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琴/漯河市許慎文化園保護中心
博物館作為具有公益性質的單位,深刻的影響著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更是基于深厚的文化基礎之上的,而博物館正是承載文化、傳承文化的載體,因此博物館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化產業在經營發展中能夠發掘利用博物館中的文化內涵、信息和資源等,以此創造出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其中獲取到的收益和價值能夠進一步促進博物館的發展。
為了促進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發展,并滿足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的需求,我國大部分博物館也是建立了博物館所屬企業,以此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歷經長時間的發展后,大部分博物館更是開發出了實用性強、層次多的紀念產品和旅游產品等,且在文化產品的生產和設計方面,也是呈現出了多樣的文化發展局勢。
博物館之所以能夠正常運轉全是依靠了政府在資金上對其的支持,其自身資金發展渠道比較局限,博物館是對外全面免費開放的,在產品設計和產品開發上缺乏相應的市場研究,再加上博物館內部管理模式相對于比較落后,也因此阻礙了文化產業的發展[1]。
博物館在進行文化產業發展時,需要重點開發產品,大部分博物館在發展文化產業時,未發覺產品的特色,這樣一來影響到了市場的吸引力,更是局限了產品的銷售途徑。博物館在建成投入使用后,體現了當地的文明和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地方博物館則代表、凸顯了地方的文化,而游客參觀博物館能夠學習到豐富的文化知識,可充分提升其文化素養,除此之外游客也能夠在博物館中購買具有文化特色的產品。博物館在發展文化產業中,其設計出來的產品沒有表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導致游客在產品的選取方面較為局限,產品開發也缺乏創新,導致特色不足,因此無法吸引市場。
如今我國大部分博物館的運營都依賴于國家撥款,資金來源渠道比較單一,只有來自國家資金的支持,而缺乏社會資金的支持[2]。博物館對外界免費開放,而博物館在開發產品和自身運營上所缺乏的資金就只能夠從相關部門撥款方面來獲得,這樣一來就導致博物館在運營過程中過于依賴于政府,無法形成強烈的市場敏感度,且發展文化產業時動力不足,博物館中人才、技術、資金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博物館通過研究和收藏文物,將其以文化產品的形式來進行展示,為人們提供了學習文化的機會,也同樣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們需要知道,博物館文化產品與旅游產品在性質上有很大的差別,旅游產品重視宣傳,且工作落實到位,人們對旅游產品的認知度整體上比較高,但是博物館產品由于宣傳不足,導致發展較為落后。博物館產品的包裝性、娛樂性不明顯,但是文化屬性較為明確,因此地方各類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沒有定位產品的商業價值,較少去投入市場廣告去宣傳產品。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社會上不同類型的產業在發展中更是充分利用廣告和包裝去增加社會的關注度,同時借助互聯網平臺和媒體軟件來宣傳產業,但是博物館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卻未利用上述渠道進行產業宣傳,因此文化產業發展較為緩慢。
博物館領導重視文化產品的開發是極為重要的,但是為了博物館能夠長期發展,更需要建立起一個合理科學的管理機制,而管理機制實施的關鍵則在于創建一個精干的文化產品開發機構[3]。在成立機構之前,需要為機構定性,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機構與其他單位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平等的,而機構內部的工作人員也應當與博物館中的業務人員進行有效合作,從而在開發產品中獲得無限的創意和靈感。博物館在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后,選擇的管理人員應當是具備法律常識、有運營頭腦、了解博物館藏品、業務情況的人才,這樣才能夠促進管理機制的順利開展。
博物館藏品是實現文化產業發展的藝術源泉和文化寶庫,而產品創新也更是發展文化產品的關鍵,博物館具備文化產品開發和文化產品加工的良好條件,但是由于博物館遍布于不同的地區,其博物館所屬的類型也是不同的,因此博物館更應當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來開發館內藏品,從而激發起消費者的興趣,從而刺激消費者消費。針對文化產業,創意和創新就是其發展的靈魂,當消費者看到毫無新意的博物館紀念品,也自然不會勾起他們的購買欲望[4]。所以說,博物館在文化產業發展中,一定要努力創新,并堅持自身的文化特色,深層次的發掘出各種特色博物館藏品,在了解產品的特色后,為游客選擇出最合適的產品,在提升博物館文化檔次的基礎上,還能夠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博物館是社會組織,公益性質明顯,與社會的發展存在較大的關系,在博物館發展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利用社會資源,這樣一來能夠充分強化社會組織和博物館之間的關系,并且不斷擴展博物館資金來源。如今博物館運營資金基本上都是政府撥款,獲取到運營資金的途徑更為單一,且博物館普遍存在資金不足的情況,這樣一來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博物館全面發展文化產業。博物館的經營方式為免費開放,其在對旅客提供服務的同時還應當不斷加強其社會影響能力,并與當地企業之間進行有效合作,慢慢擴大其在社會當中的認可度和知名度[5]。博物館在獲得企業贊助的資金之后,應當有效對其進行應用,并利用起博物館的社會屬性全面打造出全新的產品,并進一步擴大產品的影響力,在利用社會資源時,博物館除了需要強化產品開發和設計,還需要與企業形成有效合作,獲得開發資金,這樣才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促進產業發展。
博物館需結合市場需求來發展文化產業,并重視起產品開發、產品制作、產品銷售等環節,將其與市場需求進行充分結合,從而了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這樣一來可進一步促進產品消費的增長。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中應當結合現代發展和產業發展,并且不斷強化宣傳工作、營銷工作,從而擴大消費者群體,這樣便可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如今互聯網發展下,產品的宣傳工作必須要合理融合媒體渠道,不僅僅落實線下宣傳,更加進一步實現線上宣傳,在宣傳過程中將產品和產業的情況作為突出的重點。這樣一來,博物館地方文化特色逐漸轉變為品牌文化特色,并借助地方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來進一步強化對產品的宣傳,從而鼓勵游客進行觀賞、消費,全面發展博物館文化產業。
博物館在發展文化產業的進程當中,應當有效利用其自身的主動權,與時俱進改變發展的思路,與市場進行有效的融合,以此來全面發展產品,從而進一步實現文化產業和文化產品的積極發展[6]。博物館中的藏品是文化進步、歷史發展的重要標志,對于弘揚、傳承我國文化具有重大的意義,所以說在產品市場調查過程中,博物館必須要在起到一定的作用,那就是充分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全面強化產品的標志作用。博物館需要遵守發展原則,發揮出地方的文化特色,開發出藏品的文化價值,做好市場調查工作,全面掌握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和消費特點,而在產品的開發過程和制作過程中,博物館要對產品進行創新,同時強化產品的功能、質量等,刺激消費者購買產品,從而利用產品來擴大社會影響力。
總的來說,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更是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因此博物館更需要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不斷轉變發展思路和思想觀念,從行動和思想上做到與社會共同進步,并及時發現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