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拉提·司馬義
摘?要:文物鑒定是與歷史文化相關的技術工作。針對工作過程中的文物保存以及鑒定技術,將鑒定內容與現代技術的結合進行了分析。本文以分析文物的角度將技術運用做了簡單闡述,結合了無損鑒定、微觀鑒定等要求技術效果的分析內容,進行了顯微鏡使用、金屬物質取樣等相關操作的解釋。將數字化、可視化等技術的運用分析,進行了文物形狀建模、掃描儀使用等相關操作的闡述,對技術效果和運用前景做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文物鑒定?現代科學技術?技術運用
文物見證了民族、國家的興衰歷史,通過科學的鑒定方法和技術運用,將其使用價值和留存年代進行考察,能夠幫助人們認識古往今來的歷史文化,產生對歷史事物的正確看法和價值認定。傳統技術存在一定的鑒定難度,在判定文物真假方面容易誘發失誤。想要進一步保護文物、實現其鑒定價值,就勢必要應用適宜現代環境的技術方法,讓科學技術帶動文物鑒賞工作的各方面發展。
一、文物鑒定內容及工作價值
文物鑒定需要對某一物品的留存時間、應用技術進行細致判定,通過分析物品制造、打磨、保存等方面的相關技術,探討物品呈現某功能的特點、使用花紋圖案的工藝等內容。根據相關技術最早的應用年代和所屬地區,判斷出文物所有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家族范圍,確定文物所能見證的歷史內容和具體價值。參與鑒定工作需要對某地區的歷史內容有一定了解,欣賞文學藝術并具有精神層面上的價值追求,能夠通過拍攝資料、收集史料等內容進行鑒定工作的總結。部分文物經長時間的掩埋或者是浸泡,已經無法顯現出當年制作造成時的完整面貌,需要人們結合文物的制造工藝、現代的數據庫分析技術,對文物真實的制造年份進行準確推斷和對比驗證,通過對比其他年代文物的歷史痕跡、仿制工藝的逼真技術,最終確定文物的真假、老化的影響。鑒定文物是通過還原一個歷史年代的景象或者樣貌,帶給人們精神審美、物質文化等方面的愉悅享受,將傳統文化中值得推崇和鑒賞的技術內容進行推廣,使人們能夠認同民族文化、產生對國家的崇拜和熱愛。
二、現代科學技術的具體運用
運用現代技術能夠充分把握鑒定工作的細節部分,使文物的用料分析、工藝研究等內容得到重視,將人員觀測到的破損細節進行科學復原。現代技術的精準度和正確率都在不斷提升,根據鑒定工作的細節選擇與技術相適配的工具、方法,不以人的推測或者工藝的年代作為鑒定標準。將能夠運用的技術和材料進行充分考究,依據鑒定文物特征的細節準確度選擇技術,可在具體的技術運用中了解到微觀鑒定、無損鑒定等方法內容。
(一)文物的微觀鑒定
人員對文物表面的觀察多是運用放大鏡或者顯微鏡等工具,需要操作人員在拿取文物、刮取文物樣本時多加注意。通過顯微技術對文物的微觀部分進行鑒定工作,根據超景深視頻形式將微觀構造進行清晰的呈現,使人員能以觀察視頻圖像、放大微觀細節的方式,將文物所帶有的花紋、字樣進行完整的記錄和分析,基于文物特有的工藝特點進行仿制技術的探討。能夠減少人眼觀察時的錯誤判斷,對傳統觀測工具的準確進行校對。仿制技術最難復刻的部分就是文物的微觀細節,通過辨別文物微觀構造的技術成果,將人眼難以識別的細節內容進行精準鑒定,是現代技術在運用中最為有利的一面。將文物的微觀特性作為運用技術的鑒定內容,注意鑒定過程中的文物年限,能使現代技術能夠匹配對應時期的數據庫,以較為精準和快速的方法完成識別過程,減少人工核對資料的難度和錯誤。
(二)文物的無損鑒定
無損鑒定指的是鑒定過程以及長期保存過程中,不對文物的構造、物質以及整體變化產生影響。文物的保存程度對鑒定工作的開展有重要意義,要確保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才能使文物的鑒賞價值得以完全呈現。運用現代技術能使取樣過程不影響文物價值,結合文物的保存條件選擇適宜的取樣、觀測方法。部分文物不能夠使用X射線技術進行直接觀測,容易使微觀構造因受到外界物質的影響,產生花色、圖案等細節內容的變質、損傷。要從文物的表面取少量物質進行間接觀測,應用光譜分析法進行文物所用工藝和物質的多次分析,得出最接近文物本身物質構成的判定結果。含有金屬物質的器具文物,最合適應用無損鑒定的各項技術,在不影響文物保存的基礎上,保證操作人員在接觸文物時的安全,減少文物與外界物質產生的氧化反應。要結合文物出土時的周邊環境,對其長期保存過程進行分析,減少化學制劑的工作應用,避免鑒定結論受到外因影響。
