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 唐冰釗 蓋曉華
摘要:本文設計了一款智能盆栽控制系統,該系統可以檢測盆栽的生長環境信息,自動控溫控濕,補充光照。系統分為設備端和客戶端兩部分,設備端以ESP8266為主控芯片,通過檢測DS18B20測溫傳感器、電容式土壤測濕傳感器、BH1705光照傳感器采集到的環境數據,控制風扇、電熱絲、水泵和補光燈等執行元件工作實現自動控溫、控濕,補充光照;客戶端設計了微信小程序,使用阿里云服務器實現與設備端的通訊,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監測植物的生長環境信息,并進行控制,實現了盆栽的智能管理。
關鍵詞:盆栽管理;溫度控制;濕度控制;物聯網
引言
為適應健康生活的潮流,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里和辦公場所種植綠色盆栽植物,這不僅是一種樂趣,讓生活更加豐富,同時綠植能夠凈化空氣,有益身心健康。植物的健康生長離不開適宜的溫度、濕度以及光照,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因無暇照顧而導致綠植枯萎致死。因此,為了讓花草得到悉心照顧,設計一款能自動進行補光澆水的智能花盆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1 總體方案設計
智能盆栽控制系統設計分為設備端和客戶端兩大部分。設備端主要完成數據的采集、處理和發送功能:通過主控制器接收傳感器采集到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信息,控制相關執行元件,實現對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的控制。同時借助互聯網,將設備端采集的數據上傳到云服務器,再將其發送到客戶端——用戶設備端,供用戶訪問,確保用戶在聯網條件下可隨時隨地獲取盆栽植物生長環境信息。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
2 系統硬件設計
ESP8266是一款具備32位Tensilica處理器的聯網功能且集成度高、功耗低的WIFI模塊,可以構建獨立的網絡控制器。選用可以實現控制功能的ESP8266 WIFI模塊作為系統的控制器,既能夠滿足系統設計要求,又比采用獨立控制器+WIFI模塊的常規模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統的性價比。系統的硬件電路分為主控、電源、檢測和控制電路四部分。下面著重介紹檢測電路、控制電路兩部分。
2.1檢測電路
2.1.1溫度傳感模塊
溫度檢測裝置選擇常用的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其輸出的是數字信號,檢測范圍是-55℃~+125℃,固有測溫誤差1℃。DS18B20的數據端DQ接到主控板的D3引腳上用于數據傳輸,電源引腳VDD外接3.3V直流電源,GND接地。
2.1.2濕度檢測模塊
土壤濕度的測量選用電容式土壤濕度傳感器,工作電壓3.3~5.5V,輸出電壓0~3V。檢測法是電容感應原理,解決了電阻式傳感器容易被腐蝕的問題,工作壽命更長。電容式土壤濕度傳感器的三個引腳分別是GND接地端,VDD電源引腳和DQ數據輸入輸出引腳。電容式土壤濕度傳感器是AD采集方式。
2.1.3光照檢測模塊
光照傳感器選用BH1750FVI,檢測范圍在1到65535 lx之間,光照檢測電路如圖2所示。
BH1750FVI共有五個引腳,分別是接地端GND,IIC地址引腳ADDR,IIC總線數據線SDA,IIC總線時鐘線SCL,電源引腳VCC。設計中BH1705采集光照協議是IIC,將SDA數據線和SCL時鐘線分別接在主控的D1和D2,VCC外接3.3V直流電源,GND接地,不使用ADDR引腳,將其接地。
2.2控制電路模塊
控制電路部分使用電機驅動板分別控制風扇、電熱絲、水泵和補光燈。控制模塊電路圖如圖3所示。
為簡化電路,將電機驅動板輸入端口的所有接地端連接共同接地。電機驅動板A+、B+、C+、D+端分別接主控板的D5~D8引腳,通過電機驅動器輸出PWM信號控制執行裝置的通斷。
