學生的道德成長,教師在信息素養的道德培養中,要強調大學生的創造性,提升他們創造無限價值的愿望,通過對他們的道德教育使其道德修養不斷提升,精神不斷升華,文化不斷豐富。
參考文獻:
[1]?? 白傳之,閆歡.媒介教育論:起源、理論與應用[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2]?? 邵瑞.中國媒介教育[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3]?? 喻國明“.碎片化”語境下傳播力量的構建[J].新聞與傳播,2006(5):13.
作者簡介:
邢新(1978—),女,漢族,山東泰安人,教育學碩士,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研究方向:信息素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