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為我國網信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途徑,我們廣大領導干部必須全方位了解“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具體內涵,并將相關工作統一到該思想上來。
【關鍵詞】領導干部;網絡強國戰略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4月15日,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上明確強調:在信息化發展的今天,“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并要求包括領導干部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必須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并由此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我們廣大領導干部必須全方位了解“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具體內涵,并將相關工作統一到該思想上來。
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時代背景
當今世界,一場新的全方位綜合國力競爭正在展開。能否適應和引領互聯網發展,已成為決定大國興衰的一個關鍵。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我國正在接受信息化發展階段的洗禮,并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網絡安全問題,也日趨顯現。
1.1信息社會發展走向明晰,網絡安全威脅也在同步增加
信息社會化的標志就是信息能為社會發展提供基本動力,其主要表現在信息技術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它以信息社會化指數來衡量一個國家信息社會發展程度。國家信息社會指數(ISI)在0.6以上的就表示進入了信息社會。據國家信息中心“2017全球信息社會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信息社會指數達到0.5748,總體上即將從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
但是隨著全球信息社會進程的加速發展,世界各國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也在同步增加。盜用資源、竊取機密、破壞網絡的事件越來越多。尤其是“棱鏡門事件”爆發以后,基于國家利益博弈的網絡安全議題成為世界的熱點。網絡安全已經成為世界信息社會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重要議題,也是我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
1.2信息化的戰略地位日益重要,但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信息化是現代化的戰略引擎,蘊含著巨大的驅動潛能。一方面,信息化的基本方式就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通過主動擴展或者倒逼,推動現代化進程。另一方面,信息化與現代化各領域正在發生“化學反應”,通過信息的流動與處理,實現萬物的互聯與協同,從而優化治理結構、更新治理理念、提升治理效率。
當前,信息化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但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在2019央視財經論壇上,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指出:中國“四基”(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不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目前中國在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材料上的自給率只有1/3,在2015年制定《中國制造2025》的時候自給率只有20%,到2020年達到40%。“四基”是工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石。
1.3信息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但眾多領域面臨嚴重挑戰
我國自1994年加入互聯網大家庭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以信息化、數字化為主的高科技新產品已進入平常百姓家,信息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社會重要的經濟支撐。截止2019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39億,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22億,線上線下融合的經濟模式已具雛形。
但是,在我國高科技領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成績斐然、引起世界興趣的同時,也引發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蓄意抹黑和打壓。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對我國通訊科技企業中興公司進行封殺;2019年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以《保障信息與通訊技術及服務供應鏈安全》為由,對我國5G通信巨頭華為公司進行“實體封殺”。隨后,5月20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又力圖圍獵范圍擴大到大疆、海康威視等中國機器人、無人機新興企業,甚至對娛樂企業“抖音海外版TikTok”等網絡公司進行打壓。
2.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具體內涵
治網之道:“多主體”與“多手段”并舉。
對于國內的網絡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黨政、企業齊抓共管,良性互動。在2019年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多主體參與”與“多手段結合”,便是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兩年前的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明確要求:“企業要承擔企業的責任,黨和政府要承擔黨和政府的責任,哪一邊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要壓實互聯網企業的主體責任,決不能讓互聯網成為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臺。在加強互聯網行業自律的同時,還應調動網民積極性,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治理”。
對于國際網絡空間的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在眾多場合多次指出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形成公平、正義的國際網絡治理環境。2015年世界第二屆互聯網大會、2018年世界第五屆互聯網大會以及出訪歐洲等國時,他強調要“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種主體作用”。既要積極推動“聯合國框架內的網絡治理”,也要更好地“發揮各類非國家行為體的積極作用”,在尊重各國網絡空間主權平等原則基礎上,推進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秩序的良性變革,最終建成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發展之路:用創新的發展理念鑄造核心技術“命門”。
“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明確判斷,“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充分運用信息經濟推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新發展理念中,創新最為關鍵,惟有創新,才能鑄造核心技術。
互聯網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缺芯少魂”就會不堪一擊。習近平總書記曾作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沒有核心技術,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如果核心技術這個“命門”掌握在他人手中,將隱患重重。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掌握這個“命門”的“鑰匙”就是自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曾用三個“心”指出國之重器的重要:他指出“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理念就伴隨著我國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等頻頻出現。就在2018年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創新理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堅定不移支持網信企業做大做強;把握網信軍民融合的工作機理和規律,推動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格局。
3.領導干部如何踐行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對策建議
3.1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將相關工作統一到這一思想上來
古語有云:“不學而求知,猶愿魚而無網。”學習是一切做事的首要條件。為此我們各級廣大干部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做好網信工作的各項要求,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深刻內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推動我國網信事業快速發展。
3.2主動適應,認真踐行,提高應對信息化挑戰的能力
各級廣大干部要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提高通過互聯網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站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做好我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3.3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強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保障工作
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領導”。因此各級黨委(黨組)要堅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從政治和戰略高度認清當前網絡意識形態面臨的安全形勢,進一步強化“過關”意識和“屏障”意識,切實抓好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責任督查,確保落到實處。
3.4創新機制,激發動力,建立一支高素質信息人才隊伍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最重要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重要的是體制機制的創新,從源頭上激發從業人員內生動力,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網絡信息人才隊伍。
第一,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選好配強各級網信領導干部。培養選拔過硬的網信干部隊伍,確保網信隊伍能夠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黨領導下的網信事業長期興旺發達的組織保證。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抓好源頭,嚴把政治標準,真正把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
第二,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不拘一格選用優秀網信人才。互聯網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技術更新最快的領域之一,發展網信事業需要大批相關企業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為此,要跟蹤世界技術發展前沿和潮流,研究制定網信領域人才發展整體規劃,有目標、有步驟地培育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隊伍,突出專業性、創新性、實用性;要以實際能力為根本,不求全責備,不論資排輩,解放思想,慧眼識才,愛才,不拘泥于形式選人用人。
第三,研究適應網信特點的人事制度,建立靈活的人才激勵機制。對優秀人才的管理使用,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適應網信特點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優秀人才凝聚到技術部門、研究部門、管理部門中來;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在科研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利益分配機制、人才入股、技術入股以及稅收等方面制定專門政策,形成聚天下英才為我所用的體制機制。
3.5加強治理,凈化空間,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全面提升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這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治網管網的治本之策。
一要堅持多主體參與、多手段并用。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下,壓實互聯網企業主體責任,引導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網絡治理,以經濟手段調控網絡利益,以法律手段規制網絡空間,以技術手段規范網絡行為,著力建構綜合治網格局。
二要加快網絡立法進程,完善依法監管措施。
三要加強互聯網企業黨組織建設,強化企業政治意識和社會責任。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體現了在國家總體安全觀下網絡安全治理綜合統籌的新思路,為我們認清我國網信工作的新特點和新趨勢,有效解決當前網絡安全管理統籌與集中問題指明了方向和途徑。我們每個人都要本著網絡安全,人人有責的態度,樹立強烈的監督意識和主人翁意識,自覺抵制和發現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安全因素,自覺傳遞網絡正能量;我們每一個領導干部要積極思考、統籌謀劃、穩扎穩打,奮發努力,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要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2020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N],澎湃新聞,2020年4月15日
[2]牢牢把握網信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高質量推進網信事業新發展[N],重慶日報,2019年08月02日
作者簡介:張勇(1973—),男,研究生,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黨校辦公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黨的建設、現代科技、社會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