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未華
摘? ? 要:本文以新建龍煙鐵路(龍口至煙臺)為實例,簡述了在鐵路預制T梁生產過程中幾種常見的外觀缺陷,并就各類型的缺陷產生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與之對應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龍煙鐵路;鐵路預制T梁;外觀缺陷;控制措施
1? 引言
預制T梁作為一種常見的鐵路橋梁梁型,其應用范圍極廣,但由于其生產過程不包含過多的復雜制造與應用技術,因此長期以來外觀質量一直被技術人員所忽視。由于預制T梁結構的特殊性,使得其包含多道橫隔板并在其端頭處有較密的配筋存在,在應用過程中突顯了其梁肋高與梁體長的特點,若不對其和產過程加以控制,則極容易導致外觀質量缺陷。混凝土結構外觀質量代表了施工單位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梁體外觀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更是決定了工程整體效果,因此提高對混凝土外觀質量的重視對于預制T梁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工程概況
龍煙鐵路線路自德龍煙鐵路大萊龍段龍口西車站東咽喉接軌引出,在藍煙鐵路珠璣站匯入藍煙線,設進港線接入大季家北站、福山聯絡線接入福山站。全線T梁預制合計1366單線孔,涉及2101梁型944單線孔、2109梁型422孔,梁型跨度有16m、20m、24m、32m;設置T梁預制廠兩處。
3? 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幾種外觀缺陷
外觀缺陷主要包括:在梁腹部的側面或是端頭的錨固截面處有麻面現象出現;翼板與頂板處存在著較多的在收縮作用下產生的裂縫;外形尺寸方面存在著較大偏差等
4? 原因分析與對應的控制措施
4.1 現場調查
質量檢查小組對與預制T梁應用相關的各個施工環節進行了質量檢驗,共計檢查項目100處,其中有15處存在著質量問題,需要對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深度討論與分析,為后續施工過程積攢施工經驗以完善質量控制措施。
4.2? 麻面
該質量缺陷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在混凝土板的表面存在一些極為不規則的凹點,數量較多且凹點面積較小。
4.2.1? 原因分析
導致出現該現象的原因多為混凝土攪拌時間過短,在沒有精準控制加水比例的情況下極容易影響到混凝土和易性[1]。該種混凝土應用至澆筑過程后,部分結構出現了砂漿少、石子多的現象,增大了蜂窩現象的發生風險;又或是在執行澆筑任務時沒有采取分層澆筑方式,下料不及時使得混凝土離析現象的發生頻率較高,這也是導致出現蜂窩麻面的主要原因;若在混凝土入模后,所采用的振搗方式不當,又或是由于受到各種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出現了漏振現象,均會導致麻面缺陷。
4.2.2? 預防措施
在混凝土的攪拌過程中,應首先確定攪拌時間,一般需要攪拌1至兩分鐘,并在對其進行振搗操作時以快插慢拔為振搗原則,將振動棒插入至拔出的時間控制在20秒左右,深度則應控制在5至10厘米,直至使混凝土表現出表面平坦且不冒氣泡即可停止振搗;在確定混凝土分層控制高度時,應以馬蹄上口斜面為基準,從而提高排氣效率;若振搗困難,可以采取人工插搗或是利用附著式振搗器的方式達到混凝土表面的振實目標。對于新拌混凝土來說,需要以水泥的自身形式或添加外加劑的類型為依據,在初凝前執行振搗操作,一旦放置時間超限,混凝土沒有按照預定時間完成初凝,則需要重新按照水灰比對其進行拌和。
4.2.3? 控制措施
針對于已經出現麻點的結構,常見的處理方式主要為:首先需要刷洗脫模劑油點或是其他類型的污點,選擇的清洗劑通常為稀草酸溶液,需要在缺陷修補錢用水做處理部位的潤濕處理。用于修補過程的水泥應保持與原型號一致,此時選用的砂子以細砂為主,粒徑通常在1毫米以下[2]。修補所應用的水泥泥漿的配合比應為1∶2,在沒有過多缺陷修補的條件下可以采取人工攪拌的方式,并在攪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摻入白水泥使得修補后的混凝土表面顏色更加自然。修補采取的方法與刮膩子基本一致,需要確保漿砂漿均勻的置入到麻點內,并對其做刮平處理。全部完成后需要將其罩住做保濕養護,以使其快速達到預期效果。
4.3? 收縮裂縫
自收縮與干縮為混凝土收縮的兩種形式,所謂自收縮就是在水泥的水化作用下導致出現的體積減少現象,而干縮則是混凝土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內部水分逐漸蒸發繼而導致的體積縮減現象,體積的收縮量與其濕度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干縮較為嚴重的部分,裂縫的發生風險極大,尤其是在預制T梁翼板頂面表現的更為明顯,寬度通常在0.05至0.2毫米之間,且具有分布不均勻的特點,與溫度以及濕度的變化關系密切。
4.3.1? 原因分析
導致出現收縮裂縫的主要原因為振搗不當,在過度振搗的情況下由于表面水泥含量較大的原因使得其收縮量也會逐漸提高。再加上養護不當將加快混凝土的表面水分流失速度,灑水過少的情況下內外收縮不均勻必然會導致表面混凝土出現開裂現象。
4.3.2? 預防措施
二次抹壓板面或保證振搗的密實性,其收縮量也將會同時減少。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12個小時即可開始執行養護任務,一般來說養護需要持續7天時間,并需要在第一天每隔2個小時進行養護,后續則可每隔4小時進行養護。以翼板頂面為例,可以采取草席覆蓋的方式避免混凝土表面遭到暴曬。
4.3.3? 控制措施
若裂縫較深,可以采取樹脂灌漿的方式修補裂縫,或在對裂縫進行清理后涂刷環氧膠泥并對其表面進行封閉。一些較為細小的裂縫可以向其中灌輸適量的水泥漿,確保其滿足嵌實標準后做覆蓋養護處理。
4.4? 尺寸偏差
4.4.1? 原因分析
拼模完畢后若是檢查不細致則會導致較大的外形誤差,尤其是在振搗的過程中若是振搗過度,或是下料不當,均有可能造成模板變形。
4.4.2? 預防措施
由于模板使用的特殊性,在反復使用50次左右后即可對板面或是背肋骨架做加固處理。在正式澆筑前,需要核查模板尺寸,并注意在振搗過程中避免出現有工具接觸到模板的情況[3]。其下料高度通常小于2m,并需要實時對模板情況進行觀察,一旦發現有位移或變形現象則應立即停止下料操作并及時對其進行修復。其所應用的支撐體系也應結合對工程質量的實際要求計算相關數據,以保證其具有足夠穩定性。
4.4.3? 控制措施
若對成品尺寸影響不大,在依然能夠滿足正常適應需求的情況下只需進行簡單的加固處理即可繼續使用。若是已經無法滿足澆筑的基本尺寸限制需求,則需要管理人員對模板結構進行二次核驗后做廢棄處理,并結合實際施工情況及時制定解決方案。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預制T梁由于其結構與應用的特殊性使得外觀質量缺陷時常發生,想要保證其應用效果就應結合現場施工情況,確保缺陷的定位準確性與解決措施落實的及時性。施工人員應根據缺陷的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修復方式,為達到工程質量目標、順利推進工程施工進度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余鵬.閩北山區預制T梁外觀缺陷防治技術的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
[2] 王麗麗.預制T梁外觀常見缺陷與預防對策[J].山西建筑,2017.
[3] 王建堰,王鵬程,趙凱.懸臂澆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外觀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