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廣明
眼睛對人有多重要,各種工作生活場景里,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一片黑暗”,就知道沒了視覺真是痛苦萬分。睜開眼睛看世界,看得多遠、多清楚,也會千差萬別。觀察的能力稱為眼力,眼力可不簡單。視力表檢測的視力是一種生理能力,看復雜的事物呢?眼力就不局限于生理機能,更有社會的、智慧的屬性。兒童幫助奶奶穿針引線,因為兒童眼神好。看復雜的東西呢?眼神還得加上經驗,加上智慧,兒童就得跟成年人學了。
日本著名企業家齋藤一人前些年出版了著作《眼力》,很快成了暢銷書。《眼力》封面上的一段話很吸引人:公司交易、談情說愛……你能看清其本質嗎?能看穿他人的真實意圖嗎?能看透世間百態嗎?……我們拿什么拯救自己?那就是“眼力”。書中有針對性地講解了洞察世間百態的方法,闡述了在這個真假虛實、競爭激烈的現實世界中,員工需要用眼力來透徹了解工作,企業需要用眼力來避免風險。這本書以企業家的視角講眼力,當然不意味著眼力在其他領域就不重要了,社會人生到處都用得著眼力。
眼力內涵豐富,人的思想感情常常蘊含在眼睛里。“眼睛會說話”,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別人從眼睛就能讀出來。眼力還不僅屬于眼睛,人的視覺和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相融相通,聽到、聞到、嘗到、接觸到的東西似乎也看得到。人們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展現各種圖景,就如眼前所見,看來眼力就是綜合能力了。
人們在重要、關鍵的場合用到眼力,有直接的觀察,還蘊含心智、專業知識的涵養,豈是率性而為的。醫生對著CT片子,看肌體何處有病變,這眼力在于認真地觀察,關鍵還是智慧。看清楚影像不難,弄清其中含義需要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社會交往中,需要對聯系交往的對象有充分認知,但知人不易,從古至今都有“知人難”的慨嘆。領導干部需要了解下屬、員工,知人善任,眼力非常重要。領導應該練就識人的慧眼,把選人用人的眼力作為自己必備的才能。
眼力有直觀的特征,可眼見的未必是真相和本質,特別是處理復雜事情,怎能看一眼就下結論?有人因此不在乎眼力,感覺有正常的視力就行了,工作中得依靠數據,掌握情況,加以分析綜合,無須什么眼力。這觀點有片面性,雖然有些工作場合不適于做直接觀察,但可觀察的頗為常見,眼力有不可或缺的用處。數據再充分,很多現象仍然需要眼見為實。工作、生活現象多有直觀的特性,眼力怎能不用呢?識人、用人得察其言觀其行,看簡歷、查數據代替不了察言觀色。眼力的重要還在于觀察時即刻形成印象,迅速作出判斷。場景轉瞬即逝,在現場沒個眼力,糊里糊涂,過后就很難補看了。
人們稱贊“有眼力”,指的是具有敏感、透徹的觀察能力。敏銳的辨別、鑒賞能力,非常令人向往。要想有眼力,看得深,看得細,看得全,看得準,就得多方面下功夫。做到有眼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想糊涂,才疏學淺,眼力必然受到局限。政治不堅定,思想不健康,會嚴重影響對形勢、情況的觀察判斷。好眼力得高素質來支撐。
要“有眼力”就得下功夫觀察,直接觀察要細致入微,看到各個方面,了解情況應該全面深入。把必須看的忽略了,眼大漏神,怎么能有眼力呢。有的人看問題先入為主,觀察事物、了解情況浮光掠影,看什么都如過眼煙云,就談不到有眼力。了解一個人,往往需要有個過程,可也不在于時間長短,而在于留心觀察。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通過觀察細節,留心其肢體語言、穿著、攜帶的物品、行為的痕跡,整合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信息,可以形成比較深刻的印象,這類直觀而迅速的觀察,在工作生活中非常有益。
有眼力首先得睜大眼睛,認真審視。經常運用眼力,涵養眼力,眼力就會越來越強。在此基礎上,看問題是否全面,慮事是否深遠,主要就是頭腦的功夫了,與其說是眼力,不如說是智力、能力。培養眼力得多方面下功夫,日積月累地提高。領導干部的眼力,依賴于認真地觀察社會現象和工作動態,更要審時度勢,把握全局,正確判斷形勢,敏銳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