3 系統軟件設計
3.1設備端軟件設計
軟件編譯環境選擇便捷靈活的Arduino,設備端軟件設計流程如圖4所示。
3.2用戶端軟件設計
設備端程序編寫采用C語言,而微信端是Java編程,二者在阿里云服務器進行數據傳輸時會存在一些不兼容,為解決這一問題,需選用一種高效的策略統一標準,先將不同格式的編程語言進行標準化統一,再進行優化。本設計采用了JSON數據交換格式。JSON數據格式簡單,易于讀寫、解析和編寫,且都是壓縮格式,占用帶寬小,支持C , Java等多種語言。設計中基于JSON數據格式開發了一款編程語言標準化工具,能夠將不同的編程語言設統一導出為JSON格式,便于自動分析對比,提高策略梳理效率和準確性。
4 物聯網數據傳輸
通過阿里云平臺完成ESP設備端與微信用戶端的數據傳輸的設計依據為:阿里云物聯網平臺作為數據中轉站,對每個設備定義兩個分別用于接收和發送數據的地址topic。云服務器平臺通過topic接受設備發送的數據或向設備發送數據,不同topic之間的數據傳遞通過云服務器內部云產品流程進行傳遞。設備間數據傳輸如圖5所示。
5 測試與分析
系統測試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ESP設備端通過阿里云服務器能否將溫度、濕度、光照的檢測值準確無誤地發送到微信用戶端;(2)微信用戶端通過阿里云服務器能否將溫度、濕度、光照的設定值發送到ESP設備端。(3)當ESP設備端接收到用戶命令及現場采集數據,能否控制執行裝置及時動作,使溫度、濕度和光照快速到達設定值。
5.1微信用戶端接收數據測試
開啟設備,傳感器開始檢測當前溫、濕度和光照,每2s采集一次,并發送給阿里云服務器,再由阿里云服務器發送給微信端,測試結果是,云端和微信端均可接收到當前值,數據一致且正常顯示,效果符合預期,測設結果如圖6所示。
5.2 ESP設備端接收命令測試
通過微信端設置的滑動條改變溫度、濕度、光照的設定值,例如設置溫度16℃,濕度44%RH,光照415%lx,通過阿里云將設定值發送給ESP設備端, ESP接收到的設定值通過串口發送到電腦串口調試窗口進行顯示。測試結果為設備端可以準確快速地接收到微信端發送的設定值。
5.3 ESP設備端控制測試
微信用戶端向ESP設備端發送光照設定值,設定為600lx。如圖7所示,測試結果為執行裝置能夠快速動作,用戶端接收到的現場采集數據能夠迅速到達設定值。
6 結論
通過搭建智能盆栽的硬件模型,進行系統的實時數據采集、數據傳輸及控制效果的測試,系統設備端和用戶端各項功能均達到設計要求,實現了盆栽環境的智能控制,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涂穎,劉葉林,李剛.基于STM32智能盆栽遠程補光澆水設計[J].電子制作,2018(13):26-28.
[2]王薇,祖靜,張瑜.簡易自動澆花機的設計[J].電子測試,2011(6):106-109.
[3]李升紅.基于STM32和WIFI技術的家居盆栽植物智能監控系統[D].武漢輕工大學,2018.
[4]劉博.基于BH1750光照強度數據采集系統的設計[J].河南科技,2016:(13):27-28.
[5]韓國龍,王偉等.防火墻策略梳理與優化辦法研究[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8,16(6):31-35.
[6]許珂,楊旭東,范玉強.一種基于JSON的防火墻策略標準化及優化辦法[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20,18(02):42-48.
[7]鮑軍民.MQTT協議與阿里云的紡機設備監控系統設計[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20,20(4):32-35.
作者簡介
1.曹靜,女,22歲,漢族,南陽理工學院自動化專業本科學生,曾獲河南省機器人競賽三等獎。
2.唐冰釗,男,21歲,漢族,南陽理工學院自動化專業本科學生,曾獲河南省機器人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省級三等獎。3.蓋曉華,女,53歲,漢族,南陽理工學院,教授,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