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都知道,在當今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新媒體已經占據了最主要的傳播地位,逐漸的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眾傳播的廣泛性和隨機性給我們國家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大眾傳播在促進我國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也會給他們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必須要對此現象加以重視,為我國青少年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本文對此現象進行了一個闡述,分析了現有的社會問題,并提出了大眾傳播對我國青少年成長帶來的影響及該如何應對。我們一定要合理利用大眾傳播,引導我國青少年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眾傳播;青少年;價值觀;影響
在網絡發達的時代,諾大的地球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我們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到最前沿的訊息。新媒體時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對我國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了十分大的影響。大眾傳媒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先進,新媒體傳播平臺多樣化,傳播的內容也十分的復雜,而我們正處于成長時期的青少年對一些觀點的辨別能力還不是很強,他們正處于由兒童向成人過度的時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大幅度的變化,很有可能受此影響,使其身心遭受到不良風氣的迫害。
1 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傳播的發展
1.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對比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慢慢的取代了傳統媒體的地位,媒介由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等過渡到手機、互聯網的時代。那么在這個發展過程當中就暴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人人都可以成為媒體人,人人都可以向大家傳播信息。海量的新聞信息每天都在不斷更新不斷傳播,到底誰會成為新聞信息發表的把關人呢?傳統媒體中的紙質媒介從最初的信息采集到后期的整理再到發行是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把關,在新聞信息的采編過程當中,記者要對新聞信息的采編進行把關,在保持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進行篩選和過濾;當記者將新聞信息采編完成后,公司的部門編輯和主編要按照相關的規定和社會的需要再進行一次審查。從以上的表述當中就可以看出,傳統媒體在發布新聞信息的時候是要經過層層審核和層層把關的,環環相扣,“把關人”這一角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把關人”對信息進行一個篩選和加工,同時也決定著新聞訊息的流動方向和流動速度。
1.2新媒體發展暴露出的缺點
1.2.1訊息在傳播過程中“把關人”角色發生的變化
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把關人在采集和傳播訊息的時候都有考慮訊息所具有的新聞價值和社會價值,也會考慮訊息是否符合我國發展的必要因素。而新媒體把關人卻逐漸的弱化種種價值的存在,大多數的新媒體在關注訊息本身的價值之外,更加關注訊息所帶來的流量和經濟利益。
1.2.2訊息傳播過程中“把關人”行動力的變化
傳統媒體在發表一篇訊息的時候是要用特別充足的時間去進行篩選和修改,層層的“把關人”要經過非常嚴格的審核。而我們現在的新媒體,除了官方媒體要經過嚴格的審核之外,其余的自媒體在發布訊息的時候并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核,甚至都沒有審核。網絡傳播的非常快,媒體平臺為了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把關,只是一味的發布訊息。為了換取點擊量和經濟利益,在有些時候發布一些違背社會發展、違背人們價值觀的訊息。
這樣就導致許許多多的新聞沒有經過審核和把關就直接傳播給廣大受眾,這個行為就直接的削弱了“把關人”這一角色的作用和功能,其實也就弱化了“把關人”這一角色存在的必要性。
2 新媒體發展對我國青少年健康成長所帶來的影響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網站2020年5月13日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報告》當中顯示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高達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聽音樂和玩游戲仍然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娛樂活動。12-18歲的青少年正處于特殊時期,他們的思想觀念正在逐漸形成,對一切的新生事物都特別感興趣,自己也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辨別能力。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兩面性,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傳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使普通的孩子們了解了外界的世界,給他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新知識,同時也會傳播出一些不良的信息,例如黃賭毒等,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虛擬的網絡世界當中,不同的網絡平臺會營造一個不同的擬態環境,也就會有有不同的道德權威,不同的道德權威又會對網民們產生不同的道德觀念的影響,傳播正能量的平臺就會給大家帶來積極向上的影響,而那些傳播負能量的平臺就會影響大家的健康成長。
2.1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傳播對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2.1.1提高了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中說明,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9%,農村未成年人達到90.3%,兩群體的差異較2018年的5.4個百分點下降至3.6個百分點。隨著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傳播的發展,使許許多多鄉村的青少年可以接受到來自大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新媒體平臺,鄉村的青少年可以和大城市的青少年同步上課,利用網絡獲取到更多的知識,縮小城鄉青少年的差距,使鄉村的青少年可以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
