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華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河北省唐山市電視大學樂亭分校),河北唐山 063600)
作文難教懼學已成通病,在筆者所教的班級中,雖然經過多年歷練的中學生,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學生也自感無從下筆,無話可說。從交上的習作來看,好一點的作文一眼便能看出是抄襲的拿來主義。差一點的學生就是套作一篇,應付了事,最難的就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了,語言枯澀,立意一般,病句較多。那些所謂的好一點的文章中內容相似度較高,文本傳遞的價值取向也高度的集中,鮮見有個性化的作文。久而久之,中學生養成這樣的壞習慣,對今后作文學習造成了諸多不良的影響。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作文素材,腹中空空。作文素材從何而來?葉老早年曾語:“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的晝夜不息[1]。”既然深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為何作文的現狀如此堪憂,飽受詬病。探其緣由,就是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留意生活,缺乏生活的體驗,往往讓一些稍縱即逝的素材變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談不上對生活的思考。因此在中學生的作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這一作文的源泉,讓作文的泉水“自然活潑潑的晝夜不息”,豐盈起來。
校園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學習的樂園。在校園生活中,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會有好多值得記憶的瞬間,我們用心捕捉,就會成為你作文的素材,讓你的作文有話可說。
課堂學習是教師以知識授受為憑借的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生活。課堂上,老師的問題讓你陷入沉思,搜腸刮肚,百思不得其解,一句引導又讓你眼前柳暗花明又一村。同學的回答讓你羨慕不已,心悅誠服,發出我為什么沒有想到的慨嘆。偶發事件,讓你歡喜讓你憂。高興時的手舞足蹈,捧腹大笑;失意時的垂頭喪氣,捶胸頓足,所有的這些課堂學習中發生的現象,只要你認真觀察留意,進行適當的整合提煉后,都可以成為你的作文素材。
總之,中學生各科的課堂學習充滿了“酸甜苦辣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課堂學習,把發生的、有價值的信息開發成習作素材,指導學生把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生活記錄下來,久而久之,課堂學習不僅是知識信息的積累,也成了中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來源。
為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養,打造全面合格人才,中等專業學校每年都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一些活動。身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這樣的時機,充分利用學校開展的一切活動,為學生開發成鮮活的作文素材。如,定期的春季運動會,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畢業典禮;不定期的圖書義賣、主題辯論會、演唱比賽、美術作品展示等,這些活動有意義有情趣,語文教師要適當介入,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深刻體驗,提煉素材,并引導學生及時用筆記錄下來。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細心觀察,你會發現生機勃勃的一草一木,錯落有致的一景一物都會讓你駐足不前,沉思良久。如果教師組織學生去玩賞,開展一些活動,如校園踏青,校園尋美,校園一角等等,把校園內的景物寫就成一行行美麗的文字,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隨著文字的流淌而展現眼前,美麗的校園就從你的筆下誕生了[2]。
社會是個大舞臺,多姿多彩,千變萬化。只有我們走進社會,親近生活,才能認識社會,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才有敢于直面現實,勇于與社會對話的強烈愿望。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積累作文素材,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宣泄所見所聞所感。比如去農村進工廠,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現狀;比如,可以采訪載譽凱旋的抗疫英雄們,了解在他們身臨一線的戰“疫”故事;比如,可以調查環衛工人的工作現狀,了解他們對環境保護的看法;比如,現在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中專生就業等問題,都可以去調查走訪,寫成調研報告,……總之,作文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不僅僅提供作文的素材,也加深了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認知,為中專生今后步入社會,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自然是個雕刻家,他賜給我們許多珍貴的禮物,你發現了嗎?山水如畫,草木豐茂。如玉砌的、如翡翠的、如流蘇的,多么的美,多么的自然。我們置身其中,頓時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春的萬紫千紅,夏的草木蔥蘢,秋的瓜果飄香,冬的銀裝素裹[3]。這美麗的大千世界怎不會讓你神往?比如開展春游活動,游覽名勝古跡,走訪名山大川等等,都會催生出一篇篇個性化的作文來,那些飽含深情的文字在跳躍,似乎看到一顆顆純真的心靈。自然景物的秀美,悄無聲息地浸潤著他們的心靈,他們的愛此刻也在心中升騰。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溫馨的港灣。父母是學生最親近、最可信任的人,他們之間會發生好多好多的事情,只要學生們認真去體察,一定會從中感受到家庭中“愛”的溫暖[4]。例如,媽媽為我準備的一日三餐,生病時的精心陪護,雨天時撐起的傘……總之,在這個最熟悉的地方,最幸福的地方,最表達“愛”的地方,蘊含著最豐富的作文素材,時刻都可以拿起筆來,記錄在家庭成長的點點滴滴,表達自己最炙熱的情感。
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一個人成長的精神食糧。與書為伴,沐浴書香,你的知識會豐富,精神也會得到滋養[5]。讀書就是在與古人對話,讓你不斷積累知識,讓你浮想聯翩,思接千載。讀書有了體會,有話想說,有情想抒,有了感想,情動而辭發,就有了表達的欲望。比如書中的人、事、物、景或悲或喜,與你產生了情感的共鳴,有了傾吐的欲望,就可以拿起筆來寫下來。總之,書中充盈著豐富的作文素材,比如如何學習作文,會獲得一些技法,比如積累詞句段,豐富自己語匯。只要我們認真讀書,謹慎取舍素材,再加上你的精心構思,一篇篇的美文佳作就會在你的筆下誕生。
誠然,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必須讓學生感受生活的樂趣。枯燥乏味的習作設計,也能挫傷孩子習作的信心,心靈變得麻煩,目光變得冷漠,失去對生活的關注,生活中蘊含的習作資源缺乏有效的利用和積累,也變得暗淡無光,慢慢熟視無睹而了無生趣[6]。
總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身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有一顆善于發現的眼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去開源引流,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積淀生活素材,為學生的作文開發不竭之源,作文的泉水“自然活潑潑的晝夜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