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權若青
近年來,息烽縣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在石硐鎮中壩、大洪兩個村探索將財政資金入股企業作為村集體產業股權,引進貴州中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建成中康省級農業示范園區,發展精品獼猴桃水果產業。
為了讓有限的財政資金最大化發揮效益,推動村集體和群眾共同增收,石硐鎮主導把國家農發項目資金作為村集體股份入股中康公司,運用農村“三變”改革辦法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國家農發項目在園區實施后產生的收益按照“二次分紅、六權共享”進行分配,實現村集體、當地群眾和園區企業共贏。
目前,“六權共享”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已整合投入財政資金1848萬元,帶動企業發展獼猴桃種植近5000畝,村集體擁有集體獼猴桃產業股權924畝,2019年村集體實現分紅資金70萬余元,輻射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石硐鎮大洪、中壩兩個村從貧困到富美的過程中,產業成了關鍵一環。立足當地自然條件,石硐鎮以龍頭企業帶動,發展以獼猴桃種植為主,配套蔬菜、刺梨、脆紅李等特色產業的康農共享莊園現代生態農業園區。
“目前,除園區種植獼猴桃近5000畝外,還輻射帶動周邊種植獼猴桃6000余畝,吸納了2758戶7766名農戶參與發展產業,為鄰近村寨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403戶115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石硐鎮黨委書記劉福海說,借助模式和企業兩個法寶,鎮里實現了所有貧困戶戶戶有產業。
產業發展,利益聯結至關重要。在發展產業、打造園區的過程中,石硐鎮始終堅持聯產聯業、聯產聯心,把企業與當地群眾的利益聯結作為核心,把企業發展與群眾發展結合起來,使全鎮18個村403戶貧困戶戶戶有產業、增收有門路。
眼下,鎮上村里環境變好,有了產業,通過實施“六權共享”模式,鄉村振興迸發出喜人局面,吸引了30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沒想到村里變化這么大,短短幾年就發展成了全縣示范村,路都通到家門口,我和媳婦在村里的獼猴桃園區工作,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幸福生活已經來臨?!狈掂l務工的汪世彬樂呵呵地說。
“中康園區可以說是全鎮扶貧開發的源動力?!笔湘傛傞L張孟碧說,目前,園區已吸引入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2家,僅獼猴桃種植規模就超1萬畝,形成了以吸納就業型、入股分紅型、合作發展型為主的復合式農業示范園區,成為引領當地農業農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汪世彬:返鄉創業務工大有搞頭
2018年進入息烽縣中康產業園上班的大洪村村民汪世彬,上班第一個月就領了4000多元工資,一年后還把家里房子加蓋了一層。眼下,村里環境變好,有了產業,通過實施“六權共享”模式,鄉村振興迸發出喜人局面,吸引了30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皼]想到村里變化這么大,短短幾年就發展成了全縣示范村,路都通到家門口,我和媳婦在村里的獼猴桃園區工作,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幸福生活已經來臨?!蓖羰辣驑泛呛堑卣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