2.1.2開拓了青少年的視野
新媒體時代下的大眾傳播將各種各樣的信息都匯總到了網絡平臺上,并進行傳播。教育方式從過去的填壓式教育轉變為青少年自己主動選擇式的教育,青少年通過網絡可以更加便捷了解到任何一個方面的知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補足在課堂上沒有學到的,使青少年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知識。
2.1.3豐富了青少年的課余時間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中說明,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網上學習(89.6%)、聽音樂(65.9%)。現在的青少年普遍都反映學習壓力大,他們就可以利用網絡豐富自己的課余時間,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一個放松。許多的青少年都有QQ、微信等社交平臺的賬號,他們也可以利用此方式,在社交平臺上結識到更多地朋友,這也是了解社會的一個新窗口。
2.2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傳播對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產生消極的影響
2.2.1使青少年過早的成熟,擁有不良的“性”、“暴力”、“吸毒”等觀念
網絡平臺上傳播的內容十分復雜,12-18歲時期的青少年正處于特殊的思想觀念形成期,沒有一個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他們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也特別的容易接受新事物。一些網絡平臺只是為了獲取點擊量和經濟利益,會向大家傳播一些黃賭毒的信息,青少年對此沒有辨別能力,很容易就會受到這些不良信息的影響。
12-18歲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對“性”知識并不是特別的了解,男孩子長出了胡子,喉結變大,聲音變粗。而女孩子卻會出現乳房變大,來生理期等等的情況。生理上的成熟會引起青少年對“性”產生一些興趣,但是我們的傳統教育很少有給大家傳受性知識。一些國外的不法分子就會利用此機會,向我國的青少年傳播不良的性知識,使孩子們養成了“性暴力”和“性開放”的不良觀念。前幾年在網上公布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針對顛覆中國政府的機密文件《十條誡令》中的第一條是這樣說的:“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藐視、鄙視、進步公仆,對他們原來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主義教條。替他們制造對色情奔放的興趣和機會,進而鼓勵他們進行性的濫交。讓他們不以膚淺、虛榮為羞恥。一要毀掉他們強調過的刻苦耐勞精神。”他們利用各種網絡平臺,試圖慢慢的改變我國青少年的思想。近幾年有許許多多的新聞報道過此類的事件“青少年沉迷于黃色網站后將女同學強奸”等等,這種現象的發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我國青少年受到網絡上不良“性”教育的影響,這種思想觀念嚴重的破壞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青春期的孩子們大多數有叛逆的行為,追求所謂的“自由主義”,而且他們易沖動、情緒變化也特別大。其次,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模仿性也特別的強,有一種“別人這么做我也這么做”的想法,年齡小、閱歷少這是青少年很大的一個特點,他們的思想并沒有和身體同步發展,一些不良文化就利用新媒體時代下的大眾傳播所孕育出來的各種平臺進行傳播,例如美國、韓國、日本等等國家的一些暴力影視作品就會流入我國,根據相關媒體報道,近幾年我國青少年犯罪率達到了73%以上。影視作品當中打架斗毆、吸毒賭博等等的場景會不自覺地讓觀看的青少年產生了暴力的傾向,那么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時,很有可能就會還原電影當中的暴力情景,隨之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使許多青年人有了空閑時間就會打開這些APP,特別是在晚上睡覺前,很多的青少年睡前刷一刷,不知不覺就已經玩到了深夜,這樣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效率,以此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2.2.2使青少年過早的荒廢學業,養成錯誤的價值觀
網絡媒介上豐富多彩的訊息滿足了青少年對未知的向往,圖像與視頻解說直接給大家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景象,這樣就會導致青少年慢慢的養成一種依賴的不良習慣,對事物的思考能力和對語言的組織能力逐漸減弱,進一步就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創新能力。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還表明目前,近幾年我國留守和流動兒童的互聯網普及率分別為77.7%和83.6%,在他們當中存在網絡使用技能偏低、手機游戲偏好明顯、更易遭遇不法侵害等問題。近幾年“網紅”這個角色逐漸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特別多的網紅利用扮丑、作怪的方式來吸引觀眾,傳播一些低俗的價值觀念,營造一個擬態環境,使自己在現實生活當中無法滿足的存在感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中得以實現。最著名的“潘恩基金研究”就用實例調研闡述了對媒體下大眾傳播對青少年影響。在當代青少年的思想觀念當中認為隨隨便便做一個網紅就會月入百萬,擁有成千上百的粉絲,這種“萬眾矚目”的感覺剛好滿足了青少年的那種虛榮心,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大量宣揚榮華富貴的生活,使孩子們丟掉了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優良精神。現在有了“巨嬰”這一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青少年時期沒有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麻痹了思想,導致其在成家后無法自理生活、無法面對生活當中的困難,只能依靠父母長輩來養活自己。
還有一些青少年在學習時期沉迷于網絡游戲,生活在游戲中的虛擬世界。現在的大多數網絡游戲當中都會有暴力的情節,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們剛好情緒不穩定、易沖動,思想觀念就會慢慢被的植入暴力因素,從此荒廢學業走上不歸之路,情節嚴重的青少年甚至會將網絡游戲當中打打殺殺的情節用于現實生活當中,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十分大的損害。網絡傳播的不良價值觀會使青少年喪失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夢想的追求。
