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超
錦州市牢固樹立“全域黨建”理念,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深入實施“五個一”工程,為建設遼西區域中心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好“一盤棋”,建立城市基層黨建領導新機制。堅持四級聯動,共同發力,全市上下形成“一盤棋”。市級層面,成立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市委常委和政府副市長雙組長包區、區委書記雙月調度會、專項督導等制度。制定了《關于全面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的實施意見》“1+6”文件,召開了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會議,對城市基層黨建進行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區級層面,建立黨建聯席會,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開展工作交流。街道層面,建立共駐共建委員會,調動各方力量,抓好城市基層黨建任務落實。社區層面,建立社區共建議事會,落實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商討社區內黨建、民生、綜治、城市管理等事項。通過健全四級聯動體系,推動整個城市基層黨建高效運轉。
聚到“一張桌”,構建城市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堅持區域聯合、行業整合、“兩新”融合,整體提升。積極推進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建設,成立“黨建聯盟”,建立健全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黨組織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聯。全市街道社區與駐地機關、企事業、高校等單位簽訂共建協議1120余個,開展共建活動5800余次。出臺了《關于開展創先爭優達標升級工程進一步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的意見》“1+8”文件,全面提升城市基層各領域黨支部規范化建設水平,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形成集群效應。
栽培“一棵樹”,發揮街道社區統籌協調新優勢。堅持聚焦主責主業、強化服務保障,確保城市基層黨建這棵參天大樹茁壯成長。開展調整優化街道內設工作機構試點,強化街道黨工委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功能。強化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公共服務事項清單,開展“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下發了《關于進一步開展社區減負工作的通知》 《錦州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印發社區準入事項等四項清單的通知》,共取消由社區承擔的無法律依據事項127項,只保留依法履行和協助政府工作事項40項,削減率達到76%。出臺《錦州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對社區干部實行崗位目標管理和績效考評,進一步提高社區干部待遇。
織密“一張網”,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新成效。全面推進安全網、管理網、黨建網“三網合一”。探索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網格管理中心,健全公安、城管、民政等各部門聯動機制。把黨建工作、城市管理、綜治安全、服務群眾等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全市共設立網格黨支部700余個、樓棟黨小組2200余個,確定黨員中心戶8300余個。建設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7個,面向轄區內各類組織、黨員群眾開放。
共繪“一幅畫”,打造朝氣蓬勃文明幸福新家園。通過健全黨建引領、群團帶動、社會參與三項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繪就和諧宜居的現代城市發展“藍圖”。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掛牌成立“新時代黨員群眾講習所”1965個,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5800余次,受眾達8.9萬余人次。推廣“五位一體”管理模式,全市共建立黨員、群眾議事組織230余個,近2.1萬名黨員群眾參加了議事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1.6萬余條。組織實施工青婦基層組織協同創新發展工作,注重培育民辦教育協會、律師協會、藍天救援隊等一批作用發揮好的社會組織。制定了《錦州市關于組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建立各類黨員志愿者服務隊1100余個,3.2萬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收集社情民意2.4萬余條,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2萬余件,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