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為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學、有所獲,培養學生濃厚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教師應認識到分層教學活動的優點,做好分層教學相關理論的學習,積極尋找應用分層教學的有效路徑,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使其更加愿意學、主動學。
在小學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中,對學生分層是最為基礎的環節,這關系著分層教學的實施效果。教學中應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制定合理的分層指標,保證學生分層的合理性,為分層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做好鋪墊。
首先,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程度。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計算機已進入千家萬戶,小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接觸計算機,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應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程度、計算機知識掌握情況。部分小學生受到家長的影響,已掌握一些計算機知識,如搜索信息、圖片等,因此分層之前應做好調查。
其次,關注學生課堂表現。在分層之前,教師應認真觀察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表現,如其是否認真聽講、是否積極思考、是否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等,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認真的評估,作為學生分層的依據。
最后,分析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圍繞學生所學知識,在課堂上提問學生,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尤其要設計一些判斷題,鼓勵學生進行回答,了解是否正確、深入地理解所學。
把握上述內容后,對學生進行整體的評估,按照學生的綜合信息技術素養的高低,由強到弱地將班級學生劃分成A、B、C 三層。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分層名單應想辦法保密,做到心中有數,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分層應保持動態性,結合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表現定期對學生所處的層次進行調整。
教學目標是分層教學開展的重要依據。小學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中應注重教學目標的合理分層,使得各層次學生“踮踮腳”都能順利完成,滿足各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使各層次學生都能找到學習的自信,以高漲的熱情投入信息技術學習中。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時應注重把握以下幾點。
其一,注重相關理論的學習。設計小學信息技術分層教學目標時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注重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認真學習相關理論,了解設計分層教學目標應注意的細節以及容易走入的誤區,并在設計過程中加以避免。尤其要注重結合自身實際,借鑒他人分層教學目標設計的經驗,避免在設計過程中走彎路。
其二,認真研究教學內容,了解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按照易、中、難三個層次設計教學目標。其中,“易”主要是一些理論性的要求,加上簡單的動手操作;“中”則要求學生既理解理論,又能夠運用所學進行簡單的操作;“難”要求學生能夠扎實掌握并能進行一些復雜的操作。三個層次的目標對應C、B、A 三個層次的學生。
其三,做好教學目標的優化。設計完成分層教學目標后可請教經驗豐富的教師,明確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認真聽取其意見。結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細節上的改進與調整,保證分層教學目標設計的合理性,尤其是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明確各層次學生必須完成的目標,指引分層教學活動高效地開展。
在分層教學目標指引下應做好教學內容的分層工作,使得課堂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更好地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為給分層教學內容的設計提供參考,接下來以WPS 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WPS 該部分內容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主要有文字的輸入、文檔的編輯、圖片和表格的插入等。針對C 層學生可設計以下教學內容:講解運用WPS輸入文字的步驟和方法、文字對齊方式的設置、文字顏色的設置、圖片以及表格的默認插入方法。針對B 層學生,除講解C 層學生所學內容外,講解文字格式的設置,包括文字的大小、字體名稱、行距的調整等;講解圖片在文檔中的不同的插入方式,以及圖片位置、大小的調整。對于A 層學生,講解B、C 學生所學內容后,講解如何對文字進行美化,如何插入特定行、列的表格,以及表格的修飾等內容。
總之,A、B、C 三個層次的學生不僅在教學容量設計上有所差異,在學習難度上也應有所區別。同時,教學中為使各層次學生都能掌握教學內容,應邊為學生講解相關理論邊為學生演示,使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的操作。
眾所周知,小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因此在分層教學中,為激活課堂,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應把握小學生的這一心理,注重課堂提問的分層,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嘗到學習的成就感,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力與熱情。
首先,圍繞教學內容做好問題的設計。既要保證設計的問題難度具有一定的梯度,適合A、B、C 三個層次學生回答,又要確保通過提問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理清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如對C 層學生可設計如下問題:打開WPS 的方法有幾種?字號越大對應的文字就越大嗎?在文檔中插入圖片的方法有幾種?對B 層學生設計的問題:怎樣設置文字的顏色與大小?怎樣設置藝術字?怎樣刪除輸錯的文字?對A 層學生設計的問題:怎樣插入表格以及設置表格樣式?怎樣設置文字環繞方式?怎樣修改藝術字的形狀、顏色?
其次,課堂提問時,教師應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并委婉地指出其回答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其認真回顧所學,及時查漏補缺。如此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各層次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最后,為給予學生學習上的激勵,更好地活躍課堂,可組織學生開展有獎問答活動。教師向對應層次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后,只要學生回答正確,就可給其發放一個小禮物作為獎品,肯定其積極思考、認真回答的行為。
眾所周知,教學評價能夠了解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情況,給以后的教學活動提供可優化的依據。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活動時,不能忽略評價的分層。只有給予客觀、合理的評價,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時應注重以下內容的把握。
首先,針對A、B、C 三個層次學生設計不同的評價指標,如針對A 層次學生的評價更加傾向于其綜合能力;對B層次學生的評價重視其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及計算機操作熟練程度;對C 層學生的評價傾向于其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如此對評價進行分層,可提升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以及學習體驗,能很好地避免挫傷學生的學習信心。
其次,完善評價內容。在設計評價內容時應注重轉變觀念,認識到傳統評價內容存在的弊端。對各層次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評價不能局限在測試成績這一單一指標上,應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納入評價內容中,如此才能夠保證評價的全面性,使評價結果能夠真正反映出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實際情況。
最后,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時,應多給予學生表揚與鼓勵,尤其對于在信息技術學習中進步較大的學生應肯定其在學習中的付出,使其在以后的學習中再接再厲,給其他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針對在評價中稍微落后的學生應多進行開導,使其認真對待信息技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自覺端正學習態度,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