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信息化,商業模式也開始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信息化,“共享經濟”應運而生,但在目前發展階段,因其自身涉及領域的復雜特性以及平臺運行及管理缺乏一定的經驗,因此需要對其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相關管理。本文對共享經濟及其法律規制道路進行簡要介紹,對閑置性與經營性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策略進行一定探討,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共享經濟;法律規制;發展;策略
1.共享經濟的主要內涵
從實質上來說,共享經濟是現階段一種非常重要的點對點模型,其具有的顯著特性:及時性,可以幫助用戶在互聯網平臺及時獲得有效的相關信息。大部分情況下通過搜索相關信息所匹配到的內容大多是一些過剩或者閑置的資源,通過這種模式可以確保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其相關經濟效益。例如,某家公司擁有一臺大型的機床和儀器,在閑置時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租賃活動對資源進行共享。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共享經濟,可以打破商業企業的界限并建立相關的聯系,即構建點對點模型,該模型在目前階段基本可以滿足共享經濟的基本需求。同時可以在社交網站之外創建一個新的平臺,以便供需雙方進行通信,這也是共享經濟的基本要求。
2.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進路
2.1共享經濟法律規制的理念進路
共享經濟是一種可以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商業模式。它可以有效解決了資源的閑置問題,提高了其利用率,不僅有效保證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還對相應的社會成本進行了有效控制,符合目前構建生態環境的主題。共享經濟對人們的生活生產活動都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有效調控市場的調節,因此大大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運營情況。
2.2共享經濟法律規制的進路
共享經濟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性項目,為了使其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首先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闡明當前共享經濟的狀況,并明確表明共享經濟本身與傳統的商業模式的界限,共享經濟是以傳統經濟模式為基礎的一種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的新型模式,這也是對共享經濟法律法規制訂的前提,因其的靈活性以及互聯網的開放性更應該制訂嚴格的法律來要求。從這個角度出發,在共享經濟類型之間進行區分的基礎上,共享經濟所采取的法律規制步驟也必須與傳統的商業模式區分開,以確保法律規制標準的差異性和針對性,這是對共享經濟進行法律監管的最實際的處理。而進行針對化標準區分這也是共享經濟管理的需求。
共享經濟雖然是一種新的模式,但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保證企業或者個人的經濟效益。共享經濟借助于網絡平臺,其所涉及到的資源多樣且復雜,且在資源分配過程中,部分是通過該模式來獲取得到一定的經濟效益。該模型是通過將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錄上傳相關系統,用戶通過線上訪問及時有效地獲取相關共享經濟信息,有利于資源的最大化使用,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及時的對資源的情況進行了解,共享經濟平臺的強大信息匯總能力對傳統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了一定的創新,不僅是基于傳統的經營模式,還有諸多的商業慣例。如何為共享經濟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而這個標準的設立需要進行深入探討。筆者認為:有必要從法律層面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上判定其是否還存在一定的效益,根據這一要求,我們把共享經濟劃分為傳統共享經濟和新共享經濟。簡而言之,共享經濟是目前商業模式進行的大趨勢,對共享經濟的推動發展必須制訂一定的法律法規并有效踐行,在求穩發展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法律法規的制訂和改進也有必要針對共享經濟的發展和現狀進行完善。
3.共享經濟法律規制的策略
3.1閑置型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
(1)資源供應方,在某些方面,即使供應商確實擁有自己的資源的所屬權,但資源的分配和使用需要切實遵守相關的平臺管理及操作規范,對于平臺與資源供應方的關系也存在很大的爭議,是隸屬于單純的勞動關系還是行政關系都難以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與之更實際的問題是將利益從根本上進行均衡,切實從雙方角度考慮,維護其利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對供給方的需求進行反復確認,加大對平臺行為的管理力度。
(2)資源需求者,資源需求者在資源共享過程中主要是易發生侵權問題,或對機床的使用造成一定的損傷,對待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在進行法律法規嚴格要求實施的同時,也要對申請人建立信用評級系統,并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
(3)平臺,有必要加強對平臺公司在共享經濟和應用程序標準化規范化進行的關注,在符合相應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平臺的供需信息交流。遵守規則和規章并清理應用區域。
(4)外部問題,本質上來說,共享經濟中的閑置資源與被提供的資源還是有一定的出入,相關資源的合法所有權是一切經濟活動進行的前提。針對種種情況,相關政府應減少對共享經濟的控制,放寬監管要求,有效推動共享經濟在城市規劃過程中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閑置共享經濟的獨特性,在政策和法律法規上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
3.2經營型共享經濟問題所涉及的相關法律規制策略
(1)資源供應方,從提供共享資源的經濟的角度看,可以將資源分為兩類:平臺自身所投入的資源,以及外部企業為促進發展所投入的資源。不管是從前者來看,還是平臺自身的相應職責,都應該落實好相應的管理規范,一旦發生違規事件,平臺還必須根據相關錯誤的程度承擔法律責任。關于后者,需要更多地集中于促進資源問題的責任,以確保最大程度地保護客戶和公司,并確保公司有效地擁有相關的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及團隊,對投資工作的進行合法化審查以及提供相關法律咨詢。
(2)資源需求者,新型經濟模式在有效地滿足了大多數人的內部需求的同時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維護措施。針對目前的現狀,我們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信用評級工作的進行,對資源使用情況,及時歸還以及侵權行為都進行詳細記載。
(3)平臺,平臺基本上是資源的提供者,它在運作共享經濟的過程中以明確的意義投資資源以實現相關過程。它也必須承擔所有由運營商承擔的責任,主要問題是押金問題,以及稅收繳納,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經營型共享經濟平臺需要承擔較為嚴重的法律責任,因此平臺必須做好審查工作。
4.結語
共享經濟是目前階段一個正在發展完善而且必須不斷推動的商業領域,因其自身的復雜特性,且涉及到諸多經濟問題,因此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法律對其進行規制,要在政策上為其提供寬松的環境,但在法律法規的制訂上需嚴格落實,不可松散,尤其是涉及到侵權的問題,落實平臺、供需方的責任,保證雙方企業的效益得到最大化。有效把握當前的經濟共享的發展,對不同共享經濟進行辨證對待,對法律法規的制訂進行個性化處理,有效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丹尼. 共享經濟法律規制的研究進路與反思[J]. 中國商論, 2020, 000(003):P.108-109.
[2]朱秋霞. "共享經濟"理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研究[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 000(003):129-131.
[3]吳福成. 中國共享經濟的政策,創新與挑戰[J]. 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2018, 41(7):108-114.
[4]何芷怡. 淺談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問題r——以互聯網專車為例[J]. 法制與社會, 2018, 000(021):76-77.
作者簡介:吉麗穎(1975.5-),女,黎族,海南東方人,法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法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