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可欣
【摘 要】何冀平《天下第一樓》以老北京為背景,表現了原汁原味的福聚德飯莊的發展史。這不僅僅是一個飯莊的起伏,更是以它為載體,揭露“福聚德”各個角色所代表的一類人的生活狀態。話劇的角色人物是故事的靈魂,是發展出支線的根源,在這其中,能夠讓觀眾充分透過人物的命運發展去挖掘劇作的內涵。
【關鍵詞】天下第一樓;何冀平;話劇的舞臺藝術;角色分析
中圖分類號:J8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0-0045-02
在話劇《天下第一樓》的采訪當中,作者何冀平用“夢里不知身是客”作為標題。標題言簡意賅,除了與作者本身的身世經歷有關之外,筆者認為,這也能夠表現《天下第一樓》當中人物的人生經歷。
本劇當中最突出的角色當屬盧孟實了。的確,盧孟實作為“福聚德”的掌柜,靠著老掌柜唐德源的囑托和信任、自己的雄心和抱負讓瀕臨倒閉的“福聚德”東山再起,保護了唐家的祖業。然而,最終他的心血和奮斗還是抵不過唐家正宗的、有著血親關系的繼承者茂昌茂盛兩兄弟的排擠和質疑。與其說他輸給了茂昌茂盛兩兄弟,不如說他輸給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種族、等級制度。
何冀平說,“故事的人物要立得住。只有人物立住了,事件才能發散出來。”《天下第一樓》中的人物都是立得住的,體現在人物的前史、現在、結局都設置得飽滿立體。
主角盧孟實的出場,是作為子西的換帖兄弟被舉薦給老掌柜唐德源。在子西和老掌柜唐德源的對話當中,我們知道了盧孟實是玉升樓的賬房,與老板不合所以想跳槽。但觀眾并不知道盧孟實究竟是因為什么與老板關系不和的,又是為了什么而堅定地離開玉升樓來到“福聚德”的。通過盧孟實與唐德源的初次見面,我們能夠看出他在經商方面的頭腦和心計,也能夠看出他是一個機敏靈活、眼光長遠的人。寥寥數語,干凈利落,讓觀眾對于主角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和贊同,這足以體現出作者的文字功力,也吸引了觀眾對于盧孟實這個人物進行深入探知。
同樣的手法在唐茂昌和唐茂盛身上也有所運用,但是兄弟倆的人物交代在前段更加細致,并且通過子西和常貴的對話已經傳遞給了觀眾許多信息。唐氏兄弟的細致描繪對盧孟實的出場和接管“福聚德”、展開故事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這也是幫助盧孟實這個人物更加曉暢通順發展下去的重要手段。
此后,全劇開始在這個前史豐富的人物身上“做文章”,通過幾個事件來逐漸揭開人物性格。
玉雛兒的出場和設定讓我們看出盧孟實也是一個需要關懷和協助的孤獨人,他需要玉雛兒的陪伴和支持,而身邊人輕蔑的看法又讓觀眾看出封建社會對于男女愛情的束縛和壓迫。兩個情投意合的人,卻因身份“特殊”而飽受詬病,最終落得離散的結局,讓觀眾扼腕嘆息。
除此之外,中人錢師爺要賬的橋段則讓觀眾看出他膽大心細的行事作風,同時也為他維護“福聚德”的智勇之舉而心生感動。直到該劇的后半段,盧孟實鼓勵學徒上爐烤鴨,常貴突發急病,盧孟實據理力爭,表示要對常貴“送醫好生照顧,倘若死了好生發送。”通過這幾個事件的展現,盧孟實與伙計們的情義、敢于突破舊規的自信,以及所體現出的創新精神和不怕失敗的抗挫勇氣都爆發了出來,角色的正面形象就通過這樣幾個事件展開,從而更加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盧孟實的角色形象之所以能夠獲得許多觀眾和讀者的喜愛,還在于角色內涵是十分豐富和多樣化的。盧孟實不是樣板戲當中“偉光正”的完美之人,也不完全是像羅大頭那樣心胸狹隘的“小人”。他有在江湖中摔打歷練出來的精明狡猾,有諳熟人情世故之后內心保留的一份仁義,他有封建社會下成長起來的傳統思想的局限性,更多的是他面對自己“五子行”出身的不服輸和奮斗精神。由此能夠令我們聯想到同樣以老北京為背景的《駱駝祥子》和《狗兒爺涅槃》。祥子也曾是一個充滿了理想和抱負的人,希望能夠自給自足,依靠自己的能力讓家人過上充裕的生活。但拉車過程中的三起三落讓他最終陷入了磨難的泥沼再也無法掙脫,他徹底淪為了階級的奴隸。狗兒爺也是如此,他在對土地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他無力與時代的變革抗爭,卻又不肯改變自己,因此他的人生始終都圍繞著對土地的所有權而浮沉。這三個主人公相比起來,盧孟實是最有頭腦、最有能力的,但他并沒有逃脫悲劇的命運。封建殘余勢力讓人無論以什么方式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最終都不得不淪為時代的犧牲品。倘若事件背景能夠延后幾十年,盧孟實一定是能夠憑借自身能力來實現人生理想的。或許這部劇想要表達的意義也在于此。
“福聚德”里的眾生相圍繞著這其中最“能”的人展開,而隨著他的慘淡落幕,其他人的命運也是令人唏噓的。作為主角,他撐起了整部劇的故事線,每當“福聚德”遭遇危機時,劇中人物和觀眾都會產生共情,焦急等待著盧孟實的救場。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正是他的經商頭腦太過突出,由此反映出他在為人處世方面太過爭鋒,性格剛強有余而圓滑不足。他最終還是沒能成為“福聚德”的主人,只能心痛自己數年辛苦終究是為他人做了嫁衣。
