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最短的一次政府工作報告。與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相比,在有限的篇幅之內,許多核心要點表述的調整直觀反映出下一階段我國各項工作部署的變化。今年的報告也提出許多“新提法”。
/2020年/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我們有獨特政治和制度優勢、雄厚經濟基礎、巨大市場潛力,億萬人民勤勞智慧。
/2019年/
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復雜更嚴峻,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準備。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干勁不能松懈。
/2020年/
財政、貨幣和投資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穩就業。努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各地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
/2019年/
今年城鎮新增就業要在實現預期目標的基礎上,力爭達到近幾年的實際規模,既保障城鎮勞動力就業,也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留出空間。
/2020年/
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
/2019年/
赤字率擬按2.8%安排,比2018年預算高0.2個百分點;財政赤字2.76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83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9300億元。
/2020年/
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
/2019年/
普惠型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
/2020年/
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
/2019年/
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滿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
/2020年/
我國內需潛力大,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
/2019年/
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穩定國內有效需求,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2020年/
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堅持現行脫貧標準,強化扶貧舉措落實,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健全和執行好返貧人口監測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2019年/
精準脫貧要堅持現行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攻堅力度,提高脫貧質量。
/2020年/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2019年/
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促進外貿穩中提質。
/2020年/
面對困難,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群眾關切的事情要努力辦好。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2019年/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政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
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要看到,無論是保住就業民生、實現脫貧目標,還是防范化解風險,都要有經濟增長支撐,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
廣大干部應臨難不避、實干為要,凝心聚力抓發展、保民生。只要我們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奮力前行,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