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1)
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始建于1972 年,是黑龍江省唯一集腫瘤預防、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占地面積23.36 萬m2,開放床位3488 張,年門診量558451 人次,出院131139 人次,年手術30021例;擁有48 個臨床科室,16 個醫技科室,12 個教研室,5 個研究所,現有職工2467 人。
2017 年學科在《最佳醫院排行榜(綜合)》位列第96,腫瘤專科在最新《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中位列第11。學科擁有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1 項、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1 個、省級重點學科1 個、省領軍人才梯隊3 個、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1 個及15 個診療中心。
近年來,醫院以學科建設為核心,大力實施人才戰略,醫院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人才隊伍建設和醫療技術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科建設與教學科研實力顯著增強,逐步建成學科布局合理、資源配置優化、醫療技術優良、科研教學配套、社會服務滿意的國家級腫瘤區域醫療中心,為實現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科研教學型醫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醫院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醫院缺少國家級一流的學科和專科、缺少國際知名度的學科帶頭人、缺少科技創新團隊、缺乏高層次科研課題(863、973)、高水平科技論文(Nature、Science),國家級成果。為此,我們在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建立以疾病為中心的學科體系,促進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多方舉措調動人才積極性,培養高層次人才,逐步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結構。
優化學科結構、強化優勢學科、在保證扶持重點、凝練特色的基礎上,建立以疾病為中心的學科體系,對若干學科進行重點扶持。經過多方論證、調研,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出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Nn10 計劃”項目資助實施方案》(N 代表入選若干學科,入選學科經費n×100 萬人民幣(n ≥1),連續資助十年),通過公平競爭方式,擇優、分批精選優秀學科團隊進行資助。
資助的學科團隊應具有前瞻性,符合國家、哈爾濱醫科大學及醫院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有較好的基礎,并能有效地實現學科發展的目標;符合《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規劃》發展需求,以疾病為中心,具備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相對合理的人才隊伍,且注重吸收國內外學術力量的參與;醫院二、三級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均可作為首席專家,集合多科室實力,以疾病為中心,強強聯合。
歷經申報、函審、現場評審三階段:共10 個團隊申報,280 余人參與其中;邀請國內在各專業領域有卓越成績和權威的10 位專家進行函評;組織現場評審會,邀請7 位院外著名專家作為評審。首批5 個學科獲得“Nn10”先鋒項目資助,5 個學科獲得Nn10 培育項目資助。
(1)“Nn10”計劃項目建設周期為10 年,首批項目經費100 ~25 萬元/年。主要用于學科平臺條件建設費、學科梯隊建設費、科研活動費、人才引進培養費、學術交流合作費等。項目考核管理由專人負責,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療、教學、科研等逐項建立檔案、跟蹤管理,由學術委員會評估,進行年度考核、中期考核、終期驗收。
(2)獲得資助的學科團隊首席專家與子項目負責人(PI)享受項目津貼,在學科建設期間,首席專家給予項目津貼20 萬元/年,PI(最多不超過5 人)給予項目津貼10 萬元/年/人。PI 人選不局限于本院職工,外院PI 不享受項目津貼。
(3)中期目標(五年)考核優異的學科團隊給予獎勵100 萬元人民幣,終期(十年)目標完成的學科團隊給予獎勵500 萬元人民幣。
獲“Nn10 計劃”資助的學科團隊要以建設高水平學科、培養杰出人才、產出重大成果為重點,精心遴選打造學科團隊、凝練學科研究方向、培育學科優質資源、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要積極努力完成項目建設目標。
建設高水平學科:以國內一流學科水平為參照,以學科建設為重點,以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及醫教研水平提升為主要內容,在全國權威機構排名前五(包含第五)名。
人才培養:引進或自主培養以下其中一項,中組部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青年千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長江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青、杰青;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醫療:(1)以臨床應用和臨床研究為核心,有自主創新的診斷、治療適宜技術并在臨床應用與推廣,且收錄到國家級診療指南≥1 項,參與國家級診療規范或指南的編寫,編委之一;(2)提升醫療質量、醫療服務能力與水平,入院診斷與出院診斷符合率≥98%,手術科室三級以上手術占比≥90%,開展臨床路徑和單病種質量控制并達到國家要求,科室專科化水平達到90%,從而引領國內該學科疾病的治療方向;(3)區域醫療輻射能力達到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的標準(如外省市患者比例10%~15%,為外省市培養醫師等)。
教學:省級以上名師,國家級規劃教材副主編以上。
科研:(1)資助期間獲得臨床研究和基礎科學研究重大創新突破,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或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或主持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重大課題;(2)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切入點,進行全鏈條式的研究模式——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流行學特征。成果以發表高質量、高水平原創研究文章為主要考核指標。中期考核(五年)SCI收錄論文影響因子>5 的原創性論文≥10 篇或影響因子>10 分的原創性論文≥2 篇;終期驗收(十年)SCI 收錄論文影響因子>5 的原創性論文≥30 篇,影響因子>10 分的原創性論文2 ~3 篇或影響因子>20分的原創性論文1 篇。1 ~2 項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獲國家授權,并具有轉化臨床應用前景;(3)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國家級二等獎以上科研成果;(4)在中華醫學會、中國抗癌協會、CSCO、中國醫師協會國家級學術團體任副主任委員以上職務。
采取早發現、早培養、早重用的原則,為人才創造機會、搭建平臺,加快學科后備帶頭人及青年骨干的培養,建立高素質的學科人才梯隊,引入競爭機制,促進學科間人才交流合作;引進培養一批有明顯學術優勢、發展潛力及國內有影響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1)加大學科帶頭人培養力度,國內外頂尖學科進行一對一的培養,緊跟世界前沿水平。
(2)將人才培養納入考核指標,在科室考核、科主任考核中,不僅包括學科建設、醫教研水平,更將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隊伍。
(3)加大對青年人的培養,2004 年設立海燕基金,現已資助經費1400 萬元;2015 年設立青年精英基金,已資助經費180 萬元;2015 年設立優秀青年留學基金,已資助經費270 萬元;2017 年出臺杰出青年項目,資助3 年,每年資助10 萬;2017 年出臺拔尖青年人才項目,資助3 年,每年5 萬。對獲得項目的青年人才,除在科研基金上給予資助,醫院還在職務提升、職稱晉級、出國學習開會、科研課題申報、新技術開展、實驗條件等方面,采取“按需支持”方式給予重點扶植,充分釋放人才創新潛能。
(4)注重全口徑考核,建立青年醫師考核檔案,以考代評,考核成績作為出國留學、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逐步建立杰出人才庫。
(5)“引”“培”并舉,制定激勵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出臺《優秀人才津貼實施方案》《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辦法》《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經費》。
(6)主辦國際學術會議,為人才提供平臺。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加大培養力度,與美國MD Anderson 結為姊妹醫院,與西雅圖瑞典醫療中心、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建立了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關系。
“Nn10”計劃資助學科通過五至十年的建設,使每個項目的學科水平在全國權威機構排名前十名,醫院學科整體實力進入中國醫院綜合聲譽排名。醫院人才梯隊實力不斷增強,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學科帶頭人。醫院將擁有優青、杰青、長江學者、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國家級人才。注重以疾病為紐帶的學科發展思路,重視人才培養,堅持學科帶頭人與合理人才梯隊并重,“引”“培”并舉,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學科建設上還將不斷探索,走出一條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