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些中學生極度沉迷網絡游戲,發展為厭學、逃學行為,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調查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網民數量日益攀升,類似“孩子打賞主播數萬元”“學生沉迷手機游戲,一個半月花光母親一年積蓄”等新聞并不少見。
中學生沉迷網絡現象的背后,暴露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影響中學生沉迷網絡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很少進行親子活動、家長缺乏正確使用網絡的常識、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因此,家長作為孩子成長歷程的第一責任人,必須依靠親情的力量,切實做好青少年沉迷網絡的教育引導工作,積極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源頭上高度關注,科學教化,真正給青少年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只有這樣,中學生才能在網絡時代健康快樂地成長。
首先,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塑造孩子的良好個性。
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要為孩子預留出定量的時間陪伴與關愛孩子,搭建好與孩子之間的心靈之橋,讓孩子在自己的親情陪伴中獲得安全感、幸福感,使孩子在愉悅中健康成長,不再追求網絡游戲的精神刺激。
家長要智慧地讓孩子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豐富孩子的閑暇時光。通過和孩子共參與、共體驗,使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活動中,家長要為孩子鼓勁,為孩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讓孩子內心感到莫大的安慰,讓孩子在技巧上獲得指引、精神上得到鼓勵、生活上得到照顧、行動上獲得動力源泉。家長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和一個善于思考的大腦,及時為孩子診脈,想方設法為孩子排除成長中的障礙,培養孩子樂觀自信的性格,掌握走進孩子心靈的策略,為孩子塑造趨于完美的人格。
其次,家長要科學看待網絡,不盲目抗拒網絡。
“互聯網+”時代要求家長要成為集知識與能力于一身的智慧型家長。家長要懂得網絡的科學、高效與便捷,引導孩子理性上網,讓孩子的網絡活動可控。對孩子上網進行科學的嚴格管理,使孩子正確認識網絡,既能從網絡中學習有益的知識,促進成長,又能甄別網絡的利與弊,消除網絡游戲的不利影響。增強孩子上網的自律意識,使孩子具備良好的網絡素養,讓孩子懂得如何合理利用網絡,充分享受網絡資源寶庫,為自己的健康成長搭建起一個個舞臺。家長還要善于對孩子早期的沉迷網絡行為進行識別和干預。
同時,家長自身要具備良好的網絡素養,給孩子做表率。家長要從多方面為中學生創造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使中學生既能享受到優質的網絡資源,又不被網絡游戲所毒害。
再次,家長要善于彎下身子關愛孩子,切忌簡單粗暴式教育。
家長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關注孩子的學習與精神狀態,透過現象,分析他們的思想和心理,真正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成為孩子的貼心人。因為只有與孩子的心靈之間沒有隔閡,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才會是有效的,孩子才會聽家長的話,并與自己敞開心扉地溝通與交流。
家長要用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引領孩子,用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培養孩子,讓孩子在家庭的和諧氛圍中身心健康成長。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并最大限度地加以培植,使之潛能盡情發揮出來,使孩子成長得更加優秀。
家長要善于彎下身子,耐心地引導孩子、真誠地鼓勵孩子,讓孩子從內心真正體會到家長關愛自己,并轉化為感恩家長的動力,越發積極努力地提高自己。家長對孩子的尊重、信任、理解和關愛,能促使孩子更加自愛、自重。
最后,父親千萬不要缺位家庭教育。
父親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敗與父親的參與密切相關。偉大的母愛和深厚的父愛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孩子只有同時享受到父母雙方的愛,才會是陽光型的孩子。
可是目前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人們往往忽視父親的教育價值。實際上,父親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所以父親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教育孩子,對待孩子要寬嚴有度,愛在其中。父親要時刻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進步,讓孩子感受到父愛的深厚,用父愛去開啟孩子的心智。
父親絕不能對犯了錯誤的孩子嚴懲,壓抑孩子的個性。孩子犯錯誤是非常正常的,孩子本就應該在錯誤中逐漸成長。同時,如果父親對孩子采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漠視孩子的感受,缺乏與孩子的互動與交流,會讓孩子絲毫體會不到父親關愛自己,孩子內心會是灰暗的,無法健康成長。一個負責任的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應該親力親為地打動孩子,以求真務實的精神熏陶孩子,以智慧的方法引領孩子,以厚重的父愛溫暖孩子。
網絡時代,更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多下功夫,認真了解孩子,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試想,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夠真正從孩子的終身發展出發,真正從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中抓起,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學生一定會從沉迷網絡中解脫出來,成為一個陽光向上的新時代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