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波

摘? ? 要:本文對木材檢驗技術和其應用價值簡要介紹,分別從造材理論、樹干解析、檢驗精度、節子剖析等方面對木材的經營與管理環節各檢驗技術的實踐應用深度分析。
關鍵詞:木材檢驗;木材經營;管理;技術應用
1? 引言
木材檢驗主要內容為樹木尺寸、材積等,按照檢驗結果評定木材實際等級所屬。除此之外,在木材經營以及管理過程,如果木材本身存在缺陷,也會對其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木材檢驗過程,還需要將木材缺陷列入檢測范圍之內。通過檢測上述內容,科學應用檢測技術,配合檢驗工具使用,可有效提高檢驗技術的應用水平,有助于木材高效利用。
2? 木材檢驗技術概述
2.1? 技術介紹
所謂木材檢驗,就是將木材的經營與管理標準和木材檢驗相關理論相互融合,這一過程是檢驗技術的重要內容。檢驗技術運用過程,需要檢驗人員熟悉不同類型木材檢驗標準,并嚴格按照標準,結合其用途完成檢驗過程[1]。
2.2? 檢驗工作重要性
在木材的生產、經營、管理等過程,始終貫穿檢驗工作,因此,檢驗工作質量和木材產品質量、品質等直接相關,對營林者利益也有較大影響。在檢驗工作開展過程,可對檢驗技術合理運用,辨別不同木材材質、品質和性能,合理控制對未成品木材的不科學砍伐。此外,木材檢驗還與木材產品售價以及木材質量有重要關聯。因此,在木材經營、管理等工作中,合理運用木材檢驗十分重要,同時,也是必要環節。
3? 在木材經營和管理中木材檢驗技術的具體應用
3.1? 依托造材理論
在測樹學理論當中,造材理論為重要內容,主要從獲取效益的角度出發來選擇造材方法。因此,在木材經營中,需要檢測人員具備豐富的測樹學理論,才能更好地運用檢測技術,提高林資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木材生產環節,打枝之后受的首個環節為設計原條量材,并將各原條設計為不同段原木產品。在此過程,設計質量和各段原木價值、質量等有直接關聯。需要通過造材學理論的科學運用,才能對量材科學設計,防止其存在質量缺陷。防止在量材的設計方面出現不合理問題,導致木材產品產值、質量等存在較大差異。設計不合理主要表現為“長材短造”、“壞材帶好”或者“優材裂造”等方面,不但對原木的質量影響較大,而且還會造成森林資源的浪費。在營林過程,需要結合原木的實際用途,合理設置量材,具體可按照表1所示內容展開量材設計。
除了上述要求之外,還可使用“三先三后”的原則進行造材,針對特級原木,需要優先設計,之后設計加工類型原木;先制造優質木材,后制造劣質木材;先制造長木材,后制造短木材。同時,還需遵循“三要三不”的造材原則,即制造過程要按照設計進行造材,防止出現粗制濫造的問題;要保證木材物盡其用,防止出現木材浪費問題;使用量尺標準進行造材,不可出現“超長短尺”的造材問題。
3.2? 掌握樹干解析知識
在木材經營及管理環節,還需要相關人員使用樹干解析這一測樹學理論完成檢驗,不斷提高木材的經營水平。在林學的科研領域當中,樹干解析十分重要,其屬于檢驗人員必須知曉的理論之一。在木材經營過程,主要目的為最大化利用森林資源,獲取最高經濟價值。對此,相關人員可以原條的出材率的提升為切入點,結合林場中木材樹種、胸徑以及林層等內容,合理抽樣和調查,解析伐后原條樹干實際情況,進而對林分材種實際結構和規律等展開分析,將木材使用特點以及經濟價值全面考慮其中。在檢驗過程,需要對出口木材、特級木材和特級選材等珍貴材種優先設計,同時,還要考慮到紅松、水曲柳和榆木等珍貴樹種,也需要優先設計,此外,還需要對優質材種,如:加工用材和膠合板材等優先設計。保證木材經營過程,優先使用優材原條的優良部分,之后,對于枝丫、劈裂處和稍頭木等價值進行挖掘,找出和造材標準相符的部分,合理利用。通過上述方式,能夠有效提升造材出材率。此外,還需分析木材市場當中,售價較高的木材和樹種,將檢驗技術和造材技術相互結合,保證“材盡其用”,開發森林資源的最大化價值,提高木材經營與管理水平。
3.3? 提高檢驗精準度
木材檢驗過程,需要使用測樹學、森林學中的“樹木計測”以及“森林計測”等理論,才能較好地控制檢驗環節產生的誤差,提高檢驗精準度。以往檢驗技術運用過程,常使用檢尺方式進行粗放式檢驗,并未重視計測誤差以及計測方法的運用,導致檢驗過程存在誤差較大,可能造成林業資源的浪費。因此,為提高檢驗技術水平,需要高度關注上述理論的應用,嚴控伐區的木材檢驗關卡。在具體伐區檢驗實踐工作當中,相關人員需要遵守國家的木材檢驗標準,同時,還需關注原木的檢查工作。重點對其彎曲情況、外腐情況、內腐情況以及不規則斷面等,結合實際作出判斷。同時,還需做好“歸楞描號”相關工作,控制木材標準,禁止和要求不符的木材下山。此外,還需嚴格控制歸楞裝車環節的木材檢尺相關工作,保證木材裝車時,檢驗員逐根檢驗。在檢驗過程,嚴格按照對伐倒木測定結果,處理檢驗誤差,保證處理過程科學性。只有在木材檢驗環節將森林計測學作為基礎,才能合理控制誤差,因此,要求檢驗人員對該理論有深入掌握[2]。
3.4? 運用節子剖析
在林學當中,林分生長這一模型內容具有較強理論特性,木材檢驗具體工作和節子生長有緊密關聯。故此,檢驗人員需掌握此理論模型,才能掌握木材生長環節主要缺陷,即節子問題。利用先進的檢驗技術,展開木材檢驗工作為保證木材健康生長的重要手段。如果在木材生長期間,其出現節子,就會對木材結構完整性以及均勻性造成影響,同時,對木材表面美觀性也可造成影響,還會影響其加工特性,導致特定種類木材強度降低,對其高效利用十分不利。如果木材作為承重結構,節子數量和尺寸還會對結構安全性造成影響。因此,需要相關人員基于生長模型,結合節子尺寸、密集特點以及分布位置,對木材用途合理確認。
4? 結束語
總之,在我國的建設行業當中,木材的消耗量較大。木材質量和經營、管理環節檢驗技術的應用科學性有直接關聯。因此,在木材的經營和管理當中,需要保證技術運用的合理性,按照標準和檢驗理論,對木材質量科學界定,合理控制木材的采伐順序,開發出森林的最高效益,提高木材經營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紹蓉,葉林祥,趙培杰.淺析木材檢驗技術在木材運輸檢驗中的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6(4):113.
[2] 馮光勛.木材檢驗技術存在的問題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1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