3 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傳播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的應對策略
3.1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會對孩子們一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父母的言傳身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放任其不管,任何的事情都不如育兒育女。
(1)我們的家長要跟隨時代的發展,逐漸的了解和掌握網絡,要讓自己的孩子向好、向正看起,如果發現了自己的孩子有不良的上網習慣,一定要及時的制止,并進行一個正確的引導。同時也要讓孩子們學會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合理的調控自己的上網時間。
(2)一定要把只關注孩子成績的陋習拋棄掉,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自己的孩子學會合理的利用假期時間。例如,在假期可以帶著孩子去圖書館,給他們推薦一些名著書籍,培養孩子們愛讀書的好習慣。
(3)家長也要及時的與學校的老師進行溝通,時刻關注孩子們生活當中的細節,與學校的老師進行良好的配合。
3.2學校生活
學校是育人的重要陣地,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職責,更為重要的是為其樹立正確的三觀。青少年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主要就是在上學期間,一定要充分的利用此機會,對青少年進行系統化的德育教育。
(1)每一個年級都要加強思政教育,特別是初中和高中,“思政課”、“軍事理論課”等課程不光要在大學的課堂上出現,也要同步的深入到低年級學生的課堂當中。
(2)學校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組織孩子們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閱讀紅色書籍、觀看紅色影片,讓孩子們多多向前輩學習,要將勤勞勇敢、艱苦奮斗的精神牢記在心實踐于行。
(3)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慢慢的讓青少年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接受西方多元文化的前提條件,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4)教育青少年遠離網吧、酒吧、游戲廳等不良場所,讓他們認識到其中的危害。在適當的時候也要給孩子們普及《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等相關法律條款,讓孩子們增強媒介素養,學會選擇和判斷傳播的訊息,從而讓青少年學會分辨網絡上的虛假不良信息,使他們可以健康的成長。
3.3傳播平臺(社會、國家)
;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網民高達8.54億 ,青少年網民高達2.56億。網絡平臺作為傳播速度最快、傳播范圍最廣、傳播影響力最大的媒介更應該發揮其優勢,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新人才。而不應該為了利益去傳播大量的不良信息,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1)新媒體時代下的大眾傳播更應該加強對“把關人”這一角色的培養,加強傳媒人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各大網絡平臺要對自己發布的信息進行嚴格的篩選的審查,先有“質”后有“量”,而能不能一味的追求點擊量。
(2)給青少年營造一個良好的擬態環境,充分利用傳媒的導向性作用,助力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傳媒人要抓住青少年時期“喜歡新事物、想要獨立、喜歡模仿別人”等等的特點,多多的給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偶像榜樣,讓孩子們去學習偶像身上的優點。
(3)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要合理利用云算法,將用戶分為各個年齡段,給青少年推送積極向上的訊息,如果發現有孩子經常觀看不良內容,應該及時停止推送。
(4)大眾傳媒也因該合理對待商業經濟價值,各大衛視要以傳播正能量、強化思政教育為主線去策劃綜藝節目,例如《中國詩詞大會》、《中國主持人大賽》、《經典詠流傳》、《機智過人》等等電視節目就給大家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讓我們的青少年通過學習此類節目,培養正確的思想觀念。
(5)國家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制定出更加詳細的法律法規,最重要的是要將其落到實處,讓不法分子無處可逃。
(6)《人民日報》《新聞聯播》等主流媒體要融入“抖音、快手”等青少年的聚集地,在這些平臺上傳播國家的聲音,傳播正能量。
4 結語
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決定了我們中國未來整個社會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利用好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將孩子的人生課堂從一開始就走在正規的道路上。
在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每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一定不能隨波逐流,要學會思考,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要學會分析,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廣大青少年一定要做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最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青少年一代一定會在愛國主義教育的砥礪下,在中國共產黨的滋養下,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檀傳寶等著:《大眾傳媒的價值影響與青少年德育》,2011年1月第2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2]習近平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2015年6月第一版第8次印刷,外文出版社.
作者簡介
滑睿熙(2001-),男,漢,籍貫:山西朔州人,西華師范大學,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淺談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傳播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及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