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志華 朱麗晶 李楠楠

時為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副局長李東洲與白酒企業相關負責人討論整改方案
在2015 年12 月16 日召開的深入開展白酒制造企業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上,時任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東洲說:“白酒制造行業是存在著高度危險的工業企業,也是對工業行業安全監管的一個重點。經前期充分的準備工作,結合北京市白酒制造企業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組織開展白酒制造企業的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防止酒企事故的發生,確保首都安全。”
2016 年至2018 年,全北京市白酒制造企業進行了三年的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行動。2018 年,原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要求各區安全監管局做好隱患治理收尾工作,督促各區白酒制造企業完成驗收檢查工作。2019 年4 月起,對全市白酒制造企業組織開展“回頭看”檢查行動。2020 年8 月3 日,按照白酒制造企業的隱患治理經驗,北京市已經著手開展其他酒品的隱患治理工作。
從2016 年到2020 年,從白酒企業到葡萄酒企業,這其中,有多少家白酒制造企業整改成功?經過整改后的白酒制造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得到了哪些提升?下一步,葡萄酒制造企業隱患治理工作將如何進行?為了解開這些疑問,近日,本刊記者對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李東洲進行了專訪。
記者(以下簡稱“記”):請您介紹一下,開展白酒制造企業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的背景是什么?在為期三年的專項行動開展之前,白酒制造企業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李東洲(以下簡稱“李”):近些年,白酒制造企業事故頻發,如2006 年,湖北省荊州市一點醇酒業公司,因工人違章操作,儲酒罐發生爆炸,造成3 人死亡。白酒的濃度在38 度以上,閃點為28 ℃,火災危險性是甲類,應當引起制造企業及安全監管部門的重視。我們作為安全監管部門,意識到白酒行業安全隱患問題亟需解決,在2016 年之前,就在醞釀如何開展隱患整治行動,同時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下達《關于開展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綜合督查的通知》(安委辦明電〔2015〕21號),北京市也依照工作要求,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當時,除了檢查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之外,把工業也列為重點檢查方向。而在工業中,白酒制造企業比較特殊,問題比較嚴重。這就促動了白酒制造企業安全隱患整改行動的啟動。
2015 年,原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組織領導及專家,對大興、順義、懷柔等區的8 家白酒企業進行安全檢查,共查出隱患問題142 項,發現白酒制造企業普遍存在3 點問題:一是安全意識不高,對安全生產重視不夠。二是有關酒廠設計規范標準落實不到位。三是相關部門監督檢查不到位,監管工作存在盲區。具體集中在廠區設計不合理、消防設施不齊全、應急措施不到位、通風系統及疏散通道不合規范等方面。基于這種情況,原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決定在全市開展為期3 年的白酒企業的專項整治工作。
記:請您介紹下,開展專項行動的思路和目標是怎樣的?主要整改內容和工作規劃是什么?為什么3 年后還要“回頭看”?
李:開展這項工作的思路,是想通過安全隱患整改,增強企業對安全風險的認識,并且學習、掌握、落實相關國家標準規范,以改善提高安全生產的條件。最終通過專項行動,達到治理整改一批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取締關閉一批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企業,疏解轉移一批主動調整退出的企業,促進北京市白酒制造企業安全健康發展。
對于白酒制造企業整改的方向和內容,是通過前期對全市白酒制造企業進行安全排查,總結得出的。在白酒制造企業廠區中,有3 個主要的風險點,是儲罐區、調酒車間和灌裝車間。經過安全排查發現,很多企業的廠房、儲罐區和酒庫的安全間距不符合安全規范要求,沒有意識到白酒易燃易爆的可能性,在生產工藝和儲存設備中沒有防火防爆設計;廠區布局不合理,防火間距不符合標準規范要求;廠區的消防系統和消防設施不完備,滅火系統設置不符合規范要求;安全監控系統不完善,通風設備設施、電氣設施和防雷、防靜電設施不符合相關技術要求;還有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分類及耐火等級劃分不清。
這些排查出的隱患問題,對企業本身來說,想要獨自進行整改,技術難度太大。為此,原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對專項行動進行規范,確保整改工作的有序進行。
首先,在工作開展初期,原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組織專家編寫《北京市白酒制造企業安全隱患治理技術指導書》(以下簡稱《指導書》),明確了隱患治理的工作程序、治理依據、技術要求、整改措施等。加強對區局安全監管人員、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安全負責人和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的安全培訓。
其次,是安全隱患整改。這是任務最重、時間最長,也是投入最多的階段。對白酒制造企業進行隱患排查,依據《指導書》的具體內容,嚴格遵照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694-2011《酒廠設計防火規范》、AQ/T 7006-2012《白酒企業安全管理規范》等技術標準,聘請行業領域方面的專家或具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制定隱患治理工作方案。方案由專家組評審通過后,才可開展隱患整改工作。企業需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施工單位,嚴格按照隱患整改工程設計方案以及相關施工技術標準施工建設。并且,企業要制定隱患整改工作計劃,保證整改進度。北京市、區安全監督管理局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隱患治理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調度和檢查,指導督促企業落實好各項安全措施,確保施工期間安全。
最后,企業完成隱患整改,北京市、區應急管理局組織相關專家,對企業的隱患整改情況進行全面驗收。
2019 年4 月起,北京市應急管理局開展“回頭看”檢查行動。通過此項行動,督促企業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引導通過治理驗收、恢復正常生產的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幫助建立起企業員工全員參與、崗位操作行為規范、設備設施本質安全、安全績效持續改進的系統化安全管理體系,持續推動安全生產水平提高。
記:請問,在開展專項行動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為此作出了哪些工作與努力?怎樣確保整改工作的有效實施?
