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大成 高宏 張占庭 馬獻軍 李興隆
本文通過對我國現行GB 672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結合國際通用做法與我國現狀,給出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經濟損失的費用項目和計算方法。該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確保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經濟損失費用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我國和世界的實踐都說明,為預防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進行的投入,遠遠少于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這也是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投入的動力。因此,確定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的經濟損失,是確保安全生產投入適當、企業完善安全管理的基礎內容。
我 國 于1986 年 發 布 了GB 672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以下簡稱“GB 6721—86”),該標準狀態至今仍為現行。在該標準發布時,《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法規還沒有發布。

江蘇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救援現場 新華社 李博/攝
2004 年,《工傷保險條例》開始施行,2010 年12 月8 日修訂后,自2011 年1 月1 日起施行。國家標準GB/T 16180—1996《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于1996 年發布,修訂后于2015 年1 月1 日開始施行。這些相關文件的發布,使得我國全面實行工傷保險的條件已經成熟。2017 年,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保監會、財政部發布了《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安監總辦〔2017〕140 號),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與工傷保險,成為了我國目前企業參加的重要保險種類。
還有,對于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經濟損失的統計,國際上普遍的做法,是將保險費用作為直接費用,此外的費用為間接費用。這樣做,“公司估算其事故費用的數據會具有合理的準確性”[引自《工業生產事故預防手冊(第八版)》,美國全美安全理事會(NSC)]。
另外,與1986 年相比,我國市場經濟更加規范。因此,在我國使用保險費用和非保險費用的分類,來進行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經濟損失統計已經時機成熟。
此外,現行標準GB 6721—86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費用項目不全。例如,事故經濟損失包括多種非生產性質的工資,GB 6721—86 中只有受傷害者歇工工資一項。
二是費用項目的說明不具體,容易出現重復計算。例如,在其“2.2.4 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中,賠償費用與“2.1 人身傷亡后所支出的費用”“2.3 財產損失價值”“3.3資源損失價值”之間,容易出現重復計算。
三是“3.2 工作損失價值”存在概念上的錯誤。“3.2工作損失價值”,是按照GB 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的表定天數確定的一起事故的損失工作日數,乘以企業上年度平均每人每天的稅金加利潤。
在標準的“編制說明”中,對“工作損失價值”有如下說明:“職工受傷或死亡而不能繼續工作或改為從事較輕的簡單工作,就經濟效果講,被傷害職工就不能繼續為國家和社會創造物質財富或者少創造物質財富,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稅金和利潤之和是勞動者超出必要勞動時間所創造的那部分價值,是職工在一定時期內為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純收入,具體表現為企業銷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額。因而用稅金加利潤進行計算,就如實地反映了被傷害職工因工作損失少為國家和社會創造的價值……”
應當指出:企業事故經濟損失與國家事故經濟損失不能混同。企業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不應涉及國家事故經濟損失。
“工作損失價值”不能反映被傷害職工“少為國家和社會創造的價值”。在市場經濟社會,國家的經濟損失不等于企業經濟損失的代數和。在市場經濟中,甲企業的稅金和利潤損失可能被乙企業得到,而國家不受損失。
最后,就計算公式本身來說,企業上年度平均每人每天的稅金加利潤,是按照實際數據計算出來的,而一起事故的損失工作日數,是按照GB 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的表定天數確定的,這樣計算會造成很大的偏差。
就我國目前的現狀而言,很多企業不統計間接損失。直接損失中,工傷保險費用遵照《工傷保險條例》執行,企業自愿給予受傷害者及其家庭的補助計入直接損失。統計間接損失的,不計“非生產性質的工資”。
綜上,鑒于目前我國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經濟損失統計的標準與應用現狀,筆者將在本文給出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經濟損失的費用項目和計算方法,以供參考與使用。在本文中,“時間費用”指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非生產性質活動的報酬。
包含工傷保險費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費用;其他相關保險費用。其計算按照保險公司的通知單。
第一,企業支付的醫療、補助和其他費用。
①急救費用,包括急救物資費用+急救護理者(非企業人員)報酬。
②運送受傷害者去企業外醫療處理的交通費用,包括出租車、急救車等的費用及企業車輛的費用。
③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食宿費用,指未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情況。
④企業承擔的企業外醫療費用,指不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或治療費用不符合關于工傷保險的診療項目目錄、藥品目錄、住院服務標準的情況。
⑤停工留薪期內的生活護理費,指受傷害者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護理的情況。
⑥《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評殘后退出工作崗位的相關費用。
