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關工委辦公室副主任 劉鵬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當前,青少年熱愛勞動是主流,但是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不容忽視。
勞動教育千條萬條,實踐養成是第一條。勞動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講,口頭上說,要引導青少年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工廠車間,在熱火朝天的生產和建設中培養勞動精神。只有親身體驗勞動的辛苦,創造勞動的價值,收獲勞動的喜悅,才能讓青少年真正懂得勞動精神,珍惜勞動成果;才能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
近年來,濱州市關工委高度重視培養青少年的勞動精神,在工作實踐中努力做到“三個結合”。
一是做好勞動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市關工委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等部門下發了《關于在全市青少年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意見》,對開展勞動教育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秉承“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育人理念,專門騰出5 畝土地,規劃了70 個菜畦,開辟了“南泥灣”實踐大課堂,劃分到“葉挺班”“瞿秋白班”等22 個班級。學校定期組織全體師生開展“南泥灣大生產”活動,翻地、拔草、栽種、施肥、覆膜、澆水全程參與,親身體驗了“農民”角色。
二是做好勞動教育與基地教育的結合。基地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陣地。市關工委近年來挖掘和命名了一批適合對青少年開展勞動教育的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如中國繩網文化體驗中心、胡集鎮冠銘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顧家老粗布市場……有的家長高興地說:“孩子到這些基地參觀勞動以后變化很大,鍛煉了身體,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回家以后都知道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了。”
三是做好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市關工委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引導家長鼓勵孩子在家學習做家務,從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小事做起,養成他們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的習慣。發揮五老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帶頭講家風,傳家風,讓孩子從小踐行崇尚勞動的家風,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五老時新春是全國勞模時傳祥的孫女,她結合親身經歷到學校講述時傳祥的先進事跡,廣泛弘揚“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凈”的崇高精神,學生們聽了以后深受感動。
下一步,濱州市關工委將積極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網絡,繼續深入推進勞動教育,努力讓勞動教育在中小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