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政
摘 要:《園治》是一本關于造園的著作,是我國明朝末年一位名為計成的造園家所作,對于造園有著很深的研究。本文將對《園治》中的“借”進行分析,談一談其對當代設計發展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園治;借;當代設計;啟發意義
中圖分類號:TU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3-00-02
計成是我國明朝末期的造園家,他主持建造了東第園、寤園、影園三座著名園林,計成不僅在園林建造上有很高的造詣,他還將自己造園的經驗總結下來,寫出來《園治》一書。《園治》分為三卷,共十篇,對于園林建造的內容描述得十分詳盡,不僅對后世的造園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在實際建造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一、《園治》的思想
(一)《園治》中的借景思想
在《園治》的首篇中,計成提出了“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在《園治》的全文中,計成共提到了19次“借”字,由此可見“借”在《園治》一書中的重要性。計成在文中對于借景的手法做出了詳細的解釋:“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畽,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大意是借,不管是從內到外,還是由遠及近,要能夠借得巧借得得體。在我國傳統園林的建造中,借景是比較常用的手法之一,借景的本質是將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通過借景的手法,可以在有限的園林場地創造出豐富的景觀,還可以豐富人們的視覺觀感,是一舉多得。
園林中的借景手法有以下幾個分類:近借,是指在園中可以觀賞到園外的近景;遠借,指在開放的園林中可以觀賞到遠處的景物;鄰借,指可以在園中欣賞臨近園林中的景色;互借,指兩個園林可以互相借對方的景物;仰借,指可以在園內仰觀到園外的山峰、峭壁等;俯借,指能夠在園中的高處看到園外的景象;應時借,是將一年中的特殊時間的場景借到園中,這些景色主要是自然景色,如天氣、植物等因季節變化而成的景觀。園林設計對于人與自然的融合比較看重,在園林的設計建造中,能夠體現出一種和諧的美,通過“借景”的手法能夠很好地滿足園林設計的這一需求。借景通常是借取自然的景色,將兩方或是多方的景色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呈現出了自然的美感。上述所講的可以統一歸納為直接借景,另外還有間接借景,是通過水面、鏡面等可以反射的物體,來映襯出景色,以此來增加園林內景物的縱深感和空間感,豐富園內景色[1]。
(二)《園治》中的思想對現代園林設計的影響
《園治》中包含了計成高超的造園理論,對于當今世界各地的園林建設、建筑設計甚至其他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園治》中蘊含著人與自然協調豐富的思想理念和設計手法,這樣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當前我們也正追求著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園林。《園治》中的“借”在園林的設計中增強了空間的意境,使人們感受到了園林中“借景”的藝術之美,在人與園林之間創造了情感的聯系,豐富了人們對于園林的想象。在現代設計中運用《園治》中的“借”,應當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借”。
二、《園治》對于當代設計的影響
《園治》在我國園林設計極具意義的一本書,是古人勞動智慧的結晶,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于后世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吸收古人的造園經驗和技巧,運用其中的精華,拋棄其中的糟粕,結合現代特有的資源優勢,創造出具有深厚文化意境的園林。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建設進程的進一步加快,高樓大廈平地而起,但是許多自然景觀也因此而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利用自然景觀進行造景于現在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有必要牢記借景中“因地制宜”的本質,通過利用地區的資源來建造現代化的自然景觀。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暴露出來,人們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也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園林景觀有著一定的綠化作用,在凈化空氣、改變局部環境方面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園治》中的造園理念和造園技術為當代的設計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模型,使他們能夠很好地了解中國園林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古人的造園理念,結合當代的發展狀況,能夠很好地促進現代設計的發展,為我國的生態文明社會建設提高良好的幫助。
(一)人與自然協調統一
