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娟
【關鍵詞】中耳炎;鼓膜穿刺
【中圖分類號】R473.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74-01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對我院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接受治療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回顧分析,按護理手段隨機將所有患者分成30例對照組以及30例觀察組。所有患者中男性為45例,女性為15例,平均年齡為47.5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性別、年齡)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內容包括:用藥護理、生活護理、飲食護理與輸液護理。
觀察組則采取優質護理干預,如下:
1.2.1心理護理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對手術治療會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據此護理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向患者解釋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術的手術過程,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注意其情緒的變化,對克服疾病的信念進行建立。
1.2.2術前護理
手術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多休息,按時進食,保持良好的狀態,在手術實施前進行常規檢查,如:凝血功能、心電圖、血常規等等,對患者身體情況科學評估,明確患者是否適合接受手術治療。為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還應囑咐女性患者將首飾取下。
1.2.3術中護理
在鼓膜穿刺術進行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協助其選擇合適體位,對患者心率、血壓等體征變化密切關注,一旦出現異常應向醫生及時報告。
1.2.4術后護理
手術治療結束后,應向患者告知手術結果,同時對術后各注意事項向患者家屬交代,指導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此外應提醒患者禁止游泳,避免長時間挖耳朵。
1.3數據統計分析
把本次統計所得相關數據的結構記錄至統計學軟件SPSS20.0中,以便統計分析相關數據,經過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后,應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并通過t進行檢驗;應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卡方x2檢驗,然后比較所得數據,如果存在顯著的差異,即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采取P<0.05表示。
1.4評價方法
評價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在患者臨出院時利用我院反饋表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總分100分,得分超過80分為非常滿意,得分60-80分為一般滿意,得分60分以下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2.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比較,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顯效2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3%,組間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對照組滿意率為50.00%;觀察組滿意率為96.67%,組間數據比較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對照組眩暈2例、切口感染1例、總發生率為10.00%;觀察組眩暈5例、切口感染3例,總發生率26.67%,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4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的生活質量指標對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有統計學意義。
分泌性中耳炎發病機理復雜,嚴重者還會喪失聽力,在臨床治療上選擇鼓膜穿刺術可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但同時也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另外患者不良心理的出現也會對手術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患者癥狀,提高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對于表現優異的護理人員可采取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為其提供平深造學習的機會,通過這種方法來增強護理人員的自信心,為其提供專業的教育輔導,以便帶動護理人員的整體進步,確保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全面提升。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比較,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顯效2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3%,組間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對照組眩暈2例、切口感染1例、總發生率為10.00%;觀察組眩暈5例、切口感染3例,總發生率26.67%,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在接受鼓膜穿刺術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采取優質護理可提高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