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一日生活皆課程。”反思我任教的溧陽市東升實驗幼兒園的幼兒一日活動,生活環節除了保證孩子的安全,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外,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有沒有真正體現?最適宜的課程又在哪里?
我們以深入班級觀摩、問題收集、園部審議的方式重新審視我園一日生活。
園部實踐采用五步推進法。第一步:體驗式培訓。我們以體驗式培訓為主要方式,安排新教師進入骨干教師班級進行一日活動觀摩,在實踐中內化保教細則。
第二步:持續式觀摩。分管行政、保健室、骨干教師持續進班觀摩,同時結合修改《幼兒園一日活動保教細則》,對保教人員的分工、站位、行為做了修正和調整,使日常活動銜接更順暢。
第三步:放樣式推進。每個年級組推出改進力度大、優化效果明顯的班級,進行放樣,其他班級現場學習。
班級實踐分環節優化。因愛而設——入園環節:第一,個性化問好,讓幼兒感到被關注。小班以直觀性的照片影像,將孩子們的想法表達出來,或制成有趣的轉盤,增加每日問候的游戲趣味性。中大班的孩子們將集體討論的問候方式,并以簡筆畫的形式,張貼在教室門口,供小伙伴們每天自主選擇問候方式。
第二,科學簽到,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每個班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調整了簽到方式,小班以夾照片、插小紅旗、套手環等方式呈現,中大班幼兒更多的是自主記錄每天應到多少人,實到多少人,以及通過到勤率看哪些孩子到了,哪些孩子沒有到。把數學統計和社會教育融合起來,把簽到變得更有意義。
第三,觀察記錄,讓入園環節更有效。各班結合入園觀察記錄表對幼兒入園情況進行持續記錄,如今天孩子的入園情緒怎樣,問好是否主動,是否帶了帽子、水杯、汗巾,并進行階段性分析與小結,從幼兒的需要出發、從問題解決出發,提高觀察記錄的有效性。
用心支持——幼兒餐點環節:第一,正確洗手,把好第一道衛生關。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團討并邀請了保健教師為幼兒詳細講解、專業示范,教會孩子正確的洗手方式。第二,自主服務,讓幼兒做生活的主人。在觀察簡餐環節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包辦代替現象嚴重,在和幼兒討論后,我們建立值日生職責和方式:值日生做餐前準備,并變每天輪流做值日生為一周一換,與此同時,小班也從之前的集體簡餐轉變為自主簡餐,幼兒都能獨立完成得很好。第三,科學配餐,讓幼兒愛上午餐。在自主用餐的過程中,最顯著的問題就是幼兒挑食、偏食現象嚴重。
針對此現象,我們組織了調查。我們開展了系列課程,讓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了解制訂食譜時要考慮營養均衡,需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等。我們向幼兒發出倡議,讓他們把營養知識傳遞給家人。在餐前環節,每天輪流做“小小報餐員”,介紹食譜及食物的營養價值。這一舉措讓幼兒通過認知、時間等方式參與活動,從而從根本上接受健康飲食。
用心陪伴——幼兒午睡環節:《指南》指出,幼兒午睡一般應達到2 小時左右。可是幾乎每班都會有幾個孩子睡不著,有些幼兒不睡覺還會影響旁邊的幼兒。因此,我們對各班級幼兒的午睡率進行了跟蹤觀察與調整。第一,故事、音樂入睡法。第二,小驚喜激勵法。睡前,我們對幼兒說:“輕輕閉上眼睛,等你睡醒后,會有驚喜哦。”有時是手背上的一枚小印章,有時是一張熟睡的照片,幼兒在期待中自然入睡。第三,分離法。將容易入睡和晚睡幼兒的小床分開放置,避免干擾,也便于教師個別關注。第四,特殊幼兒的處理。《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提出,對于提前起床或不需要午睡幼兒,可以允許他們看書或安靜地游戲。
用心組織——離園環節:第一,整理儀表。小班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穿好外衣、提好褲子、檢查鞋子,教師檢查幼兒有無尿濕褲子、弄濕袖子等情況。對于中大班幼兒,教師引導他們學習整理儀表的方法,讓幼兒獨立整理,自查互查,同伴互助。第二,豐富形式。結合離園幾件事,幫助幼兒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讓幼兒參與離園活動中,或小組游戲,或集體分享,或講述故事,或制訂計劃,充分體現兒童本位思想。
通過對生活環節的觀察、調整與反思,教師對生活活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都蘊含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契機,要充分相信幼兒的學習能力,把更多的自主空間還給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