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媒體的出現,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還推動了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依托互聯網平臺,諸多新媒體產業應勢而生,微博、抖音、小紅書、快手等一系列網絡平臺,為許多人提供了線上就業的機會,也為電子商務帶來巨大的發展前景。面對目前網絡媒體的新形勢,如何有效利用網絡創造社會經濟價值,成了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而網絡媒體的發展,需要提升責任感,主動做好網絡宣傳,將網上的正面信息傳播,當作責任,提升傳播責任,堅持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道路,引領網絡媒體,倡導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社會。
關鍵詞:網絡媒體;社會影響;監管舉措
網絡平臺已逐漸成為當下新聞信息傳播的主要平臺,網絡傳播的迅捷,不僅豐富了人們獲取新聞的途徑,也加快了人們接收信息的頻率,網絡媒體的多元化發展更是勢頭強勁,逐漸取代報紙等傳統媒體在用戶心目中的地位。并且,網絡媒體的信息與內容,反應了新聞的質量,網絡平臺的公平性與廣泛性,促進了多元化信息的共存,使得居民可以足不出戶,在家通過智能電子設備,就可了解目前國家、社會各大事件,擴寬了居民的知識面,了解到更多先進的發展動態,促進居民可根據時代的發展,找準自身職業定位,為自身發展,奠定更可靠的基礎。本文將針對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特征、其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的影響,以及監管舉措進行理性分析,旨在為提高網絡媒體給社會帶來的經濟發展,提高網絡傳播的可靠性,促進社會經濟生活穩定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一、網絡媒體信息傳播特征分析
網絡媒體信息傳播具有快速、便捷的特征,相比傳統的媒體,網絡媒體對社會價值觀念存在的影響要大得多,這里主要針對網絡媒體的傳播主體、傳播方式、傳播效率進行分析。
(一)從傳播主體來說
網絡媒體的傳播主體比較大眾化,并且具有廣泛性,每個公民都可以成為網絡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或者是網絡資源信息的生產者。網民可以通過各類網絡平臺自己制造熱點話題,吸發社會關注,雖然這種傳播形式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間,但是由于信息的龐雜和繁冗,也會使得網絡信息的審核和監管存在一定的難度,容易誤導居民對信息真實性的辨別。
(二)從傳播方式來說
網絡媒體優化了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方式,采用了與接收者之間雙向互動的模式,促進了網絡信息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使雙方不同的價值觀進行融合,提高了網絡媒體的信息影響力,也讓公眾認識到和接觸到更加豐富的社會觀念。利于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通過“直播帶貨”,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也讓更多“待業青年”取得良好的發展前景。
(三)從傳播效率來說
網絡媒體傳播的信息量很大,并且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將信息的內容表現出來,結合傳統媒體所有的優勢,將所發布信息用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方式體現出來,傳播的速度非??欤軌蛱岣咝侣劦男迈r性,滿足民眾對新聞的需求。
二、網絡媒體的社會影響
1.滿足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網絡媒體的發展不僅提升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也讓我國民眾在精神文化上有了更加豐富的活動資源,給民眾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臺,便利了公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也加強了公民對世界發展變化的了解。
2.帶動產業經濟發展
網絡媒體發展為國民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互聯網+”使社會各個領域深度融合,尤其在大數據的驅動下,網絡媒體豐富的資源為社會各界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人們日常生活中上網時長的增加,也給線上營銷,例如網絡平臺的“直播帶貨”等一系列新型的網絡營銷模式創造了經濟價值,甚至為許多新一代的年輕人提供了更廣泛的就業機會。
3.推動文化大繁榮
網絡媒體在給社會經濟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通過對文化生產、消費、傳播的變革,有效的催化了新型文化生態,孕育出新的發展樣式,讓廣大網民不再僅限于網絡文化的“消費者”與“被動者”,而是成為網絡文化的“創作者”與“創新者”。
4.推動教育行業的發展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新知識的融會貫通,學生不能僅限于書本上的知識。教育機構需要結合網絡媒體的特性,將教學模式進行升華,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普及更為廣泛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與局限性,使學生能夠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了解到更多利于學生成長發育的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三、為優化網絡媒體的社會影響提供網絡管理建議
(一)實施實名制注冊
網絡實名制是完善網絡媒體安全性的第一步,能夠便于公安機關和政府部門對錯誤的網絡言論進行監督和控制。讓每一位信息發布者和傳遞者能對自己在網絡上發布的信息負責,規范了網絡發布信息的門檻,塑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實名制注冊能夠有效提升網絡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給監管部門帶來便利,更好地為群眾提供網絡服務,最大化保障網絡安全。
(二)融入特色提升網絡宣傳
網絡宣傳的核心是要突出特色,不能成為傳統媒體的“復制機”,要明顯突出網絡傳播媒介的迅速與廣泛。要讓網民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更為廣泛的信息,滿足網民的知情權,以及監督和表達的權利,融合新媒體的宣傳特征,將個性化的傳播發展落實到位,讓網民可以自主定制搜索想了解的內容。
(三)加強對公民的思想教育
為公民豐富網絡信息安全知識,提高公民自身思想教育,通過在網絡平臺開設官方賬號,在微博、微信以及短視頻平臺利用網絡,普及相關知識,提升網民的思維建設。其中,公安部門可結合網絡傳播平臺,為公民宣講“防騙小妙招”,提高社會治安,加強公民的自我保護意識,減少風險的發生。有效結合網絡,對社會發展進行監控,從根源上杜絕違法事件的產生。
(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網絡媒體的傳播,不僅促進了教育機構的發展,還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讓學生了解到更多新奇的知識面,擴展學生眼界,可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動性,促進學生對目前社會發展的了解和認知,使網絡信息成為學生知識學習的輔助素材,讓網絡成為伴隨青少年茁壯成長的健康平臺。
四、結束語
網絡媒體的發展和進步,給人們的社會經濟水平,與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但,如何更好的適應這種變化,并依據這種條件和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與應對,是目前社會需要重視的問題。人們需要重新審視網絡媒體,利用正確的眼光去辨別“真假”,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不能被起所束縛。網絡媒體的傳播,需要做好引導工作,且具備正向性,因網絡媒體,為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不僅關乎其自身發展,也關乎社會生活各領域的發展。網絡媒體想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管控制,提升信息的穩定性和真實性。除此之外,網絡媒體還需要不斷加強監管體制,消除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強化正面影響,提高公信力和權威性,為優化網絡環境、保障網絡信息安全、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鄒興平.社會思潮網絡傳播的因素影響力定量分析及引導策略[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04):60-68.
[2]姜玉欣.大數據驅動下社會治理面臨的困境與策略選擇[J].東岳論叢,2020,41(07):156-162.
[3]葛慶.探析傳統媒體的融媒體發展策略[J].傳媒論壇,2020,3(16):38+40.
[4]張鑫,張層林.數字時代信息源發展的價值、挑戰及治理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0,32(07):81-88.
[5]彭蘭.網絡社會的層級化:現實階層與虛擬層級的交織[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03):9-15.
[6]秦紅.“互聯網+”背景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6.
作者簡介
李若琪(1991-),女,漢族,籍貫(河南省平頂山市),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網絡視聽、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