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穎
學校:湖南省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
《論語》這本書看似簡單,其實很深奧。雖然它看起來只是一些古舊的文字,但卻包含著無數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論語》中的內容其實是孔子或孔子的弟子說過的一些話,闡述的就是儒學的一些道理,我認為把這些話歸納起來就是七個字:仁、德、孝、學、禮、和、知。
仁,我覺得是仁慈、仁義、仁心。是對知錯就改的人仁慈,對朋友、兄弟仁義,對別人仁心。雖然這些要求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到卻很難。
德,我覺得是品德、道德。保持最基本的做人品德,當然心中也要守著一份道德。我覺得做人,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孝,我認為是對父母和長輩的孝順、孝敬。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小時候,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聽大人的話,做一個好孩子;成年后,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用孝心回報父母和社會。
學,我覺得是學習,學問。我們要學無止境,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學得已經夠了,要保持認真學習的態度,爭取成為一個有大學問的人。特別是中學階段,是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必須“聞雞起舞”,樂學不怠。
禮,我覺得是禮貌、禮儀。有些禮儀看起來不重要,但我們也要學習和習慣,因為這代表了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有的規矩煩瑣,但我們也要努力遵守,因為公民素質就體現在每一個人對制度規矩的遵循和踐行上。
和,我覺得是謙和、和平。我們要爭取對每個人謙和、友好,只有這樣別人才會投桃報李,才會對你謙和友好。萬事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國泰民安,只有世界和平,社會才會更加美好。
知,我覺得是知識、智慧。我們要抱著謙遜的態度去汲取知識和養分,學習做人做事的哲理,不斷增長自己的智慧,要努力成為一個知性的人,要有大學問,努力成為社會的棟梁。
如果《論語》是一片森林,那我只是拾取了一片綠葉;如果《論語》是一片大海,那我也只是見到了一朵浪花;如果《論語》是浩瀚的宇宙,那我只是遠遠地看到了一個星星;我原只竊取了一縷春風,沒有想到它帶給我的是一整個春天。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論語》中“仁、德、孝、學、禮、和、知”都具備的智者吧。
點評:讀經典,就是到源頭去接續先賢的智慧。小作者心思細密,行文優美,經典的力量穿越千年滋潤著孩子的心靈,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