與傷殘等級相應的下列費用:基本醫療保險費(傷殘一至四級,以傷殘津貼為基數);傷殘津貼(傷殘五、六級,單位難以安排工作時)(傷殘津貼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五、六級,單位難以安排工作時);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傷殘五、六級,工傷職工本人提出并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時;傷殘七至十級,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時)。
⑦企業自愿付給受傷害者及其家庭的補助金,根據實際情況統計。
⑧其他費用,指企業支付的上述幾項之外的費用,如葬禮補助、探望費等,也包括《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因工外出或搶險救災而下落不明者2 個月工資(當月起)。
第二,非生產性質的工資。
受傷害者:
①受傷害當天的時間費用,即傷害當天損失的時間×企業支付的單位時間工資額。
②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福利,即停工留薪期付酬的時間×企業支付的單位時間工資額。特別說明,此項費用,在評定傷殘等級(達到至少十級)后或暫時性喪失勞動能力者返工后停發。
③返回工作后因看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時間費用,即(返工后占用工作時間去看病的時間+其他損失而被付酬的時間)×企業支付的單位時間工資額。其中,返工后占用工作時間去看病的時間=次數×平均每次所用時間。
其他人員:
①救助、圍觀、護理等損失的時間費用,即因救助、圍觀、護理等而損失時間的人數×平均每人損失的時間×平均每人單位時間的工資。
②事故發生后為恢復、整理、復工花費的時間費用,即正常工作時間非管理者的時間費用,以及所有人員(含管理者)的加班費用。正常工作時間的非管理者人數×平均每人損失的時間×平均每人單位時間的工資+所有人員(含管理者)的加班費用。
特別說明,管理者包括企業領導、相關職能部門人員、車間主任等。
③事故調查和處理工作中涉及的時間費用,即事故調查和處理工作中涉及的非管理者人數×平均每人損失的時間×平均每人單位時間的工資。
第三,財產損失費用。
①建筑物、機械、裝置、器具、護具等的修復費用,即材料/備件/消耗物品的費用+能耗費用+聘用外部人員費用+購/租設備或場地費用+恢復原位的費用+聘用外部人員時涉及的本企業人員的管理工作時間費用。
②建筑物、機械、裝置、器具、護具等不能再繼續使用時的損失費用,即固定資產:凈值-殘值+清理(含拆除)費用-變價收入;非固定資產:重置完全價值×(1-折舊率×已使用年限)×損毀率+清理(含拆除)費用-變價收入。
特別說明,折舊率=規定使用年限的倒數,損毀率由技術人員估定;若上式中括號內的值小于20%,按20%計。
③原材料、燃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損失費用,即成品、半成品、在制品,成本-殘值+清理費用-變價收入。
特別說明,半成品如是外購的,“成本”即為購入價。
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包裝材料:賬面值-殘值+清理費用-變價收入。
特別說明,如系外購,“賬面值”即為購入價。
如果原材料全部損失掉,相應的損失額等于替代的新材料的費用。
④其他物的損失費用
根據實際情況計算。
特別說明,財產損失費用中,凡在相關保險費中已計的不再計算。
第四,生產損失費用。
①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停產或減產的損失,即按生產計劃核定的單位時間減少的產品量×單位產品的利潤×產量減少的時間+停產造成的生產線下游或上游的接續損失。
特別說明,接續損失可能包括能耗、原材料等的消耗、人工時間費用等。
②為彌補減產而多負擔的支出,即人工費用(如加班)+額外服務費用(照明、供熱、清潔等)+其他相關費用。
③因未完成合同而支付的延期費等費用。
④受傷害工人返崗后,能力下降或轉輕度工作造成的工資損失,為能力下降或轉輕度工作的時間×受傷害者單位時間工資之差,即:能力下降或轉輕度工作導致的產量減少的時間×受傷害者單位時間工資×(1-此期間產量占正常產量的平均百分比)。
特別說明,可通過將上式中的括號換成“能力下降的百分數”進行估算,“能力下降的百分數”可從GB/T 15499—1995《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標準》獲得。
⑤新替換的工人能力不足造成的工資損失,如替換者工資=原受傷害者工資,則工資損失=替換者產量低于正常產量的時間×單位時間工資×(1-此期間替換者產量占正常產量的百分比)。如替換者工資<原受傷害者工資,則工資損失=上式-替換者產量低于正常產量的時間×工資差額。
第五,其他有關費用。
①替換受傷害者的工人的雇用費,包括選拔、體檢、廣告、個人配備等費用。
②替換受傷害者的工人的培訓費,即企業支付外部培訓部門的培訓費+企業內部培訓時間×企業內部培訓者平均單位時間工資額。
③罰款,此處特別說明,已計入“因未完成合同而支付的延期費等費用”的,不要再計。
④與訴訟有關的費用,指與本次事故有關的訴訟費用。
⑤清除環境污染的費用,指清除本次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的費用。
⑥其他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而由企業負擔的費用,指所有上述項目中未計的費用,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例如,支付給企業外人員的應急救援費用、技術鑒定費用;對外接待費;因負有民事責任對受害者給予的經濟賠償;本次事故導致的勞動關系對抗造成的損失費用等。
管理時間損失包括:企業領導、車間主任、工段長等花在事故現場搶救、事故調查處理和生產恢復、生產重組工作上的時間;有關職能部門人員在事故現場搶救、事故調查處理、對外界的聯系等項工作中的時間。
管理時間費用是否計入事故經濟損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安全管理是管理者的分內職責,如同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財政管理等一樣,因此不計入。
對于某些企業,如化工企業、使用自動傳輸機械的金屬工業企業,停產造成生產線下游或上游的接續損失較大,包括能耗、原材料等的消耗、人工時間費用等,根據實際情況計算或估算。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傷殘一到四級退出工作崗位。傷殘五到十級的能力下降百分數的確定:損失工作日數通過GB/T 15499—1995《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標準》確定,然后除以6 000。
本文的方法也適用于企業職業病經濟損失統計。
本文提出的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經濟損失費用的統計方法,借鑒了國際勞工局及若干工業化國家所倡導的方法,并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密切結合了我國相關法規的規定。
因此,該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確保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經濟損失費用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本方法也有益于新的相關國家標準的制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