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王 蕾 王勝丹
“塔材沒有生銹的跡象,導線沒有斷股,金具無可見缺陷。”10月14日,在輸電線路智能巡檢新技術應用實驗室,國網濮陽供電公司無人機班組成員正通過電子屏幕觀看無人機傳來的清晰圖像,對220千伏倉頓線進行隱患排查。
輸電線路智能巡檢新技術應用實驗室成立于2017年,是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在市公司設置的6個實驗室之一。三年來,實驗室立足于輸電運檢專業,以智能巡檢新技術應用和研發為基礎,以“生產輔助、科技研發、成果推廣”為重點,探索建立“直升機+無人機+人工”立體協同巡檢智能管控平臺。其間,不僅組建全省唯一掛牌的無人機班組,而且逐步實現無人機巡檢點云智能分析、巡檢缺陷隱患自主分析、巡檢設備智能管理等目標。這意味著該公司輸電線路智能巡檢進入了新階段。
“各位吊車司機請注意,上方有220千伏高壓線,施工時請小心操作,保持安全距離,遠離高壓線!”10月16日,巡視到范輝高速施工現場時,國網濮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無人機向吊車司機喊話,提醒其注意安全。
以往按照輸電線路巡檢計劃進行巡視時,受高壓線路點多、線長、面廣、塔基高等影響,巡線人員巡檢盲點多、消耗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且高壓線路登塔作業危險系數高,嚴重影響巡檢作業效能。國網濮陽供電公司無人機巡線工作起步較早,無人機班組成立之初,包攬了220千伏及以上線路的巡視任務,不僅大大降低了巡線成本,提高了巡檢的精度和效率,而且還能實現人機交叉巡檢狀態下的優勢互補。
“這張是無人機拍攝的隱患圖片,能清晰地看到這里銷子脫落的情況,這是人工巡視無法實現的。”無人機班班長李玉偉介紹,無人機攝航系統具有經濟、便捷、高效、高分辨率等特點,可近距離無死角、零盲區圍繞桿塔360度巡視,及時發現螺絲松動、線夾銹蝕、金具損壞等缺陷,輔助開展精準檢修作業,從而提高桿塔本體檢修質量。“2019年5月底,我們用了3個半月的時間,利用無人機將轄區內全長800多千米的220千伏線路全部巡視了一遍,采集了2400多基桿塔的三維信息坐標,共計發現各類缺陷1670多處,隱患點260多處,通過及時整改,極大地提高了輸電線路運行安全可靠性。”
如今,國網濮陽供電公司利用固定翼飛機和多旋翼無人機交叉巡視,實現了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全覆蓋,建立了濮陽電網三跨地段線路數字化三維影像檔案,不斷推進線路精益化管理。
“原來每人每天登桿檢查可以巡視5基,現在利用無人機每天可以巡視60基,工作效率提升了12倍。”李玉偉說,無人機班組制訂專項巡檢方案,明確巡檢作業標準流程,編制標準化作業指導書,以每基桿塔為點,繪制飛行航線,使用無人機自主飛行,開啟智能巡檢模式,對輸電線路進行桿塔逐基巡視、拍照,確保及時發現隱患,保障線路運行安全。
“接下來,我們將結合工作內容,研發無人機在輸電線路巡檢中的創新應用,完善線路及桿塔坐標校正,充分發揮無人機在線路巡檢中的作用,提升線路運維水平。”李玉偉說。
10月1日,國慶假期第一天,輸電線路智能巡檢新技術應用實驗室負責人盛從兵和同事李紅璽正在110千伏澶樓線對新研發的成果進行現場試驗。
“這是輸電線路桿塔接地電阻便攜式免解線測量裝置,有了它,不僅能實時在線監測電阻數據,提前預警接地異常,提高巡檢人員工作效率,而且還能有效應對惡劣巡檢環境,降低測量成本,消除巡檢安全隱患,這可是國內首創。”盛從兵介紹說。

對新入職員工進行培訓。
在創新達人盛從兵的帶領下,實驗室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創造新成績,不僅承擔的科技項目多次榮獲全國電力行業一等獎、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而且20項發明專利也先后應用于輸電專業實際工作,大大方便了基層輸電專業人員。
近期,作為實驗室創新小組之一的網絡通信(新起點)創新團隊正在研發在線監測警示裝置,目前已完成攝像頭調通程序,單片機也實現了控制警示燈閃爍和蜂鳴器發聲。團隊成員楊琳說,該裝置在保持原有監測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提前預警功能,如有超高車輛經過,裝置會發出警示聲,提醒司機小心通過,避免觸碰線路。“盛主任建議使用新型節能元器件,較之前節省成本60%。我們會加快試驗,爭取早日應用。”
與此同時,手持式電場測量儀器、基于無人機技術的循環廣播宣傳裝置、輸電線路避雷器動作次數無線監測裝置等新成果陸續被研發應用,助力電網運維工作順利開展,全方位守護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在這擺上幾把椅子,再布置一下就成了。”10月16日,盛從兵在安排“老師傅講堂”準備工作。從11月開始,該公司領導、技師勞模等都將作為“老師傅”,每周開設講堂,向青年員工授課,這也是實驗室培育專業人才的一種方式。
實驗室在加強科技研發的同時,注重對成員的培養,不僅打造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無人機巡檢基地,還與重慶大學、武漢大學簽訂合作協議,為成員提供實習場所,強化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并行。
實驗室根據專業成立6個創新小組,由6至8名各級專家、業務骨干組成,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和項目研發,推動公司各類人才快速成長。10月底,輸電運檢創新小組成員胡永輝學成歸來,作為國網濮陽供電公司首位持有無人機教練證的老師,對基層人員開展現場培訓。
“無人機應用已經成為大趨勢,廣大年輕員工對此有熱情有興趣,公司現在有14人持有飛行證,計劃明年多培養一些飛行員,增強智能巡檢隊伍力量。”盛從兵說,未來三年,實驗室將堅持“人才強室”戰略,每年定制培養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高水平人才2名以上,現場高級技術人員10名以上,培訓市、縣局輸配電運維專業技術人員3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