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嘉 楊莉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都勻 558000)
應用型高校在發展中需要具有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并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為目標,將教學與服務結合起來在提升學生專業能力以及個人素養的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我國應用型高校在服務與地方經濟發展中具有多種層次,主要分為人才支撐、技術支撐、文化支撐以及思想支撐。其中人才支撐作為應用型高校發展的根本也是最為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是地方高校在發展中服務地區經濟的最為核心的部分。因此,應用型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在教學發展中如何更好地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是目前高校在與地區進行合作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高校學生在畢業后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低的問題是當前高校教育發展中面臨的比較嚴峻的問題。近年來,盡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率非常高,但很多學生都在畢業后都從事了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這種情況不僅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也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限制,無法給畢業生提供期望的薪資,滿足不了學生對于生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畢業生認識不足,缺乏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認同感。這兩種情況最終導致了旅游管理人才的嚴重流失[1]。
我國高校中的旅游管理專業在教學發展中存在的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內容比較落后。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是非常迅猛的,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改變以及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旅游行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創新。但是學生在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卻存在嚴重滯后的情況,教材內容更新周期比較長,教學方法更加偏向于理論教學,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嚴重不足,地方的校企合作也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高校的教學與地方經濟的發展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這些情況也最終導致了高校的教學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割裂。
在很多的高校中,教師隊伍都是從優秀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教師團隊嚴重缺乏相關的實踐能力,在進行科研時主要都是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另外,校企之間的合作力度不足,高校下進行科研時缺乏有效的實踐研究,這就導致了科研成果的轉化率非常低,具有很大的競爭與技術方面的問題。而且很多大的企業通常都具有自己的技術研發團隊,本身的科研能力就比較強,對地方高校的需求很小[2]。很多小的企業盡管對高校在技術和研究方面有一定的需求,但是高校最終能夠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這還是與其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有很大的關系。
為了使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能夠更好地服務與地方經濟的發展,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中一定要密切結合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在地方旅游業務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與地方的合作的模式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上一定要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聯系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高校還需要加強對人才培養中學生文化素養以及創新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學生在進入到工作崗位中專業知識是一方面,個人的素養和文化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在發展中應該以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為導向設定合理的培養目標,使人才的培養與當地對人才的需求相吻合,使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真正為地方的經濟發展服務。
為了促進應用型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更好的服務與地方經濟的發展,高效在發展中需要將校園文化與地方經濟文化融合在一起,這對于學生融入當地的旅游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當地的旅游發展現狀結合起來,不斷加強對實踐性、應用性人才的培養。并且將人才的培養模式也與當地旅游管理發展的模式結合起來,不斷豐富當地高校辦學的特色,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根據地方的文化特色和旅游業的發展情況進行教學理念的創新和教學模式的改革[3]。使旅游人才的培養不僅僅局限于對教材內容的傳授上,而要讓學生走出課堂,針對當地的旅游發展現狀利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改革創新。將學生的培養完全與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使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更好的服務與地方經濟的發展。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如果在學習中沒有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和要求強制上崗的話,會由于人員的專業技能不過關或者職業素養不達標對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造成影響。例如,現實中出現的很多導游在服務過程中在利益的驅使下引導游客強制消費,甚至在游客不接受強制消費的情況下對游客進行辱罵和侮辱。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會迅速傳播,就不僅僅是涉事導游個人的事情了,會對當地的旅游行業的發展造成和多負面的影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學校在進行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時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素質的提升和服務意識的培養,讓學生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在判斷人員是否具備相關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方面可以設置嚴格的考核制度,在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專業能力,使其能夠以更好的狀態與專業的水準服務到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中。
為了促進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能夠有效服務與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加強對高校中旅游管理專業的考評。在發展中建立以校地合作為基礎,在合作中可以發展橫向項目的合作形式,努力開拓市場,與相關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最終根據合作中取得的最終成果以及合作項目的達成情況對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進行相關的考評,將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合作中的發展和創新都可以作為考評的依據[4]。同時將橫向項目納入到應用型高校教師和學生科研成果的獎勵范圍內,使教學與產業發展創新相結合。使得學校的發展和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相互促進,也使得旅游管理專業更好的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和綜合性比較強的專業,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需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需要不同學科和知識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從各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高校在發展中可以與當地的企業之間建立“互聘”的雙向合作模式,打造優勢互補的教學團隊。學校在教學發展中可以邀請從事旅游管理相關的專業人員到學校開展講座,為學生解答在專業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和困惑。
也可以安排教師到旅游公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學習,及時掌握當前旅游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以及旅游市場的發展形勢。學校也應該為教師與企業之間的交流互動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教師可以深入到企業參與旅游產品的研發以及旅游市場發展的分析;也可以經常邀請企業到學校進行旅游市場發展趨勢的宣傳,將當前旅游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旅游市場新的變化和發展情況以講座的形式向學生開展教育,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而是與旅游市場發展的實際相結合。
近年來,我國的旅游行業發展非常迅猛。在這樣的形式下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對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了使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能夠更好的服務與地方經濟的發展,高校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需要設立以地方旅游經濟發展為導向的教學目標、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主要的培養模式、在專業發展中設置服務地方業績考評、在專業發展中設置服務地方業績考評、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打造專業化的教學團隊等方式加強對專業發展的管理,促進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與地方經濟發展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