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加
從校園到機關,三年來,每到出刊的日子,總會不自覺地打開七一網,找尋最熟悉的《黨課參考》電子版。于我而言,《黨課參考》是我工作上的良師,生活上的益友,尤其是它登載的一個個鮮活的開展“三會一課”的案例,一篇篇黨建工作先進經驗做法報道,總能給我很多啟示。
喜歡上《黨課參考》不僅因為它的權威性,更因為它作者層次高,讓我能夠與全國的專家學者進行“心靈對話”。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生活在四川,距離重慶卻不足50公里,閑來無事總喜歡到重慶走走,浸潤在川渝獨特的文化之中,慢慢喜歡上重慶,喜歡上我文字修煉道路上的老師——《黨課參考》。作為一名鄉鎮干部,我姑且也算得上是一位文字愛好者,時常寫一些“豆腐塊”文章,自以為是地閉門造車后,也總喜歡向“老師”求教。比如,翻開今年第1期的“半月觀察”欄目,學習《打贏收官戰 交出好答卷》一文,從堅定信心、抓好落實、讓人民滿意三個方面向廣大黨員干部發起號召,凝聚力量、發起沖刺,交出完美答卷。受到啟發,我結合鄉鎮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另辟蹊徑,從既要關注全面又要關注細節角度出發,撰寫《補短莫忘“邊緣戶”》一文,得到廣大讀者好評。因為《黨課參考》的引領,我愛上了寫文習字。截至目前,通過主動向《黨課參考》學習,吸收編輯老師、專家學者的思想精粹,我成功在中央、省、市級黨報黨刊發表評論文章200余篇。可以說,正是受《黨課參考》的影響,善于分享觀點的我變得更加自信,筆力持續提升,思想觀點變得更加獨特。
記得從綿陽市委組織部跟班學習后,回到縣委組織部,我才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接觸黨務工作。作為組工新人,連最基礎的黨組織換屆、黨員發展都不清楚,但組織把兩新黨建工作交給了我,就必須高質量完成任務。如何找準路徑、找好辦法、抓好落實,實現工作破局成為擺在我眼前亟待解決的大問題。翻閱《黨課參考》,越看越感興趣,越學越有熱情,從《“三會一課”出實效,商會發展有航標》等工作經驗中學工作方法,從《“板凳黨課”讓農村黨員“愿意聽、信、行”》等做法中學習黨員教育工作思路,為我指引了工作方向。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讓人猝不及防,在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全國性緊缺背景下,全國各地都在為疫情防控物資憂心,綿陽市三臺縣作為擁有140余萬人口的大縣,疫情防控壓力大,如何整合社會資源,凝聚疫情防控三臺力量成了兩新領域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于是,我找到沈小平老師發表在《黨課參考》2020年第7期《讓抗疫精神成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精神動能》一文,找尋工作創新靈感。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話: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全民抗疫、人人有責。于是,我和同事一起向領導請示,迅速向全縣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發起倡議,通過縣紅十字會接受社會捐資捐物價值近600萬元,成功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三臺抗疫。
看著版式越來越漂亮的《黨課參考》,讀著越來越實用的《黨課參考》,我發現我早已離不開這個“小本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