(三)文物的交叉鑒定
交叉鑒定指的是多種技術綜合運用的分析方法,通過對文物進行不同技術下的相同部位分析,將文物的真假判定、工藝判定進行可靠總結。依據文物的制造水平進行交叉鑒定,將文物的成像技術作為工藝觀測的重點,對比工藝成像特點分析文物所用技術。模擬文物工藝對其保存結果進行分析,對文物的銹蝕、磨損等痕跡進行分析。結合文物的修補過程和留痕細節,將具體的制造年限進行準確的技術推斷,以確定文物真假和復原可能。我國著名的鑄鐵工藝、陶瓷工藝等內容都有一定的發展歷史,結合相關歷史和工藝材料進行文物分析,針對文物的成型過程、使用功能等分析產地背景。根據文物所用工藝、材料的供應產地,能夠進一步確定文物所承載的歷史價值,選擇適宜交叉鑒定的現代技術、操作方法。
三、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分析
(一)三維數字化鑒定技術
三維數字化技術是通過計算機建立分析模型,以文物的形狀和圖案作為分析內容,將其形態進行模型內的逼真呈現。針對文物形狀的呈現過程,將制造角度、用料多少等細節進行計算。根據文物整體的多邊形使用數量和不規則形狀體的呈現可能,對其制造工藝進行復刻率、準確性的分析,對文物的使用、鑒賞等方面功能進行具體的鑒定。鑒定工作中需要注重文物數據的采集內容,針對地理信息、成像顏色等內容進行文物掃描。使用三維掃描儀對文物數據進行收錄,能夠基于文物的幾何數據、角度細節,將文物表面的花紋、字符做較為清晰的記錄,避免光線影響下的相機記錄誤差。結合光學掃描儀能夠捕捉文物角度的運用特點,將文物在不同位置的形狀特征進行捕捉,依據數字化技術的建模需求記錄數據。依據真實的記錄場景進行數據處理,保留建模過程所需的數據細節,結合文物復原工作的需要開展鑒定工作。三維數字化技術能結合文物特點采取多種算法,對文物整體而不是某個部位進行成像分析,能夠基于文物形狀的制造產生,記錄文物特征和整體數據,產生三維模型內的文物整體形象,進而實現對文物的準確描述和鑒定分析。
(二)可視化數據庫鑒定技術
人員可根據文物特征使用對應的數據庫,查找文物的制造工藝、使用方法、產地信息等數據,使鑒定工作在確認文物數據的狀態下進行。可視化數據庫技術結合了信息技術、儲備功能等條件,將人員工作中能夠用到的數據內容進行了囊括,需要人員依據文物的類型、材料等進行數據篩選,將鑒定工作所需的數據內容進行數據庫內調取。依據可視化的技術條件進行數據的查詢和應用,將需要鑒定的文物數據代入可視化條件中進行分析,將文物的形狀特征、花紋特征進行確認,將技術系統對文物特征的分析進行了解。針對數據庫的提示信息,將文物特征的真實性進行準確判斷,在辨別文物真假性質的前提下,將鑒定工作的科學性在實踐過程中全面提升。可視化技術能夠基于文物數據的收集內容,對人員工作中的差錯進行指正,使部分人眼不易辨別的贗品得到指認,將數據庫的可用功能以及使用容量進行擴充。
四、結語
文物鑒定能使特定歷史時期的發展文化被證實,對于保護我國傳統文化、歷史古跡有重要作用。明確鑒定工作的數據收集、文物分析等既定內容,運用多種鑒定技術對文物的微觀構造、保存程度進行分析,結合數字化、可視化等技術進行文物特征以及信息的分析。將鑒定水平、技術設備進行必要的提升,促進鑒定行業的發展和工作結果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識濡.文物鑒定中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探討[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7):90—91.
[2]黃艷芳.試論文物鑒定應用現代科技的必要性與具體應用[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