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香
(山東省惠民縣李莊鎮中心小學,山東濱州 251712)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靜下心思考:我們的素質教育搞了很多年,老師們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學理論和教學方式,為什么課堂的效果沒達到預期的目標呢?筆者個人感覺這需要教師深入校本的教研,根據各自學校的特點,構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因此,深入校本教研、構建高效課堂,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是切實推進教與學方式轉變,把新課程理念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行為的一項重要舉措。
我們都知道,高效課堂是相對于低效、無效課堂教學而言的。高效課堂教學是指教師以一定的課程理念和科學理論為指導,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科特點,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三維目標達成學生發展最優化,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簡單地講,在單位時間內學生收獲越多的課堂,就可以認定為高效課堂。否則,就是低效或無效的課堂。反觀筆者參與過的一些高效課堂活動,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很巧妙,孩子們也收獲滿滿。但是同樣的方法用到我們學生的身上,學習效果就很一般了。所以,高效課堂的構建一定要做到以校為本才行。怎樣構建以校為本的高效體育課堂呢?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卻能走更遠”。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轉變我們的教學理念。這個理念是和我們的教育事業、教學環境、學校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要知道我們為什么要打造高效課堂?和什么人一起打造?怎樣打造?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加強校本的學習和研究,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真真正正的理解什么叫做“以校為本”,在為學校長期發展的基礎上找到志同道合之士。這樣才能找到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探索出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促進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真正讓孩子們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實實在在的學到受益終身的知識,最終實現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
我們備課一般要做到備教學目標、備教材、備教具、備學生、備教法、備問題、備作業、備評價等。
備教具,對于我們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農村小學各種體育器材不夠齊全,但是器材、教具等必須提前做好準備,需要的錄音機、音樂、文字資料小卡片等,也要提前準備好,有時候還需要創造性的準備教具。例如在教學《穿越火線游戲》這一課的教學中,匍匐高度沒有標準,筆者將破舊的老式跨欄放倒在大的體操墊上,有棱角的地方用棉布包裹保證安全,這樣就成了孩子們游戲里面要匍匐前進穿越的一個“障礙物”,尤其是男孩子們看到這樣的教具都興奮的不得了,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角色,在激發興趣的同時還增加了訓練的難度。
備學生,要從不同的學生水平出發,因材施教,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分層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學切合學生實際。即使有問題的學生也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發揚光大,給學生信心和勇氣,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針對每一教學環節解決重難點,提出具有研究價值,具有科學性的問題。設計問題鏈,引導著孩子們自己對新技能去探索、去實踐、去學以致用,在“思考與探索”中解決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評價,重點要體現教學要求的落實,教學重難點的落實。一方面,對學生日常的體育表現,和其他學科的評價一樣以鼓勵、表揚等激勵性的評價為主。不過體育課體現在一個“動”上,對于做的標準的、優秀的同學就需要樹立榜樣,通過優秀學生帶動小組甚至是全班的同學。“大家看,某某同學的動作標準、瀟灑,我們大家跟他比一比,看誰更優秀!”。受表揚的學生聽了做得更起勁,其他學生也紛紛效仿,這樣還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第二方面,我覺得作為一名體育老師,肢體的動作比語言評價更具有說服力。如:孩子扔標槍時,在他們右肩膀上拍一下幫助他們發力;做各種滾翻動作時在后背輕輕推一把,幫助他們起身;放松時,手把手教他們做放松運動……。老師的這些動作,孩子們都看在眼里,在訓練中會更加起勁。在這樣的“小動作”鼓勵下,孩子們更愿意和老師一起來學習、訓練,更不怕出錯誤。放松時候孩子們便主動的湊到老師身邊一同交流自己的心得和好的方法,不知不覺中就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給完成了。
絕大多數小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好奇的特點,他們對現行教材中那些單調、枯燥、重復的教學內容不特別感興趣。因此,我們應根據體育課程的目標與內容,巧妙的利用場地、創新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盡量以各種各樣的活動為主。游戲、測驗、比賽等多種活動形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小學三到四年級的教學內容均有“雙腳跳”這一課程,在處理這一內容時,筆者就采用了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讓老師教方法讓學生沿著跑道跳躍練習,可是跳不上十幾個就覺得枯燥而厭煩了。因此我在教學中巧用場地、精心組織。如,以籃球場的寬為河,每間隔1 米左右放一個呼啦圈擺放在適當的位置做河中的石頭,把學生分成四—六個小組,要求學生想辦法度過小河去釣魚。然后分小組討論,讓他們暢所欲言,并給一定的自主時間進行自我檢查,經過學生的思考和實踐使學生找出跳躍的方法,自主探究學習。跳的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并介紹經驗。教師這時候及時的補充要點,并慢動作做示范,盡量讓每一名學生都學會雙腳跳的方法。隨后加強訓練難度,情景串聯“隨著河流的水漲,石頭之間距離在逐漸變大,你還能向剛才一樣跳過去嗎?”在雙腳跳的練習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寬度也提高了訓練難度,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時,教師不再單單是教學的人,而是學生的朋友,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
通過精心設計的這些教學活動,學生置身于玩和學之中,不知不覺的超額完成了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啟發和鍛煉了學生思維,完善了知識的學習和鞏固。真正做到了學中有玩,玩中有學,讓學生感到其樂無窮。
體育課上,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不僅要看語言的評價,還要有心與心的溝通,用肢體行動為他們做好生命安全的保護與幫助。這樣的保護與幫助,不僅保護的是他們的身體,更是他們學習的自尊心。例如:在教學六年級《前滾翻轉體180 度接后滾翻》的教學中,孩子們的轉體、后滾翻都是難點,尤其是女生面對老師的示范還是不敢翻,這時候我和這個組的組長在兩旁做好了保護與幫助,這名女生看到老師和同學親自在兩旁這樣的保護、幫助自己,也就敢放心大膽的一試了。正因為我們用心保護學生、相信學生,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才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上信任、尊重學生,更是消除隔閡,增強興奮性不可缺少的一環,尤其是在學生學不會情緒低落和氣氛沉悶時,教師如能及時的給予指導、示范,并抓住閃光點進行表揚,就能起到提高士氣,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經指出:“教學方法的最優化程序中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合理地去選擇各種教學方法并使之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只要本著“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原則,就能根據自己教學實際運用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打造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因為每一個教學模式都是從本校學生的心理、生理和體能特征的具體情況出發,總體教學目標指導下,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構建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地進行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體育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我們的體育課堂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是一項繁雜艱巨的系統工程。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著大體、識大局,改變觀念,用心教學,以科學的、人文的態度,求真的精神,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高度關注學生的生理、心理成長過程,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讓孩子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喜歡我們的體育課堂,從而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