玉雛兒姑娘始終是盧孟實身邊最忠實可靠、最不離不棄的知己和幫手,她給整部劇帶來了一抹別樣的靚麗。她肩負著給觀眾展現愛情情節的作用,同時在這背后也反映出了作者對于女性當時社會地位的關注。四大胡同”的出身成為了玉雛兒永遠的人生污點,無論她多么精明能干、善解人意,都無法磨滅眾人心中對她的成見和蔑視。實際上,我們能夠看到玉雛兒對“福聚德”的經營所投入的心血。她用晚香玉裝飾店內環境,用“抓彩”來拉攏顧客,用黃土配合盧孟實打幌子,用自己的拿手菜智退惡人。可以說,她也是“福聚德”的靈魂人物之一。但社會環境和封建思想讓她即使再優秀也無法擺脫世俗的偏見,她在“福聚德”的時候需要依附盧孟實,在外需要依附胭脂巷的客人們,其實她所依靠的是她自己的思想和才智啊!沒有她自身的魅力和才華,又何來所謂的“依附”呢?“福聚德”是兩人愛情的載體,當“福聚德”不再為盧孟實所有,兩人的緣分也就無所依托了。
劇中都有對常貴和玉雛兒報菜名的描寫,這是除去盧孟實對他們的影響之外,對其自身業務能力的肯定。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每個角色的形象都是極為豐富的,他們有屬于自己的過去(即使在劇中沒有具體表現),有在過往經歷中所磨練出的個性,最重要的,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有著可貴的精神和品質。
玉雛兒忍辱負重、心胸寬廣,有著長遠的眼光和包容的態度,讓我們看出她不僅僅是一個為盧孟實服務的片面人物,更是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有血有肉的善良的人。正是這種“人”的思想,才讓角色和故事都如此豐滿和動人。
常貴是整部劇當中與盧孟實這一角色同樣精彩的重頭人物。如果說盧孟實的精彩體現在精明睿智上,那么常貴的精彩就在于那沉淀下來的“老北京”的人情智慧。他是一個靠苦難磨練出來的聰明人,是一本為人處事的教科書。在合適的時候說恰當的話,能夠捧場也能圓場,他讓觀眾對老北京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詼諧有了了解和認識,而這個角色的臺詞也成為了整部劇的語言亮點。
劇中無數次為常貴的兒子小五進行鋪墊,小五就是常貴在劇作層面上隱藏的支線,他從未在劇中真正出現,卻決定了常貴的命運走向和結局。常貴的低聲下氣和兢兢業業都是為了兒子的前途和發展,可最后兒子的前途還是“葬送”在自己的手上。這一反轉讓常貴這個人物帶有俄狄浦斯式的悲劇色彩,自己最想掙脫的最終還是自己無法避免的。
常貴最后的“白酒五兩”深深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社會責任的枷鎖和生活的重擔對人的摧毀是致命的,他一生都被困在“堂頭”這個身份里;這個身份曾給他帶來榮耀,因為他是“堂子里的尖子”,也成為壓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因為他是“社會里的渣子”。他的自尊,他的體面,他的厚道,他的做人做事留足分寸的風格,都沒能讓別人對他的定位抬高一分。細細挖掘這個角色,會發現其內涵是最為深刻和令人觸動的,因為他代表的是當時社會底層的勞動大眾,在生活的錘煉中歷盡艱險,卻又很難跳脫出身份得到他人的尊重。森嚴的社會等級和家族制度,讓每個人都無力翻身,只能遵循自己生來的命運,最終湮沒在時代的洪流里。
《天下第一樓》是一部十分耐人尋味的作品。每一個角色,細細品味后都有著深遠的意味;無論戲份的多少,他們都是栩栩如生的,仿佛是真實存在的,和觀眾的距離,只是一個戲臺罷了。正如修二爺所說:“你李師傅是咸的,我是苦的,羅大頭是辣的,常貴是酸的。”苦辣酸甜的眾生相,也都被歷史的洪流裹挾而去,但劇本將他們的音容笑貌還原給我們,以及在觀劇過后帶給我們對于社會、對于人生、對于命運、對于生活的思考。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福聚德”這場宴席或許是散了,但許許多多奮斗中的人們還在不斷努力著,不斷起著新的高樓和新的希望。在一個世紀前的社會里,盧孟實一行人的悲劇在于最終也不知“誰是主人誰是客”,但這不斷發展著的社會和不斷進步著的時代,總是能夠接受越來越創新的思想和開放包容的心態,最終既“宜明月”又“宜風”。
參考文獻:
[1]何冀平.<天下第一樓>何冀平劇本選[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
[2]顧威.天下第一樓的舞臺藝術[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3]何冀平.關于天下第一樓的創作[J].1994-2010中國學術期刊電子出版社,2012.
[4]何冀平.何冀平:<天下第一樓>寫作札記[A].<天下第一樓>何冀平劇本選[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