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當前,上海市虹口區掀起了圍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的學習教育熱潮。除了“常規動作”,各街道還結合各自實際,開展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四史”學習教育活動。
在濱江邊、馬路邊聆聽“北外灘睜眼看世界”“國歌孕育”“國徽制作”“宋氏老宅”等紅色故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2020年5月18日,以“行走的黨課”和專題講座相結合的形式,北外灘街道開啟了“四史”學習教育第一講。
北外灘街道組織相關黨員先后來到國歌孕育地、遠東反戰會議舊址、國徽制作地、宋氏老宅、俄羅斯領事館、浦江飯店等地參觀,生動的現場講解讓大家充分感受到北外灘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邊走邊上課,身臨其境地了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到北外灘開發建設的不凡歷程。作為一名街道干部,應當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對自己肩負的使命有更直觀的認識,為打造北外灘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桿貢獻自己的力量。”北外灘街道黨建辦主任楊琳有感而發地說道。
北外灘街道還將把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作為“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推動黨員領導干部帶動廣大黨員、干部加強學習;提出“四史”學習教育要做到“六個一”,全體黨員、干部讀一套必修書目、看一場電影黨課、進行一次實地學習,各基層黨組織參加一次“四史”知識競賽,街道黨工委委員、各基層黨組織書記上一次專題黨課,全體黨員談一次學習體會;同時,要鼓勵黨務干部、黨員撰寫、講授、錄制“四史”微黨課,開展“講黨課、聽黨課、評黨課”活動。
四川北路街道在各居民區建起了家門口的“四史”學堂。街道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市民驛站黨群服務站、居民區黨群服務站與街區黨群服務站的升級建設,與家門口的“四史”學堂同規劃、同構建,重點在山一、山二、山三等“茶香、書香、花香”于一體的“三香弄堂”黨建引領下的里弄共治平臺中形成系統的學習安排、各類書單、課程菜單、資源清單、任務要求,將這些居民區黨群服務站逐步打造為主題突出、內涵豐富、具有原貌的“四史”學堂和堅守初心奮發作為的社區議事共治場所。
四川北路街道轄區內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街道整合了57處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川聯”紅色路線的優化設計,挖掘社區內的海派建筑、石庫門里弄、歷史文化風貌區內的紅色人物、紅色基因、紅色故事,策劃升級“走街川巷——一幅紅色黨建地圖”,不僅標注出區域內的紅色文化點位,并且進一步將地區內的各類黨群服務陣地、網格黨建體系注入地圖之中,形成紅色資源、黨群服務、公共文化相互對接的新時尚。
此外,街道還借助區委黨校、四大紀念館、海派文化中心、左聯會址紀念館等豐富的資源,推出“海上初心——行走中的黨課”“川域青流——青年黨員講好紅色故事”“川晶秀儷——向文化名人學習家風”“紅色文化與歷史建筑文韻相冊”等全新的黨建工作項目,以新的項目賦予紅色路線新的內涵。
廣中路街道在“四史”學習教育中發揮區域化黨建平臺作用,與區域化黨建成員單位開展聯組學習;充分運用合作高校、思政智庫和講師團的教師課程資源,進一步拓展“四史”學習形式和內容。
5月25日,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黨委與廣中路街道黨工委在商學院黨員活動室共同開展聯組學習,通過回顧上海浦東發展歷程,進一步增強了黨員對初心使命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聯組學習中的專題講座還通過虹口融媒體平臺進行了網絡直播,來自上海財經大學和虹口區的2000多名黨員共同收看了直播課程。
廣中路街道工作人員介紹,本次聯組學習是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黨委和街道黨工委深化區域化黨建聯建的又一舉措。以此為契機,財大商學院與廣中路街道將拓展共建空間,以更富創意的舉措促進高校和街道社區黨建區域化建設,不斷完善“共建、共創、共享、共贏”的區域化黨建格局,推動雙方事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下一步,廣中路街道還將推動虎撲文化“向黨學習”黨建項目開辟學習討論板塊,聯合高頓教育開發“四史”微課程等舉措,以互聯網企業黨建助力“四史”學習教育,以豐富多彩的云端資源和多樣的交互式體驗,打造優質線上“四史”學習品牌。
曲陽路街道在“四史”學習教育中,結合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認真總結運用主題教育的成功經驗,成立“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并形成工作任務清單、學習資源清單,有效加強業務指導和工作督導,做實“四史”學習教育的載體和抓手,助力“四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有效推進。
5月22日,曲陽路街道邀請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主任王佩軍圍繞“傳承和弘揚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價值基因”主題,進行“四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正式按下了街道“四史”學習教育的“開始鍵”。
為推進“四史”學習教育的縱深度,曲陽街道挖掘社區內外豐富的紅色資源,著力打造“六個一”學習項目,即組建一支故事團、打造一系列精品黨課、樹立一批先進人物、組織一系列學習交流活動、舉辦一場知識競賽、發布一批學習成果,通過線上學和線下學相結合,計劃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員學習教育活動,確保線上課程熱度不減,線下活動精彩不斷,增強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切實推動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