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個體化舒適護理運用在小兒靜脈輸液中對改善護理質量的效果及對滿意度的影響。方法:將2020年1月—2020年9月作為研究時間段,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依據,病例選取此時間段內我院接診且進行靜脈輸液治療的100例患兒,均分為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納入50例)、研究組(提供個體化舒適護理,納入50例),對組間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評分量表(Wong-Baker評分)、改良面部表情評分法(FLACC評分)、一次穿刺成功率、護理質量、家長滿意度進行分析。結果:(1)研究組Wong-Baker評分、FLACC評分在干預后低于對照組,且一次穿刺成功率(96.00%)高于對照組(82.00%),P<0.05;(2)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家長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個體化舒適護理能夠提高小兒靜脈輸液護理質量、家長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個體化舒適護理;小兒;靜脈輸液;護理質量;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138-02
低齡患兒吞咽能力較差,所以治療期間通常不會使用顆粒狀藥品、膠囊,宜選用靜脈輸液給藥方式,具有作用效果顯著以及起效快的特點,有助于縮短治療周期,不過由于患兒依從性差、血管淺細,容易因穿刺失敗、針頭脫出、不回血而發生醫療糾紛,影響護患關系,需要不斷完善護理方案,提高護理質量,贏得患兒與家屬的認可。本文就個體化舒適護理運用在小兒靜脈輸液中對改善護理質量的效果及對滿意度的影響展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20年1月—2020年9月作為研究時間段,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依據,病例選取此時間段內我院接診且進行靜脈輸液治療的100例患兒,均分為對照組(納入50例)、研究組(納入50例)。對照組:男/女為27例/23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3.0±0.5)歲;研究組:男/女為30例/20例,年齡10個月-5歲,平均年齡(2.7±0.3)歲。研究活動的納入標準:①均需行靜脈輸液治療;②輸液時間不少于3d;③家長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先天性缺陷者;②智力障礙者;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④臨床資料缺失者。基本資料組間無差異,P>0.05,可對照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包括做好穿刺部位消毒、及時更換輸液藥物及調節滴注速度、安慰哭鬧患兒、加強巡視等。
研究組(提供個體化舒適護理):(1)心理干預:安撫患兒負性情緒,多贊揚、鼓勵患兒,且可用玩具分散注意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安撫家長情緒,告知輸液詳情,同時進行知識普及,叮囑家長做好患兒運動、保暖、飲食等護理,改善護患關系;(2)環境干預:設置患兒輸液專區,且放置兒童玩具,墻壁、桌椅、窗簾上張貼卡通圖片,選用卡通被罩與床單,播放少兒節目、兒童音樂,確保室內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地面干凈;(3)輸液干預:指導家長固定患兒肢體技巧,勿選擇彎曲血管,避免在硬結、炎癥、瘢痕部位穿刺,穿刺時穩、快、準;(4)拔針干預:拔針時快且輕柔,指導家長按壓止血5min,有效保護穿刺部位血管。
1.3觀察指標
(1)Wong-Baker評分:參照依據為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評分量表[1],量表共10分,且評分10分時表示“最痛”,評分0分時表示“無痛”;(2)FLACC評分:參照依據為改良面部表情評分法,包含小兒腿的動作、哭鬧、面部表情、可撫慰性、活動五項內容,采用0-2分評分法,評分高則患兒行為較差;(3)一次穿刺成功率:記錄:(4)護理質量:家屬填寫《護理質量調查表》,主要評價穿刺技能、健康宣教、溝通技巧、環境護理,單項滿分5分,評分高則表示護理質量越佳;(5)家長滿意度:家屬填寫《滿意度問卷》,評價滿意程度,且0-59分計為“不滿意”,60-79分計為“基本滿意”,80-100分時計為“十分滿意”,家長總滿意率計算方法為:“基本滿意率”與“十分滿意率”之和。
1.4統計學方法
觀察數據均以SPSS23.0統計學軟件匯總、處理,同時以( )表示Wong-Baker評分、FLACC評分、護理質量,行t檢驗,以n/%表示一次穿刺成功率、家長滿意度,行x2檢驗,以P<0.05表示存在對比價值。
2 結果
2.1分析Wong-Baker評分、FLACC評分、一次穿刺成功率
研究組Wong-Baker評分、FLACC評分在干預后低于對照組,且一次穿刺成功率(96.00%)高于對照組(82.00%),P<0.05,見表1。
2.2分析護理質量
研究組穿刺技能、健康宣教、溝通技巧、環境護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分析家長滿意度
經調查,研究組家長滿意率(94.00%)高于對照組(78.00%),P<0.05,見表3。
3 討論
小兒靜脈輸液是重要的用藥途徑,不過往往會因患兒掙扎、害怕、哭鬧而導致一次穿刺成功率不高[2],影響護患關系,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具備法律意識、責任意識、風險防范意識,不斷提高護理質量,贏得患兒家長認可。
本次研究表明,個體化舒適護理比常規護理更適宜于應用在小兒靜脈輸液護理中。個體化舒適護理可以圍繞患兒心理及生理需求,在患兒行靜脈輸液期間展開護理工作,有助于減輕患兒負性情緒,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患兒舒適度;同時進行環境護理,能夠避免陌生環境刺激患兒;通過輸液與拔針護理,能夠進一步確保穿刺成功,避免發生穿刺失敗、藥液外漏、脫針等風險事件[3],有助于保護患兒穿刺部位血管,提升家長滿意度。因此,研究組Wong-Baker評分、FLACC評分、一次穿刺成功率、護理質量評分、家長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由于在小兒靜脈輸液護理中采用個體化舒適護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與家長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如萍,薛瑩瑩,彭雅莉,等.個體化舒適護理對改善小兒靜脈輸液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101.
[2]李金蕾,劉琳.個體化舒適護理對改善小兒靜脈輸液護理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1):152.
[3]龔蕾,朱春燕,劉莉娜.環節質量控制用于小兒靜脈輸液治療的效果觀察[J].安徽醫藥,2019,23(8):1563-1565.
作者簡介:唐紅云,女,漢族,江蘇阜寧,1980.09,本科,江蘇省阜寧縣人民醫院,科室 : 兒科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