在現代的園林設計過程中,要能夠做到尊重自然規律,管理自然資源的開發,保護自然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創造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環境。禁止對大自然的任意索取,不能將自身的主觀意識強加到大自然的身上,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美化人的生活環境,必須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利用自然景觀進行造園。通過適宜的園林設計,創建出自然的風景園林[2]。
(二)“體宜因借”
《園治》中的“借”需要站在全面地角度,統籌各方面的資源,通過對各方資源的合理利用,達到取長補短的效用,實際情況中要結合園子周圍的環境,將“借”來的景觀完美地融合到生活中,通過“借”園外的景觀,來拓展園內的空間感。所謂“體”,其實是園子的本身,園子本身是認為建造的自然景觀,有著綠化和調節局部氣候的功能,要以因地制宜的理念“借”來合理地園內結構。
(三)趨近自然
中國傳統園林建造的最高境界是“雖由人作,宛若天開”,意為雖然是人所建造的,卻像是天然形成一樣,所以在園林的建造中,要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觀,順應自然的發展,建造出形制如同自然一般的景觀園林。《園治》中的“巧于因借”意為巧妙的地方是能夠依照原材料的樣子,其中“因”即是因地制宜,要求能夠依照實際地理環境設計合理的建造模式,將各種場地自然地結合到一起,創造出一種協調的美感。“因”也有著因時而用的意思,指的是能夠根據時節的變化來進行植物和建筑的搭建,園子的建設要根據實際的地況進行設計,建設具有文化和意境的自然景觀[3]。
三、借景對于現代小區的影響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逐漸提升,人們對于生態綠化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人們的需求卻存在著一定的阻力,因為當前的土地成本在不斷地提升,若是利用造園的形式來對小區建設進行美化,那么將會需要大量的土地,建造的成本也必然會增加,這就導致了小區綠化的阻礙,更多的人并不愿意以損害自身的利益來獲得優美的環境。因此,在現代小區的建設中,可以運用借景的手法來進行造園,在人們的居住區運用借景的手法,可以形成借景住宅的景觀設計,這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通過“借景”的手法,可以將小區周圍的公園景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作為小區的景觀建造基礎,通過對小區觀景區域的合理布局,以小區外的設施為輔助,可以實現觀賞的效果,借助其他區域的長處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在現代小區的造園設計中,要做好借景,上述所講的是因地制導,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借景的效果,能不能夠進行借景,周邊環境的處理和人們的活動也需要考慮在內。從整體出發,既要借得來景觀,也要將景觀很好地融合到一起,以各類綠化植物營造出綠色環保的小區環境。通過借景的手法,可以建設出更加優美的現代化建筑。以下是關于小區“借景”的具體方法:
(一)“借”外景
借外景顧名思義,就是將小區內可以看到的景觀借到小區內。當然,借外景并不是要將所有的外景一股腦地全部借到小區內,這需要參照小區的建設,還有人與自然的協調感,通過合理的設計,將外景引入到小區內。在實際建設中,需要設計好小區內各棟樓的位置,防止樓將外景遮擋。另外,對于一些影響到小區內景觀協調的外景,可以通過樓來進行遮擋或者通過一些綠色景觀進行遮擋,讓人們能夠在小區內觀賞到優美的景觀。
(二)“借”內景
當前的建筑建造中,高樓是非常常見的,小區中動輒幾十層的高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對于自然景觀的追求,盡管可以通過借景的手法來實現小區內的自然景觀建設,但是小區內的高樓和小區的面積都對于借外景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為了應對借外景方面的不足,可以通過借內景的方式進行彌補,實際情況中,可以在墻體上進行空間的分割,通過在墻上開窗或是做出鏤空,來借小區的內景,還可以使用首層架空的方法,讓小區內的景觀更加地通達,豐富人們的視覺觀感。
四、結束語
《園治》一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書中蘊含了古代園林建造師計成的造園理念和技術,本文重點分析了《園治》中的“借”,其對于園林建造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等思想在今日仍然有著很深的價值。借景的手法不僅對于古代和現代的園林建造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對于現代的各類建設設計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啟發,在現代小區的建設中,我們就可以利用借景的藝術手法,將小區內外的景觀統一起來,建造一個優美的小區環境,帶給人們享受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張秀娟,楊文靜.探析《園冶》的借景手法[J].中國房地產業,2017(13):249.
[2]王宇榮.《園冶》中的“借”對當代設計的影響[J].東方藏品,2018(08):262.
[3]劉修省.淺談園冶“借景”思想對現代景觀設計的指導意義[J].城市建筑,2013(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