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方亞麗
貴州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力發展新型建材產業,補齊產業鏈短板,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4月20日,貴州為在7月舉辦的重大招商引資活動準備了2020個重大招商項目,其中新型建材項目60個。而此前,貴州省投促局二季度工作計劃已明確,將赴長沙、重慶舉行磷石膏新型建材專題招商推介會,并策劃在西洽會期間舉辦磷石膏新型建材最新產品展覽展示,為貴州新型建材強基補鏈。
今年以來,貴州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低碳節能環保為導向,堅持“掛圖作戰、精準推進”的思路,分行業精準施策,大力發展新型建材產業,補齊產業鏈短板,加快推進機制砂石、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飾面裝飾石材等新型建材產業發展,推進產業集約集聚,全面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點火、退火、滾道檢修、裝車出貨……5月初,畢節明鈞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鈞玻璃)生產線各環節有條不紊,一片片Low-e(低輻射)鍍膜玻璃在滾道上徐徐傳送。
明鈞玻璃是貴州省新型建材板塊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自2013年4月入駐七星關經濟開發區以來,通過引進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逐漸打破了貴州省在玻璃基片上對外省的依賴。
今年,隨著各大工業項目恢復生產后,明鈞玻璃第三期項目即Low-e鍍膜玻璃正式投產,填補了貴州乃至西南市場高端Low-e鍍膜玻璃和各種陽光鍍膜玻璃產品的空缺。
“貴州玻璃現有原片生產企業3家,年產值約40億元,相對來說,玻璃工業基礎薄弱,無論是產品結構、技術裝備水平還是生產能力,優質玻璃在全省建筑、交通、信息、能源等領域還有很大需求空間。”貴州省建材聯合會會長倪文勇告訴記者,玻璃行業仍是貴州新型建材補鏈的重要行業之一。
補齊產業鏈短板首先要摸清家底,貴州聚焦新型墻體材料、陶瓷、玻璃、飾面裝飾石材、新型塑料建材等7個主要行業,結合產業發展趨勢和方向,按照已有產品、飽和產品、重點突破產品細化分類,制定了全省新型建材產業發展路線圖。
清晰的脈絡,讓補鏈政策更加精準。貴州提出,對于已有產品,著力提升裝備工藝水平,重點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對于已飽和產品,重點推動生產力布局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提升節能降耗和綠色發展水平;對于重點突破產品,全力開展補鏈招商,集中資源推進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盡快補齊產業鏈短板。
下半年,貴州新型建材招商已看好中國工業博覽會、中國廈門石材展覽會等展會平臺,將搶抓中東部地區建材產業布局調整和產業轉移機遇,瞄準產業鏈短板,開展裝配式建材、磷石膏加工龍頭企業、新型建材設計團隊等系列專題招商活動,并通過上門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著力引進一批有技術、有實力的全國知名建材企業集團。
5月14日,在貴州晶陽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晶陽實業)內,高性能混凝土罐裝車大約半小時才進出一輛,是去年同期進出頻率的三分之一。
“我們的主戰場在下半年,許多簽訂意向合作的項目將在下半年加快建設。”受疫情影響,截至目前,晶陽實業復產率已達80%。而對于在下半年追回損失甚至實現盈利,晶陽實業副總經理王平表示,晶陽實業近年來不斷補齊的產業鏈效益將在今年顯現。
從2013年公司成立以來,晶陽實業砂石骨料產品在業界享有一定口碑,然而隨著城市建設加快,各項目建設單位逐漸傾向于綜合性實力強的企業,晶陽實業因此錯失商機。
“很多項目找過我們,但人家想要全套,比如路面鋪完混凝土還要鋪瀝青,我們就沒有瀝青。”王平說,為跟上市場步伐不被淘汰,從2016年開始,晶陽實業圍繞砂石原料做起全產業鏈文章。
經過幾年努力,晶陽實業成為集生產高鈣脫硫石粉、高性能混凝土、瀝青、水泥穩定土攪拌、路面施工等的大型綜合民營企業。
當前,健全產業鏈已成為貴州新型建材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戰略布局。
通過打造循環生產線,六盤水的貴州安凱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將礦山開采的所有物資以及邊角廢料,運用到各個建材產品(市場)進行消耗,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依托黔東南州龐大的木材儲備,劍河縣建起一家產值超百億元,集林、板、房于一體的新型建筑建材企業——貴州劍河圓方林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2017年被國家住建部授予第一批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的新型墻材企業——貴州興貴恒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不斷改進設備研發制造,在去年5月憑借高科技高質量拿下2億元的黃河灘區項目。
貴州鼓勵企業以綠色發展為核心,加快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水平全面提升,重點推進水泥行業產業鏈延伸項目建設,發展新型、高質量、高性能深加工玻璃產品,推進貴州石材產品從單一的中低檔初加工,向多元化的中高檔深加工產品及制品方向轉變……貴州促進建材產業完善產業鏈向高質量發展的舉措正在落實。
4月下旬,貴州發布的《貴州省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提出,將在今年優化整合全省砂石礦山、機制砂石生產企業,重點在遵義、畢節、黔南、黔東南、銅仁等地建設一批500萬噸至1000萬噸的超大型機制砂石生產項目,這意味著貴州機制砂石將更快走向全國市場。
數據顯示,2019年,貴州省砂石土礦山為2211個,全省砂石骨料企業和站點1786家,砂石骨料產量8.9億噸,產值超過300億元,帶動從業人數10萬人以上。
“長江禁止砂石開采措施的實施給貴州機制砂石帶來了新機遇。”倪文勇說,當前貴州機制砂石行業存在生產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機制砂石成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亟待整合資源、升級改造和轉型發展搶占市場。
為保障供給,又防止一哄而上造成產能過剩,貴州鼓勵現有合法砂石企業兼并重組,進行資源整合,合理設置布局礦權,建立省內合理的機制砂石供應體系。同時,打造“互聯網+砂石骨料”,把貴州機制砂石質量管理系統融入全省的建材云系統,加快完善機制砂石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優化機制砂石電子商務發展環境。
黔石出省,運輸保障是關鍵。今年,貴州鼓勵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機制砂石企業建設鐵路專用線,對機制砂石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工作給予支持,加強與廣鐵、成鐵集團對接,提升黔東大門碧江東站年吞吐量,以及烏江航運由目前500萬噸級運力提升至1000萬噸級。
對于強基補鏈,貴州相繼出臺《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政策保障措施,加大機制砂石、磷石膏加工龍頭企業、新型建材設計團隊及大型經銷商等方面的招商力度,擬訂產業鏈招商工作方案,通過上門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著力引進一批有技術、有實力的全國知名建材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