李:在專項行動開展過程中,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概括起來有4 點。一是認識問題。雖然幾乎所有的白酒制造企業都存在工藝布局不合理,防火間距不足,消防設施嚴重缺失,缺乏必要的防火、防爆、通風、監控、防雷等安全措施,但是由于長久以來從未發生過事故,企業對是否有必要整改尚存疑問。二是手續問題。如整改過程中,涉及部分規劃審批問題,手續復雜,審批難度大,企業存在畏難情緒。三是整改工程復雜,有些甚至需要停產以完成整改,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四是工程持續時間長,資金投入大,企業面臨資金壓力。

時為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副局長李東洲(右二)到白酒企業檢查
為此,當時的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多次組織召開座談會,與企業面對面地講規范、講標準、講要求,指出企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并給出整改意見,幫助企業分析整改工作對企業發展的實際意義。在改造過程中,北京市、區多部門共同組織座談會,進行協調溝通,以保證企業在改造過程中,可以順利進行。
為確保白酒制造企業隱患整改工作的有效實施,我提出從7 個方面,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好。
第一,加強領導。對專項行動的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領導要具體抓落實。要明確具體的責任科室和人員,制定完備的工作方案,及時協調整改過程中企業出現的問題。
第二,強化培訓。對《指導書》及相關標準組織專家進行專門的培訓,建立答疑平臺,能夠及時的解答在工作過程中的問題。
第三,嚴格程序。《指導書》里列出了完整的工作程序,在整改過程中,嚴格落實程序,程序是保證工作效果的重要前提。
第四,保證安全。整改過程中,發生問題的風險是很大的。在培訓學習《指導書》的同時,增加AQ/T 3034-2010《化工企業工藝安全管理實施導則》的學習,其中變更管理和承包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兩條知識。
第五,密切配合。整改工作會牽扯到各個部門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各區政府積極主動地和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和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密切的配合。
第六,做好統籌。統籌的核心是調度、支持協調,這項工作的工作量大,難度也很大。在整改過程中會不斷地出現一些問題,我們應及時發現問題,積極主動地幫助各個區協調解決問題。尤其要用好工作通報、約談、專項督辦等工作手段,切實地把工作抓實。
第七,組織專家組,定期進行研究,提出新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指導書》的相關內容,為地方標準做好重要準備。
通過這些,對整改工作的各個細節抓出實效,確保整改工作穩步進行。
記:經過3 年的努力,北京市白酒制造企業事故隱患治理專項行動的成效如何?
李:北京市白酒制造企業經過3 年專項行動,整改效果明顯,重點隱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但對于安全隱患中的細節整改工作仍在不斷進行中。截止到2019 年年底,企業共計投入隱患治理資金5 億多元,26 家企業完成了隱患整改,17 家企業因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已停產或疏解退出。
經過整改后的企業,在本質安全水平上有著明顯提升,強化企業形象,其經濟效益也有著巨大的提升,具體體現在4 點:
一是企業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在整改過程中,白酒制造企業共計增加安全裝置3 870 個,改造電氣設備5 963 處,極大地消除了白酒制造企業的事故隱患,提高了企業實時監測、態勢感知、風險研判和應急處置的水平,確保了企業的安全運營。
二是工業領域事故風險有效降低。企業加大安全投入,采取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全面實施隱患排查治理,并通過了安全生產驗收評價。期間共計整改較大隱患1 035 項,有效降低了事故風險,提升了城市運行安全水平。
三是工業產業布局得到合理優化。專項行動期間,26 家企業加快實現了安全改造升級,提高了工藝及安全裝備科技水平。同時促使隱患突出、工藝落后、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企業停產關閉,為營造良好的企業營商環境,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疏整促”安全監管作用凸顯。結合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協調有關部門完善企業退出政策,引導不具備隱患整改條件的17 家企業停產退出。
記:白酒制造企業隱患治理專項行動可為其他行業的隱患治理提供哪些有益借鑒?下一步,如何推進葡萄酒制造企業隱患治理工作?
李:北京白酒制造企業的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行動為全國白酒制造企業安全隱患治理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時,也為其他酒類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指導作用。
總結一下,有4 點經驗可以借鑒。第一,以強有力的法規為支撐。無論何種隱患治理工作,都要以法規標準為依據、為支撐,依法行政,依規行事。第二,以強有力的技術為支持。隱患治理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精細化的專業指導,精準助力企業整治隱患。第三,以強有力的統籌、協調、調度能力為依托,確保整改全過程順暢、高效。第四,以強有力的手段為保障,如借助法治、行政、宣傳等手段,推動隱患整改工作落地,成效顯著。
對于如何推進葡萄酒制造企業隱患治理工作,我認為,首先需要充分認識葡萄酒制造企業客觀存在的安全風險,深入調研,完善措施,確保首都安全生產萬無一失;其次,推進葡萄酒企業隱患治理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安全監管工作要以服務促管理,積極為企業提供安全指導服務,為葡萄酒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最后,開展調研工作,充分考慮酒莊型葡萄酒企業的實際特點,進一步完善葡萄酒企業隱患治理標準和措施,認真分析難點重點問題,嚴格標準,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切實提升葡萄酒制造企業的本質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