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民/沈陽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
美術教育,在高校美術人才培養工作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美術教學必須要不斷革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緊跟社會發展的潮流,才能與時俱進,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新時期,國家和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中國民族民間美術博大精深、精彩紛呈,蘊含了極大的藝術價值。因此,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必須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將民族民間美術元素與現代美術教育相融合,一方面可以促進大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實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民族民間美術”指的是由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應用于民間日常生活的美術。“民族民間美術”旨在美化勞動人民的生活環境,不斷豐富和完善民族民間的風俗活動為。我國“民族民間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其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心理特征以及文化觀念等,具有重要的藝術文化價值。中國民族民間美術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內容,具體分析其基本內涵,大致包含了繪畫、玩具、雕塑、戲具、刺繡、服飾、器刻、編織等藝術形式。
“民族民間美術”本身蘊含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更是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傳承的載體。加強對“民族民間美術”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其蘊含的藝術價值及實用價值。新時期,將“民族民間美術”融入到我國高校美術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歷史悠久,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文明,而這也造就我國“民族民間美術”種類的龐大和繁雜,可謂浩如煙海。“民族民間美術”有供勞動人民欣賞的造型藝術,比如建筑彩畫、年畫、扇面畫、壁畫等;也有以供人民群眾把玩娛樂的美術工藝品,比如玩具、木偶、皮影、等;還有供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物件,比如刺繡染織、服飾、家具器皿、編織等。無論哪種的民間藝術形式都蘊含著巨大的藝術教育價值,它們也為高校美術教育提供了大量教學資源,方便學生鑒賞和學習。
“民族民間美術”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而民族文化是保障國家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源泉。在我國悠久的發展歷史之中,“民族民間美術”作為一個重要的載體,鐫刻著中華民族的宇宙觀、美學觀和民族文化精神。研究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離不開對“民族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融入“民族民間美術”,也可以提高其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對傳承傳承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和偉大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伴隨全球化趨勢日漸深入,我國改革開放進程持續加速,西方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沖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觀念。部分民眾無法抵御外來文化思想,對中國的優秀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我國民族民間文化的價值。將“民族民間美術”融入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才可以確保“民族民間美術”藝術價值的弘揚和實現,還可以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對生活的感悟能力,從而培養出更多的高水平藝術應用型人才。
“民族民間美術”融入我國高校美術教學,是一種新的理念,這對傳統美術教學來說是一種嶄新的挑戰。作為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對“民族民間美術”進行深入理解;要積極搭建學習平臺,塑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真正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
“民族民間美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了極大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作為高校美術教師必須要提高對“民族民間美術”的認識高度。尤其是伴隨現代科技的發展,高校美術教師應當把握美術教育和藝術育人的根本內核,避免崇洋媚外的心理傾向,要通過深入挖掘“民族民間美術”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來更新、完善自身地教育觀念,而非盲目照搬西方教育方式或者過分追求現代科技的教學手段而忽略了對“民族民間美術”藝術價值的挖掘。針對“民族民間美術”挖掘和研究,必須要立足于傳統藝術形態探究其藝術風格和藝術特點;對待外來文化的滲透和沖擊,要站在藝術的角度辨析產生新現象和新趨勢的問題本質。現代高校美術教師必須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挖掘“民族民間美術”藝術價值,筑牢美術教育根基。
當前,國家對于民族和民間藝術的保護持續加強,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伴隨著現代自媒體技術的發展,很多民間藝術得到了展示和傳承,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關注和重視“民族民間美術”,這也為大學美術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圍環境。高校可以針對美術教育成立專門的民族民間美術文化研究室或者研究所等機構,引導學生自發地產生對“民族民間美術”的興趣,從而塑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環境。此外,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增加關于“民族民間美術”的教學內容,積極引入并構建實踐教學模式,打造高效的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可以打造民俗展覽館、手工作坊等吸引學生的參與,同時要積極舉辦民族藝術畫展、開設專題講座以及邀請民間藝人現場交流等形式,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高校要保證“民族民間美術”教學的實效性,核心在于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應當將打造專業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作為重要目標,不斷提升教師能力,以確保民族民間美術教學優質高效。要積極鼓勵教師將民間美術研究和自身地專業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并將研究成果順利轉化為教學資源,從而不斷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民族民間美術”教學和專業教學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差異性,注重做到分類施教、科學融合。此外,學校應當制定詳細的師資培訓方案,根據不同專業的美術教師開設有關“民族民間美術”的專題研究和討論,形成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并在實際教學中實現成果轉化。