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曾說:“一個中組部,一個黨校,一個中紀委,這三家是管干部的?!敝醒虢M織部是從組織上管理干部的部門,中央黨校是從思想上和黨性教育上管理干部的部門,中央紀委是從紀律上管理干部的部門。延安時期,陳云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達七年之久,并兼任了三年多中央黨校校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陳云擔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達九年之久。像陳云這樣在中央組織部、中央黨校、中央紀委這三個部門一把手的位置上都工作過多年的,實為黨的歷史上所少見。陳云在這三個部門的多年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系統的干部政策思想,其中第一條是用人要用五湖四海。
晚年陳云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提拔干部要注意五湖四海。我新到一個地方工作,經常是不帶什么干部的。解放初,從東北進關以后,我是就地取材。姚依林、吳波同志都是華北的。我們用干部,要五湖四海,平常不熟悉的干部也要用。就地取材是很重要的一條原則。五湖四海,再加一個德才兼備,這是我們提拔干部的大方針。”這里陳云三次講到五湖四海。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被毛澤東稱為“是決定中國之命運的”一次會議。這次會議之所以這么重要,不僅在抗戰問題上批判了王明依附蔣介石的抗日路線,肯定了毛澤東獨立自主的抗日路線,而且在組織上確立了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組織路線。會上,毛澤東指出,“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用干部要走“‘任人唯賢’的路線”。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云,會前在抗日軍政大學作《論干部政策》的講演,專門研究和闡述了干部政策,即用人之道的問題。這為六中全會確立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組織路線,作了重要的輿論準備。
當時延安是敵后抗戰的指導中心,許多革命青年和進步人士從五湖四海奔赴延安。陳云說:“今天許多人歸向了共產黨,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薄敖裉煳覀兛勾缶陀袔浊€學生,再加上陜公、魯藝、黨校,在延安就有一萬多個學生……不怕艱苦,不遠千里而來延安?!标愒普J為革命要搞成功就要匯聚五湖四海的人、使用五湖四海的人。他分析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幾天之內全國就有十幾個省起來響應,“原因之一就是他氣量大,什么紅槍會、哥老會,三教九流的人他都要,不論黨派成分,各種人都要,所以能做大事。我們也必須善于用人,只要這個人有一技之長,就要用,只有這樣,才能成大事業”。
用五湖四海,是指選拔和任用干部的范圍,與只用跟自己親近的人,或只用自己山頭的人,或只用自己熟悉的人,是根本對立的。陳云根據毛澤東六中全會報告的精神,在中央組織部確立了挑選干部的四條標準,即:忠實于無產階級事業,忠實于黨;與群眾有密切聯系;能獨立決定工作方向并負起責任;守紀律。他明確“反對私人拉攏,搞個人系統”,認為這是害黨害己。
王明教條主義,在干部路線上存在與用五湖四海根本對立的宗派主義傾向。陳云在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決定后,立即行動起來。為反對對外的宗派主義,他寫了《尊重和團結非黨干部是黨的重要政策》,指出:“打破宗派主義,即打破‘你們’和‘我們’之間的人造墻壁。”為反對對內的宗派主義傾向,他在《干部要嚴格要求自己》中指出:“世界上一切事業實質上都是合作辦成的。干好革命就是大家商量出來的。”“人們如果都不合作,都在個人小圈子里打轉轉,可能都成為蠢人、野蠻人。”
新中國成立后陳云任中財委主任時,第一項工作是物色干部。他物色和選用干部的范圍就是五湖四海。據焦善民回憶:“一開始,華北的干部用得比較多。以后,又陸續增加了各個大區的干部。另外,陳云同志還特別注意選用有經濟才能的黨外民主人士?!边@個用人的“五湖四?!笔侵胸斘馨l揮財經統帥部的作用、全國財經工作能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