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玥
76歲那年,二伯執意要帶著老伴住進養老院。他們一生沒有孩子,住進養老院有基本的醫療服務。最重要的一點是,二伯作為一個植物學家,想在還有精力寫作的最后五年,好好把自己的經驗整理出來,寫一本書。所以,他須要擺脫煩瑣的家務,擺脫圍繞著一日三餐、看病拿藥的奔波。住養老院是最好的選擇。
有意思的是,二伯找養老院的首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大院子。這樣,他得空可以在那里養花植草,把院子打理成一座夢幻花園。
二伯種的第一批花是繡球。這是一種易活的灌木,能夠在三個月之內,從扦插的幼苗,一路開枝散葉,結出一個個碩大的花球來。
黃梅雨天,我去看望他的時候,發現冬季還是一片蕭瑟的小徑兩側已經錯落開滿了紅色、紫色、藍色、粉紅、淺綠的繡球,高的過人頭,矮的及人腰。養老院的老伙伴們趁著雨歇,都出來看花。自從有了繡球花,不愿到院子里活動、整天唉聲嘆氣的老古板們表情都活了,變得喜悅可親。有的老人輕挽過一枝花,閉目深嗅,無比陶醉;有的老人在工作人員的輔導下,甚至會用智能手機上的微距鏡頭,拍繡球花的結構。
二伯滿臉得意,說:“你瞧,只要一個人對美還有感覺,他就會覺得,活著真好。他就不會被老、病所打敗,不會被生命之火將熄滅的前景搞得一臉抑郁麻木。”
養老院一位獨居了十年的92歲的老爺爺,看中一位會跳民族舞、會包餃子的78歲的老奶奶,天天要跟二伯討一枝繡球,一大早,就把花掛在老奶奶房間的門把手上。
每天,老爺爺討得的繡球的顏色都不一樣;每天,他都要用他小時候讀私塾攢下的童子功,以端正的小楷寫一句詩在小卡片上:“繡球花仗滿堂前”啊,“繡球圓簇白如霜”啊,“笑倩傍人認繡球”啊,“殷勤來獻繡球紅”啊。
大家有意撮合他們,經常有人去老奶奶那里夸她新插的繡球花,對她一語雙關地說:“有人向你拋繡球了呢,你可是喜滋滋地接了呢。”又說:“你瞧這一筆字,這是個多么有涵養的老人家。”
“那老奶奶心動了嗎?”
“再過一個月,他們就打算結婚了。我們這里的老伙伴,打算以最后一批繡球花,給他們搭一個花團錦簇的婚禮拱門。你到時一定要來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