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產品質量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直接影響,人們對農產品質量日趨重視。該文首先論述土壤與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然后分析農產品質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要合理使用農藥,科學施肥與種植,做好土壤培肥管理的措施,希望促使農產品質量得到提升。
關鍵詞:土壤;肥料;農產品;質量;農藥;種植方式
楊天軍. 農產品質量影響因素與優化措施[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3):90+93.
目前,人口與耕地之間的矛盾日趨嚴峻,對土地生產力的提升提出了要求。在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土壤質量呈現出降低趨勢,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病蟲害。同時,部分地區大量使用化肥,嚴重破壞土壤環境,對農產品質量與安全造成較大威脅。
一、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
1、土壤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
土壤質量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農作物的質量與產量。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需求的各種養分,都需要由土壤供給,如氮、磷、鉀等[1]。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汲取到所需求的微量元素才能正常生長,品質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農作物生長還會受到土壤酸堿度的影響。若土壤酸堿度較高,容易出現燒苗的問題,農作物不僅難以正常生長,還可能出現枯死等嚴重問題。不同類型的農作物對土壤酸堿度有不同要求,只有土壤酸堿度與農作物生長需求匹配,才能保證農作物健康生長,農產品質量與安全得到提升。
2、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
通常可以將肥料劃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兩種類型。其中,人糞、家畜糞尿等都屬于有機肥,包含幾乎所有礦質元素。施灑有機肥可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各種肥力需求,同時改善土壤各項理化性質。有機肥具有長期、穩定的肥效,生態效益較高。但此種肥料養分含量不高,無法滿足農作物旺盛生長階段的養分需求。
經常使用的化肥是無機肥,具有較高的養分含量,農作物吸收速度較快,但養分單一、肥效較短,長期施灑會影響土壤結構與質量,不利于后期農作物的正常種植。過度使用化肥容易發生硝酸鹽污染與有害物質污染。一方面,過量施灑無機氮肥會導致硝態氮大量積累,農產品的品質與安全得不到保證。且硝酸鹽會逐步向地表水域中滲透,嚴重污染水環境。另一方面,部分磷肥中含有較多的雜質元素,如鉛、鎘等,長期施灑會在土壤中積累較多重金屬元素,降低土壤質量[2]。
在農作物種植中,需要混合使用有機肥和無機肥,將兩種肥料的優勢發揮出來,以便充分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
二、農產品質量降低的原因
1、過度使用農藥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各種病蟲害,對農作物的生長與產量造成不利影響,需要使用農藥來預防、治療。但部分種植人員并不具備正確的觀念,過度、長期使用農藥,或者沒有合理搭配使用農藥,不僅無法有效治理病蟲害,而且土壤的營養成分、酸堿度等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2、過度施用肥料
肥料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養分需求,但施灑肥料的多少并不是關鍵,關鍵在于保證肥料施灑的合理與適量。部分農作物種植人員沒有科學的施肥意識,盲目、過量施用化肥,使農產品質量大打折扣,農產品安全也得不到保證。種植人員需將土壤狀況、農作物生長階段與需求等因素納入考慮范圍,對各種肥料科學施灑,對肥料施用量、施灑時間等嚴格控制,規避施肥帶來的不利影響。
3、農作物種植方式較為單一
種植作物類型選擇過程中,部分人員沒有考慮農作物間隔套種,搭配不夠合理,這樣農作物的陽光照射、肥料吸收等都會受到影響,導致農作物生長不佳。要對農作物種植方式合理選擇,避免長期、單一種植某一種農作物,要合理輪作,更加高效的利用土地資源,達到提升農作物產品質量的目的。
三、優化農產品質量的措施
1、合理使用農藥
為規避病蟲害的威脅,農作物生長過程中要合理使用農藥,需要注意的是,要嚴格控制與管理農藥的使用量。在藥物選擇過程中,需要考慮農藥藥性、農作物實際情況等因素,盡量使用無殘留或者少殘留的農藥。充分貫徹少用、不用的原則,有針對性的使用農藥,保證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此外,要通過多種耕種措施的綜合實施促使土壤條件得到改善,這樣病蟲害的發生幾率也會顯著降低。
2、科學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促使農作物生長的各種養分需求得到滿足,為保證施肥成效,需要綜合考慮農作物類型、各個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以及當地土壤情況。要嚴格控制施肥量,避免過度施肥。要將農家肥、有機肥等作為施肥的首選,盡量降低化肥肥料的施灑量。要對有機肥的來源渠道進行充分拓展,例如建設沼氣池與堆漚處理池等,也可以通過發酵農作物秸稈制作有機肥[3]。施肥時要切實貫徹有機肥為主的原則,這樣既滿足農作物的營養需求,又提高了土壤質量,還保證了農產品的綠色健康性。在施肥之前,要先進行土壤檢測工作,了解土壤酸堿度與各種元素的含量等,然后根據作物的需肥量科學制定施肥方案,實現精準施肥,這樣不僅能夠節約肥料資源,農產品質量也能得到保障。
3、科學種植農作物
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對植物種類深入分析,多樣化種植農作物。可以間隔套種部分農作物,在植物的光照與營養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前提下,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同時提高農民的種植收益。如某地區結合實際情況,行間套種馬鈴薯與玉米,種植效益顯著擴大[4]。
4、做好土壤培肥管理工作
農產品質量與耕地質量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土壤管理可以使農產品質量得到保證。首先,要實施土壤培肥管理,深化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領域的技術研究,使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其次,要深入融合土壤管理與生態農業建設工作,逐步構建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高效利用各種農業廢棄資源。最后,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逐步構建土壤質量監測體系和土壤管理信息系統。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持,有效改善與保護土壤生態環境,在提升耕地質量的同時保證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土壤結構、條件以及肥料的施用會對農作物生長的產量與質量造成很大影響。目前,很多地區在農作物種植中還存在肥料施用不合理、土壤酸堿度不符合要求等問題,降低了農作物的整體質量。針對這種情況,需改善土壤狀況、優化肥料利用,保障農作物正常生長,有效提升農作物質量。
參考文獻
[1] 姜 帆. 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3(10):123-125.
[2] 朱大雁. 淺談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及發展方向[J]. 種子科技,2018,7(12):66-67.
[3] 蔡小水. 探究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J]. 農村科學實驗,2019,8(18):77-78.
[4] 許玉蘭. 農作物種子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系探析[J]. 種子科技,2019,6(1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