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適宜性”理念的指引下,我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星慧幼兒園在“從種植走向藝術”的活動背景下,以專室價值定位、提高專室利用率、將專室活動融入主題課程架構為目標,落腳于專室內容資源、專室場地資源、專室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從而完善了園所課程管理的機制,豐富了主題背景下的課程活動內容,促進了專室場活動與領域課程的融合。
全美幼兒教育學會1987 年頒布的《適宜0 ~8 歲兒童發展的教育實踐》的聲明提出了“發展適宜性(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的概念。這個概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適宜兒童的年齡,二是適宜兒童的個體差異。對于幼兒園的課程而言,“發展適宜性”是指應立足于園本,從實際出發。
專室作為幼兒園的公共活動空間,承擔著開發幼兒園課程,滿足幼兒興趣,支持幼兒自主探究的使命,在“發展適宜性”理念的指引下,園所發現需要圍繞以下幾個目標推進。
目標1:明確專室價值定位,滿足幼兒需求,適宜園本實際。
明確主旨:從種植走向藝術。一直以來,我園在藝術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提出“藝術起始,多元融合”的辦園理念,、可以說“藝術教育”是我園課程文化的一個園本基因。我園園本的另一個基因就是“種植”,種植除了種植本身的價值,還能“走向”什么?我們向孩子、向老師、向家長征集答案。于是“從種植走向藝術”的課程定位逐漸明晰,“從種植走向藝術”的專室場的價值定位也應運而生。
目標2:提高專室利用率,增加使用頻率,彈性使用時間。
兩個維度:第一,專室使用頻率增加,在業務課務安排每周一次或兩周一次的基點上,根據課程開展的需要,增加使用;第二,延長單次使用時間,每次使用時間延長至30 分鐘左右,為幼兒創設產生復雜游戲情節或制作復雜作品的機會。
目標3:將專室活動融入主題課程架構,專室成為課程審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改變以往專室活動計劃相對獨立存在的狀況,進一步明確“專用活動室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的概念,將專室活動內容納入主題課程計劃與周計劃,使其成為課程實施的一個更專業、更適宜、更有效的場室。
源于幼兒興趣與需要:專室內容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審美需要出發,結合“種植走向藝術”的主旨導向,我們發現幼兒對美食藝術、美術藝術創作及種植藝術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從種植到收獲,再到美食藝術的“花園廚房”就此誕生;從種植到收獲,再到藝術創作的“美術工坊”及“植物研究所”(包含紙漿藝術、花藝、景觀藝術)也應運而生。同時,我們創造性地將種植園納入“專室場”的范疇,讓幼兒在種植及周邊活動中體悟藝術。
基于園所條件與現狀開發與利用專室場地資源。我園原有美工坊、科發室、圖書室、多功能廳等多個專用活動室?;谟變簩γ朗?、藝術創作及種植的興趣,我們充分挖掘園所的場地資源,投入人力、物力、資金積極打造和改造還未發揮真正教育價值的“蘊藏之地”。
幼兒園專室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完善了園所課程管理的機制?;谡n程游戲化理念,我們嘗試妥善處理專室與主題課程、幼兒興趣與需求等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根據初期對教師的調查,采用教師樂于接受的教研方式,開拓二維平臺運營,線上網絡教研和線下教研現場有機結合、靈活切換,尋求理論支持,更新理念意識;邀請專家引領把脈教改動向;構建園際聯盟,借鑒成功經驗;組織園本審議,夯實教育機制,力求實現“主題活動依托專室,專室成就課程品質”。
幼兒園專室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豐富了主題背景下的課程活動內容。如我們遵循“課程游戲化”的理念,運用虞永平教授的“全收獲”觀點,讓幼兒討論他們眼中“理想的菜園”,幼兒的觀察力、辨析力、想象力、創造力讓我們刮目相看。幼兒參與開發的“披薩花園”專室場,讓我們更加堅定“多放手”“更放手”的前瞻思想,《兒童行動方案》的運用,幫助老師理清了萌發主題活動的行進脈絡,將“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落實到教育行為中,使主題背景下的課程活動內容不斷生發,更加豐富。
幼兒園專室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了專室場活動與領域課程的融合。幼兒園專室場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創設適宜的專室場活動室能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使每位幼兒都能在寬松、愉悅、自由的環境中發揮自己無限的想象,更有利于促進他們多方面的發展。教師需以種植為切入點,尊重幼兒興趣,結合幼兒發展的核心素養,把握好課程的方向和價值,解決課程建設中雙主體的關系,從如何形成系統性的經驗積累入手,促成領域的融合,實現整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